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09年高中物理竞赛指导-----用坐标法巧解摩擦角问题
2009年高中物理竞赛指导-----用坐标法巧解摩擦角问题在近年的全国物理奥赛中,经常考查一些与摩擦角相关的问题。由于摩擦力的特殊性,使得对这一类竞赛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变得非常的复杂,例如第二十届全国复赛试题中(例一题),在其标准解答中,不仅利用了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而且还利用了非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建立了十五个方程,二十三个等式。为了使解决此类摩擦角问题的方法更加简单和程序化,作者根据摩擦角与全反力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解法——“坐标法”,例一、(第二十届全国复赛试题)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面接触。现另一质量与A相同,半径为r的较细圆柱体B,用手扶着圆柱体A,将B放在A的上面,并使之与墙面相接触,如图示,然后放手。已知圆柱体A与地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0,两圆柱体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30。若放手后,两圆柱体能保持图示的平衡,问圆柱体B与墙面间的静摩擦系数和圆柱体B的半径r的值各应满足什么条件?解:设A、B与墙面间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1和3,接触点分别为C、D;A、B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2,接触点为E。对圆柱体A,由于重力GA与地面对圆柱体A的全反力F1相交于C,根据三力会交原理,所以B对A的全反力F2必过C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的全反力F'2一定过圆柱体B的顶点H。如图甲所示:(1)、以圆柱体B为研究对象,由于重力GB与F'2相交于圆柱体B的顶点H,所以墙面对B的全反力F3一定过H点。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全反角3=45O又tan3331(2)、如图乙所示,以O2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H、(0,r);C、{-(R-r),-22)()(rRrR-R}直线CH的斜率为:KCH=rRrRrRrR22)()(又tan2=CHK12222)()(rRrRrRrR解得:r0.29R(1)(3)、以A、B两个圆柱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墙面对B的全反力F3与系统的重力GAB相交于P点,所以地面对圆柱体A的全反力F1一定过P点。如图丙所示:则:F3的直线方程:y=-x+rGAB的直线方程:x=-21(R-r)由以上两式得交点P的坐标为:xp=-21(R-r)yp=21(R+r)则F1的直线斜率:KCP=)(21))()(()(2122rRrRrRRrR又tan1=CPK11122)()(()(21)(21rRrRRrRrR解得:rR91(2)比较(1)、(2)两式可得:Rr0.29R例二、一梯子长为L,斜靠在竖直的墙壁上,梯子的倾角为,与水平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1,与竖直墙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为2,不计梯子的重力,求:重为G的人沿梯子能上升的最大高度。解:以梯子和人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地面对梯子的全反力F1的直线方程:y=-1tan1(x-Lcos)(1)竖直墙面对梯子的全反力F2的直线方程:y=tan2x+Lsin(2)梯子AB的直线方程:y=-tan(x-Lcos)(3)当人达最高时,梯子将要滑动,此时有:tan1=1tan2=2代入上式由(1)、(2)两式可得F1与F2的交点P坐标为:xP=2111)sin(cosL代入(3)式得人达到的最大高度为:y=)cos(sin1tan2211L=)coscossin(1sin2211L令h=Lsin则:y=)(tan12211h=h2121tan讨论:(1)当tan11时,yh,说明人可到达梯子的顶端,即:ymax=Lsin。也就是说,梯子的倾角大于某一临界角0时(tan0=11),梯子会处于自锁状态。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正是人们所希望的,因此人们通常把梯子放得陡一些,使得人无论爬到梯子的任何位置,梯子都将因自锁而不至滑倒,而且梯子与水平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1越大,临界角0就会越小,梯子会更容易实现自锁状态。(2)、当tan11时,yh,说明人不能到达梯子的顶端,即:ymax=h2121tan如果此题考虑到梯子的重力,则上述结果便是人与梯子系统重心的最大高度,根据系统重心的计算公式,也可计算出人沿梯子上升的最大高度。小结:由于摩擦角与全反力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着特殊的关系,所以在解决此类有关全反力及摩擦角的问题时,应首选“坐标法”,这样可避免解繁琐的三角形,使解题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标题:2009年高中物理竞赛指导-----用坐标法巧解摩擦角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57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