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十五章播音主持事业发展概说上
第十五章播音主持事业发展概说(上)第一节人民广播播音形成的基础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抗日战争)第三节解放区播音的雏形期(解放战争)第四节解放区播音的形成期(解放战争)第一节人民广播播音形成的基础一、语文基础二、广播基础第一节人民广播播音形成的基础一、语文基础(一)汉语拼音运动、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二)语言运动对人民广播播音形成的作用第一节人民广播播音形成的基础二、广播基础(一)技术条件(二)节目安排(三)人员选拔(四)语言训练第一节人民广播播音形成的基础旧中国的广播事业概况P222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一、人民广播播音的传播基础二、人民广播播音的生成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一、人民广播播音的传播基础(一)人民无线电事业的诞生和发展1931年1月6日,中央红军无线电队在江西宁都的小布正式成立。电台可直接收国民党中央社的新闻电讯。1931年11月,中央根据地利用无线电台办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播发文字广播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的前身),11月7日,红中社首次对外广播,报道当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僵代表大会在江西现金开幕。红色新华通讯社旧址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一、人民广播播音的传播基础(一)人民无线电事业的诞生和发展长征途中,红中社停止了对外播发新闻,1936年6月,红中社恢复播发新闻业务,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通讯业务不断扩展。1937年到1940年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的重视和关怀下,人民无线电事业从人员、设备到管理水平都有较大发展和提高。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一、人民广播播音的传播基础(二)人民广播和筹建1940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在延安筹建广播电台。广播电台台址选在延安西北19公里处的王皮湾村。这里地势偏僻,人烟稀少,便于隐蔽。当时播音室条件十分艰苦,但也有最基本的隔音材料——羊毛毡。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动力间和发射机房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播音室旧址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一、人民广播播音的传播基础(二)人民广播和筹建40年代初期的女播音员先后有徐瑞璋(麦风)、姚雯、萧岩和孙茜。她们没有做过播音员,也未学不定期播音,但是有较好的语文基础、政治基础和语言基础,她们都能说国语(普通话),这为播音语言规范奠定了基础。右为萧岩中国人民广播第一位播音员徐瑞章,被喻为延安的第一个麦克风二、人民广播播音的生成(一)人民电台的开播1940年12月30日,从陕北高原的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一个明朗响亮、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这是人民广播第一位播音员徐瑞璋发出的第一声呼号。是有普通话呼出的,体现了人民广播播音的鲜明的语言特色。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二、人民广播播音的生成(二)在实践中摸索规律(三)提高播音语言规范水平(四)延安整风运动的影响第二节解放区播音的生成期第三节解放区播音的雏形期一、延安台恢复播音1945年9月11日延安台终于恢复了由播音员播音。李慕琳、孟启予两位女同志先后走上播音岗位。延安台的第一个男播音员是王恂。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李慕琳是首位国语播音员。朱总司令于8月10日发布的《受降华北地区敌伪令》的播音者。后致力于舞蹈事业。前排右一为孟启予第三节解放区播音的雏形期二、《细则》促进新闻播音语言规范的形成1946年6月,由温济泽主持制定的《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对播音语言规范的形成有重要作用。P233三、陕北台转战奇迹般地中的播音从1947年3月中旬至1948年5月下旬,延安台四次迁址,三次战斗转移,从子长到太行再到平山,行程2000多公里,始终坚持播音不中断。1947年夏,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丁一岚(后排右一)、苏安(后排右二)、陈今(前排右二)等在河北省阜平县合影。第三节解放区播音的雏形期四、《总结》、《意见》促进播音语言规范雏形的建立(一)《XNCR陕北阶段工作的简单总结》促进新闻播音语言规范形成的重要文献。(二)《对目前改进语言广播的几点意见》对提高新闻播音质量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作用。第三节解放区播音的雏形期五、东北、华北等解放区电台初始阶段的播音(一)东北解放区的播音1945年8月底,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后,接管了东北境内的15座电台,并陆续改建为人民广播电台。(二)华北解放区的播音1、张家口台2、邯郸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位英语播音员魏琳第三节解放区播音的雏形期六、邯郸台《口播经验》和《播音经验》细化了播音语言要素(一)《口播经验》(二)《播音经验》第四节解放区播音的形成期一、毛泽东等谈话、指示和重要新闻播音实践推进播音规范系统形成(一)两篇谈话推进播音规范(二)播音实践推进播音规范第四节解放区播音的形成期二、各类文献促进播音理论建设(一)往来书信(二)温济泽《从文播稿改写成口播稿的几个原则》(未完成稿)(三)陕北台的《编稿发稿工作细则》和《口播清样送审办法》(四)《新华总社经中央批准关于用语的指示》(五)《新华总社在关于使用统计数字时要学习列宁的精细作风的指示》第四节解放区播音的形成期三、齐越的总结显现播音的评价标准四、陕北台《播音手续》、《陕北台播音组关于训练和培养播音员的意见》促进播音制度建设五、北平台的播音标志解放区人民广播播音系统形成曾用名齐斌濡。1922年2月生于内蒙古满洲里1949年10月1日,与丁一岚一起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开国大典的盛况。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许多人便是从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名篇的魅力。于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齐越是我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是新中国广播事业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位播音专业教授。齐越中国老一辈播音员——丁一岚丁一岚(1921-1998),女,著名播音员。原名刘孝思,曾用名刘啸诗、于虹、路群。1921年生于河北省塘沽镇。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奔赴延安,先后入延安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到华北敌后晋察冀边区参加妇女群众工作,兼任《晋察冀日报》通讯员。1945年10月开始从事广播事业。抗战胜利后,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任播音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主任、总编辑室主任等职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的西侧城台上,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齐越正在充满激情地进行现场广播。10月1日中午刚过,丁一岚和齐越早早来到天安门城楼的播音位置,像是两个待命投入战斗的士兵。第四节解放区播音的形成期六、解放区地方台的播音(一)东北解放区的广播电台(二)华东解放区的广播电台(三)西北解放区的广播电台(四)华北解放区的广播电台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播音主持事业发展概说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94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