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主讲教师:经济与管理学院仝新顺视频公开课《运营管理》2任何一讲开始前必须首先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学?第二,学什么?第三,怎么学?3引导案例: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丰田不但把最新的技术,也把最先进生产管理方式—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daProductionsystem)带进了国内。准时化、自动化、标准化与持续改善是TPS的四个核心,其精髓可用两句话概括:一是采用不使次品流入下一个流程的系统,各个流程均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保证得到高品质的产品;二是通过不断改善(更准时化、自动化、标准化),以不断提升品质并降低成本,确保产品拥有一个顾客满意的价格。4企业管理产品实现顾客满意利润实现市场需求企业的使命实践5关键在四个字:问题、运用第一,为什么学?学者认为:先进制造技术可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企业认为:落后就会挨打。第二,学什么?一句话:掌握运营管理新技术。具体讲:就是学习生产、管理、运营新技术和方法。第三,怎么学?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6本讲要点•1、流水线生产•2、最优生产技术•3、成组技术•4、大规模定制生产•5、准时制制造•6、精益制造•7、敏捷制造•8、柔性制造技术•9、业务流程重组•10、企业资源计划•11、集成制造系统•12、绿色制造7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直到20世纪初叶,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首倡科学管理运动,标志着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1913年,福特在自己的汽车工厂内,采用专业化分工和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安装了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揭开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序幕。8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运筹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被广泛用于生产管理领域,线性规划、库存论、网络技术等一系列定量分析方法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也开始进入现代生产管理的新阶段。9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管理中广泛应用,MRP、MRPⅡ。•◆20世纪80年代:生产管理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由原来单纯对制造业生产管理的研究扩展到非制造业的运作管理研究,形成了现今的生产运营管理学科。10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大量新技术涌现•JIT(准时化生产)•TQC(全面质量控制)•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G.T:成组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11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历史演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系统、需求个性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和一体化、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方式、敏捷制造、再造工程、核心竞争力、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与运营管理相关的技术、管理方式及运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大量涌现,为运营管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课题。1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简史年代概念工具代表人物20世纪10年代科学管理时间研究、工作研究泰勒工业心理学动作研究吉尔布雷斯夫妇流水装配线活动规划表福特、甘特20世纪30年代统计质量管理控制图与抽样检验罗米格霍桑试验工作活动的抽样分析梅奥20世纪40-60年代运筹学的发展线性规划、模拟、排队论丹齐兹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的使用MRP、项目管理20世纪80年代JIT、TQC、工厂自动化看板管理、CAD、机器人大野耐一、戴明、朱兰同步制造约束优化理论格劳亚特20世纪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国家质量奖、价值工程ISO组织业务流程再造基本变化图哈默电子企业计算机网络微软公司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器软件Oracle公司13现代运营管理发展新趋势•◆成组化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即GT)•◆并行化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即CE)•◆柔性化柔性制造系统(F1exibleManufactureSystem即FMS)•◆敏捷化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即AM)•◆准时化准时化(Just-In-Time即JIT)•◆精益化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即LP)•◆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MIS)•◆集成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BKS)14规模经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一个关于规模效益的经典案例:“做针需要几道工序:头一个人把铁丝拉长,另一个把它拉直,第三个把它切断,第四个把它削尖,第五个把针的另一头磨光,以备安装针头;单是制针头就需要三道工序,把针头安上是一项专门工作,使之光洁是另一专门工作,甚至把针别在纸上也是一项单独工作。我曾看到一个经营这种业务的小厂,只雇用10个人,因此其中有些是一个人承担两三道工序。虽然他们很苦,只备有一些必要的机器,但是全力工作时,一天可以制成针12磅。一磅约有中号大小的针4000根以上。因此,这10个人一天可以制计4.8万根以上。如果他们不协作、独自地进行制造,则每个人制成的针肯定不会超过20根,甚至一天一根针也完不成。”15生产量xx0图生产成本与生产量的关系CACSCF16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产生“技艺”型生产时代——工业革命开始至20世纪初,机器代替人力成为生产主要方式,但仍以作坊式的单件生产为主,由于机器精度不高,产品质量主要靠从业人员的技艺来保证大批量生产方式(MassProduction)——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在底特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自动生产线,标志大批量生产时代的开始技艺不再重要——由于机器精度的提高,加上互换性原理的推行,加工和装配工作变得简单大批量生产方式特点——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17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一、流水生产的发展过程(一)现代流水生产起源于1914年—1920年的福特制。福特制的主要内容:1。在科学组织生产的前提下谋求高效率和低成本。因而实施产品、零件的标准化、设备和工具的专用化以及工场的专业化。唯一最佳的“单一产品原则”2。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法,建立了传送带式的流水生产线。(二)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1。内容上:产品的装配、零件的机械加工、锻压、铸造、热处理、电镀、焊接、油漆以及包装等。2。形式上:单一产品流水线----可变流水线----混合流水线----成组流水线----半自动化线----自动化线18二、流水线生产的特征和形式(一)特征: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的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艺作业的连续的重复的生产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1。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2。具有明显的节奏性3。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平衡或成比例4。工艺过程封闭、单向5。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生产线和流水线区别。19(二)类型1。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固定流水向线和移动流水线2。按生产对象的数目:单品种流水线和多品种流水线多品种流水线按产品的轮换方式:可变流水线和混合流水线3。按连续程度: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4。按节奏性程度: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拍流水线5。按机械化程度: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线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13220三、流水线的组织条件(一)品种稳定单一,产量足够大,长期供货,单位劳动量大,保证设备足够负荷。(二)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1。先进性2。良好的工艺性和互换性3。标准化程度高(三)工艺过程能既可划分为简单的工序,又可以相互合并。(四)原材料和协作件的标准化、规格化,且按时供应。(五)机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计划预修制度。(六)工作必须符合质量标准。(七)厂房和生产面积适合安装流水线。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21四、单一品种流水线的设计技术设计(硬件)和组织设计技术设计:是指工艺规程的制订\专用设备的设计\设备改装设计\专用工夹具设计\运输传送装置设计等等.组织设计:流水线节拍的确定,设备需要量和负荷系数的计算,工序同期化工作,工人配备,生产对象传送方式的设计,流水线平面布置设计,流水线工作制度,服务组织和标准计划图表的制定等.其中组织设计的技术设计的根据,技术设计应当保证组合子设计的每一项目的的实现,都要坚持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原则.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22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一)确定流水线的节拍节拍是一种重要的期量标准,是指流水线上连续出产两个相同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决定了流水线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和效率。确定节拍的依据是计划期的产量和有效工作时间。即:R=T效/Q或r=Fe/N=FO*η/NR:节拍T效:计划其有效工作时间Q:计划期制品产量η:时间利用系数Fe:计划其有效工作时间N:计划期制品产量[节奏]:如果R很小,且体积重量也很小,不适于按件传递,则可以实行批传递。顺序出产相邻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就称为节奏。即:Rg=R·n其中Rg:节奏n:批量[例]某制品流水线计划年销售量为20000件,另需生产备件1000件,废品率2%,两班制工作,每班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95%,求流水线的节拍。[解]T效=254×8×2×60×95%=231648分钟Q=(20000+1000)/(1-2%)=21429件R=T效/Q=231648/21429=11(分/件)23(二)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是指通过各种可能的技术、组织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使它们等于流水线的节拍或者与流水线节拍成倍比关系。•加工工序同期化措施:•装配工序同期化措施:•通常可采用以下措施来解决工序同期化的问题。•①提高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装备,减少工序的作业时间;•②改进操作方法和工作地的布置,减少辅助作业时间;•③提高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改进劳动组织,如调熟练工人到高负荷工序工作,组织相邻工序协作,或选拔一名或几名工人沿流水线巡回,协助高负荷工序完成任务等;•④建立在制品储备;•⑤对单件时间很长而又不能分解的工序,增设工作地数,组织平等作业。24(三)计算设备数量和设备负荷系数1。设备数量Si=ti/R其中:Si—第i道工序所需设备数ti—第i道工序单件时间定额2。设备负荷系数Ki=Si/Sei(四)计算工人人数Pi=Sei·g·Wi其中:Pi——第i道工序的工人人数g——每日工作班次Wi——第i道工序每一工作地同时工作人数(人/台班)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25(五)确定流水线节拍的性质依据:工序同期化程度形式:强制节拍或自由节拍•强制节拍流水线,一般采用连续式运输传送带、分配式传送带、连续式工作传送带、间歇式(脉动式)工作传送带等。•自由节拍流水线,一般采用连续式传送带、滚道(辊道)、平板运输车、滑道等运输装置。•粗略节拍流水线,一般采用滚道、重力滑道、手推车、叉车等运输工具。(六)设计运输工具流水线上采取何种运输方式主要取决于加工对象的重量和外形尺寸、流水线的类型和实现节拍的方法。[传送带参数确定]1。分区单位长度或跨步:连续流水线的传送带上两相邻制品中心之间的距离(L0)。2。工作地长度:一般情况下,工作地长度Li=L0·(ti/R)3.传送带速度:V=L0/R4.传送带工作部分的总长度:L=∑Li+Lg(Lg是后备长度)第一部分流水向生产的组织设计26(七)流水线的平面布置•流水线的平面布置应使机器设备、工具、运输装置和工人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各个工作地,使产品的运输路线最短,便于工人操作和生产服务部门进行工作,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面积。流水线平面布置的形状,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a直线形、b直角形、c开口形、d山字形、e环形和f蛇形等布置。27第二部分最优生产技术(OPT)一、约束理论(TOC)的产生与发展•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EliyahuM.Goldratt)从“最优生产技术(OptimalProductionTechnique,OPT)”发展形成的理论。•介绍TOC的著作:–《目标(TheGoal)》–
本文标题:运营管理-第9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8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