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4咸宁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卷中将符合题意的代号涂黑.)1.(2分)(2014•咸宁)如图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瓦特,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的新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定为“瓦特”()A.电压B.电流C.电阻D.电功率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XkB1.com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电功率的单位为瓦特.解答:解:A、电压的单位是伏特,所以A不正确;B、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所以B不正确;C、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所以C不正确;D、的功率的单位为瓦特,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的单位.在物理上,为了纪念在物理上做过贡献的科学家,往往用物理学家的名字表示某个物理量的单位.2.(2分)(2014•咸宁)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辩别声音的音调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D.道路边噪声隔离墙是在发源地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3)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4)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故A错误;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辩别声音的音色;故B错误;C、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故C正确;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回声、减弱噪声的途径可做出正确选择.3.(2分)(2014•咸宁)“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正确;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点评: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也是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4.(2分)(2014•咸宁)“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全用电,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可以在电线上晾晒衣服B.熔丝被烧断后可换一根铜丝替代C.控制电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D.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源考点:安全用电原则.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1)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保险丝是用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流过大时自身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3)电灯的开关接在了零线上时,更换灯泡时易发生触电事故;(4)发现有人触电或电引起的火灾,首先切断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解答:解:A、电线中有电流通过,人接触电线容易触电,更不能在电线上凉晒衣服,该选项不符合安全原则;B、铜丝的熔点高,当电流过大时,不能熔断,因此不能做保险丝,该选项不符合安全原则;C、为了安全,电灯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该选项说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发现有人触电后,直接用手把触电者拉离电源,因人体是导体,可能使救助者间接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5.(2分)(2014•咸宁)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需要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6.(2分)(2014•咸宁)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强,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B.鱼类体内有鳔,通过鳔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C.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在深处的虫子D.雄鹰有时不用抖动翅膀也能翱翔太空是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沉的应用.分析:①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②由鱼鳔的结构及物体浮沉的条件进行分析;③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④在流体中,流动速度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解答:解:A、骆驼的脚很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所以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鱼体内的鱼鳔里面是空气,改变体积时不会改变自身质量,但是可以改变自身的体积,改变排水量,从而达到改变浮力的目的,控制自身的沉浮.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公式p=,啄木鸟的喙对树皮的压力一定,但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在深处的虫子.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雄鹰的翅膀是弧线形的,飞行过程中,翅膀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所以不用抖动翅膀也能翱翔太空,是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综合性很强,既考查了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也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物体的浮沉条件都的应用等知识点.我们在生活中就要认真观察,思考身边的物理现象.7.(2分)(2014•咸宁)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考点:功的大小比较;功率大小的比较.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已知AB=BC,根据W=Gh可知这两段物体做的功相等;因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下落运动,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经过相同路程的时间关系,再根据功率公式得出它们的功率关系.解答:解:∵AB=BC,∴根据W=Gh可知,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W1=W2;∵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根据t=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公式P=可知,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P1<P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知道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是加速下落.8.(2分)(2014•咸宁)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现象: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推测: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现象: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推测: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彩色光推测:白光不是单色光D.现象: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推测: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本题用到物理学方法“推理法”即: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不能或不容易直接观察或实验验证.解答:解:A、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因此根据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不能推测: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故A推测不合理;B、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遇到,故B推测合理;C、白光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该现象证实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故C推测合理;D、当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时可发生偏转,所以可推测螺线管周围有磁场,故C推测合理.故选A.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推理法”的实验过程,然后回忆所学内容,得到答案.9.(2分)(2014•咸宁)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xkb1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已知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已知CD是界面,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此题已经告诉界面和光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介质即可.10.(2分)(2014•咸宁)请根据下表给出的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据,判断分析,该电路可能是电路图中的()U/V1.01.52.02.22.52.7I/A0.200.300.400.440.500.54A.B.C.D.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欧姆定律.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可以变化,并且电流也是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但比值不变,所以关键是看选项中哪一个符合题意.解答:解:A、B、
本文标题:2014咸宁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1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