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5T 1079-2010 福建山地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
ICS67.140.10X55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1079—2010福建山地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2010-10-26发布2010-12-10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食品伙伴网—2010*2010年12月第一版2010年12月第一次印刷食品伙伴网—2010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武夷市岩上茶叶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锦、翁伯崎、曾明森、刘国英、李慧玲、吴志丹。食品伙伴网—20101福建山地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福建山地有机茶生产的基地选择与规划、茶园开辟与建设、土壤管理与施肥、病虫害预测与防控、茶树修剪与茶叶采摘、加工环境及加工技术、有机茶园转换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福建山地有机茶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山地茶园特指建立于坡度超过5°园地上的茶园,它与海拔高度无关。3.2有机肥料特指肥料质量符合有机茶园用肥要求的有机肥。4基地选择与规划4.1基地选择4.1.1基地空气、土壤和用水质量符合NY5199的要求。上风口及水源无任何污染源,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在1000m以上。4.1.2基地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土壤基础肥力较高,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4.1.3基地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间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隔离带以山和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的树林和农作物。农作物应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4.2基地规划4.2.1生态建设规划食品伙伴网—201024.2.1.1坡度超过25°和有效土层小于60cm的地块留作林地,保护自然植被。4.2.1.2茶园四周,道路、沟渠两边及非宜茶地植树种草,或保留自然植被,建立绿肥种植区,增加有机肥源。4.2.1.3集中连片基地应保留或营造一些林带,园内可因地制宜间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4.2.1.4茶园适度密植、铺草覆盖,提高土壤表层覆盖度。4.2.1.5梯壁坎边留草或种草。梯壁上杂草或护梯植物以割代锄。4.2.1.6每隔2ha~3ha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4.2.2梯层开垦规划4.2.2.1坡度5°以上的山坡地建成等高梯级茶园。4.2.2.2梯层构筑由下而上,表土回沟利用。梯壁高度不超过1m,梯面宽度2m以上,保持梯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4.2.2.3每块茶园面积以0.33ha~0.67ha,每层梯台长度不超过50m。4.2.3道路系统设置4.2.3.1要求:50ha以上茶场建道路网,包括干道、支道和步道等。20ha~30ha的茶场,设置支道和步道。道路所占面积不超过5%。4.2.3.2干道:连接场外公路,宽度6m~8m。4.2.3.3支道:与干道相连,宽度4m~5m。坡度大的茶园绕山建成“之”或“S”形。4.2.3.4步道:连接支道和茶园地块,宽度1m~2m。4.2.4水利系统设置4.2.4.1隔离沟:横向设在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深、宽为70cm~100cm,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4.2.4.2纵沟:环山路顺坡设置,沟面宽70cm~80cm,底宽30cm~40cm,深40cm左右,与蓄水池相通。纵沟中每隔2m~3m挖设一个沉沙坑。4.2.4.3横沟:设在梯台内侧,与茶行平行,与纵沟相连。沟深、宽分别为20cm、30cm左右。每隔3m~4m筑一小土埂或挖一个小坑,埂面略低于梯面。4.2.4.4蓄水池:每0.67ha~1.33ha茶园建一个,与纵沟相连,进水口处设积沙坑。5茶园开辟与建设5.1茶园开垦5.1.1新茶园开垦5.1.1.1提倡人工开垦,保留主道、沟渠两旁,防护林带和不宜植茶地块上的草木。5.1.1.2避开雨季由下而上施工,构筑等高梯层,表土回沟利用。全园深翻60cm,彻底清除树根、竹根、茅草根等再生能力强的植物。5.1.2茶园改造食品伙伴网—201035.1.2.1全园深翻50cm,晒土消毒,清除老茶树出园。5.1.2.2土壤严重酸化的茶园,用白云石粉调节pH值至4.5~6.0。5.1.3底肥5.1.3.1施肥沟:深度30cm以上。5.1.3.2施肥量: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打底以维持茶园地力。5.1.3.3底肥在茶苗定植前15天以上施下。定植时茶苗根系离底肥10cm左右。5.2茶树种植5.2.1品种选择5.2.1.1选择适应当地气侯、土壤和所制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良种。引种茶苗应符合植物检疫条件。5.2.1.2注重不同芽期品种的合理搭配。5.2.2种植方式与密度5.2.2.1一般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沟状条栽方式种植。5.2.2.2种植密植一般3000株/667m2~6000株/667m2,具体依品种树型、立地条件、肥力水平和海拔高度等而定。5.2.3种植时期秋末冬初或早春2月~3月。秋冬季常出现干旱或低温霜冻茶区,宜早春种植。5.2.4种植方法带土移栽,沟状种植。定植茶苗,须压实根际土壤,复土达根颈水平。5.2.5苗期管理5.2.5.1浇水: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5.2.5.2地表覆盖:定植后即行铺草覆盖,厚度5㎝~10㎝以上。5.2.5.3肥管:茶苗成活后可追肥,种植后第一个秋季可施基肥,施肥沟距根颈部20cm,深20㎝。5.2.5.4病虫草害防治:用药品种符合7.4、7.5的规定。5.2.5.5补缺:出现缺株断行的,在当年秋季及时补缺。6土壤管理与施肥6.1土壤管理6.1.1土壤要求有机茶园土壤有害物含量的限量要求如表1。食品伙伴网—20104表1有机茶园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要求单位:mg/kg项目浓度限值砷(As)≤40汞(Hg)≤0.15镉(Cd)≤0.20铬(Cr)≤90铅(Pb)≤50铜(Cu)≤50六六六≤未检出滴滴涕≤未检出6.1.2铺草覆盖6.1.2.1材料选择: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污染或达到有机生产标准要求的均可。以未结籽山草、稻草、桔杆、茶树修剪枝叶为好。山草使用前须经无害化处理。6.1.2.2铺草时期:依铺草目的选在茶苗移栽后、雨季来临前、旱季来临前、基肥施用后或杂草萌发前。6.1.2.3铺草要求:以不露土为宜,厚度5cm~10cm以上,成龄茶园每公顷用草量一般不低于1t,幼龄茶园适当增多。6.1.2.4铺草方法:梯层茶园散铺,缓坡地茶园覆瓦状铺盖。6.1.3土壤耕作6.1.3.1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的茶园可实行减耕。一般茶园采取浅耕与锄草、追肥相结合,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耕作深度,浅耕不超过15cm,深耕在20cm以上。深耕宜采用行中深,根际浅方法。6.1.3.2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杂草晒干后覆盖土表或翻埋入土。6.1.4杂草防治6.1.4.1应用人工拔草或割除草,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6.1.4.2必须彻底消除白茅草、蕨类、杠板归、小竹等多年生宿根性草种。6.1.4.3人工除草掌握在杂草未结籽前进行。6.1.5土壤改良6.1.5.1每2年检测基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1次,采取相应土壤改良措施。6.1.5.2施用白云石粉调节酸化茶园土壤的pH值至4.5∼6.0。6.1.6土壤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应灌溉补充水分。灌溉水质量须符合NY/T5020-2001中4.4的要求。6.2茶园施肥食品伙伴网—201056.2.1肥料使用准则6.2.1.1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肥料、增效剂、土壤改良剂和不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物料。6.2.1.2畜禽肥等农家肥使用前须经无害化处理。原则上就地生产使用,外来的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2.1.3商品有机肥、叶面肥、生物肥等须是全有机或纯天然的,或是经有机认证机构发证认可的。商品有机肥料中污染物含量的允许值如表2。表2商品有机肥料中污染物含量的允许值单位:mg/kg项目浓度限值砷(As)≤30汞(Hg)≤5镉(Cd)≤3铬(Cr)≤70铅(Pb)≤60铜(Cu)≤400六六六≤0.2滴滴涕≤0.26.2.2允许使用的肥料品种允许使用的肥料品种见表3。表3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品种项目名称使用条件农家肥允许使用茶树修剪枝叶允许使用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绿肥允许使用饼肥(包括菜籽饼、豆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未经化学方法加工的允许使用充分腐熟的人粪尿只能用于浇施茶树根部,不能用作叶面肥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的物质允许使用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允许使用食品伙伴网—20106表3(续)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品种项目名称使用条件白云石粉、石灰石和白垩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低氯钾矿粉未经化学方法浓缩的允许使用天然硫磺粉允许使用镁矿粉允许使用氯化钙、石膏允许使用磷矿粉镉含量不大于90mg/kg的允许使用泻盐类(含水硫酸岩)允许使用矿物质硼酸岩允许使用非基因工程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肥料等)允许使用经农业部登记和有机认证的叶面肥允许使用其他物质未污染的植物制品及其提取物允许使用6.2.3限量使用的肥料品种限量使用的肥料品种见表4。表4有机茶园限量使用的肥料品种项目 名称 使用条件 茶树修剪枝叶、绿肥和作物秸杆限制使用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家畜粪尿等)限制使用充分腐熟的人粪尿只能用于浇施茶树根部,不能用作叶面肥未经化学处理木材产生的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和木炭等限制使用海草及其用物理方法生产的产品限制使用未掺杂防腐剂的动物血、肉、骨头和皮毛限制使用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限制使用 鱼粉、骨粉限制使用食品伙伴网—20107表4(续)有机茶园限量使用的肥料品种项目 名称 使用条件 白云石粉、石灰石和白垩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碱性炉渣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微量元素限制使用,只作叶面肥使用矿物质 窑灰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6.2.4有机肥源开辟6.2.4.1种植绿肥。利用幼龄与低改茶园行间、梯壁及空隙地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源。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绿肥,及时割青覆盖或埋青或制成堆、沤肥利用。6.2.4.2饲养蚯蚓。提倡茶园行间饲养蚯蚓,提高有机茶园土壤肥力。6.2.4.3茶园可放养鸡、鹅等,减轻病虫草害,增加有机质来源。6.2.5有机肥施用技术6.2.5.1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产量表现、不同茶类养分需求及季节气候条件等,确定适宜施用的肥料品种、数量与时间。6.2.5.2重施基肥:成龄茶园用量占全年60%以上,一般施农家有机肥1t/667m2~2t/667m2,或商品有机肥150kg/667m2~250kg/667m2,施肥沟深20cm以上。6.2.5.3及时追肥:以速效有机肥为主。施用商品有机肥,年用量100kg/667m2~200kg/667m2,分2~3次追施,春茶催芽肥在采摘前
本文标题:DB35T 1079-2010 福建山地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23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