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概论
1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目录1一、疾病的地区分布2(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3(二)疾病的城乡分布4(三)描述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5(四)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三间分布-一、疾病的地区分布疾病的发生经常受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所以研究疾病地区分布常可对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重要线索。形成疾病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地区的划分因不同的研究目的与疾病特点而异。在世界范围内,可按国家、洲划分;在一个国家内可按该国的行政区划分;如我国可按省、地区、县、乡等划分,也可按自然环境划分,如按山区、平原、湖泊、气候、土壤中某些化学2元素含量等自然环境特征划分。研究疾病分布时,可应用标点地图、疾病地区分布图和疾病传播蔓延图等。三间分布-(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疾病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其发病率、死亡率等常有很大差别。例如黄热病的分布与埃及伊蚊的分布一致,主要流行于南美洲和非洲。胃癌死亡率以日本、智利等国家较高,澳大利亚、美国较低。乳腺癌在北美、北欧最多,东欧次之,亚洲和非洲较少。有些肿瘤高、低发区之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差悬殊。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分布也有差别。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处温热气候带,多种民族,许多疾病的分布差别很大。例如鼻咽癌主要分布于华南,广东省为高发区,也是世界鼻咽癌的高发区。食管癌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发病率最高。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市、自治区。碘缺乏病以内陆地区多见,这些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较低。至目前为止,许多疾病的地区分布尚缺乏满意的解释。三间分布-(二)疾病的城乡分布3城市人口多,居住密度大,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量大,人们的交往频繁,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病经常在大、中城市流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城市肺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城市工业发达,空气污染严重,因此,除吸烟因素外,空气污染很可能是导致城市肺癌高发的因素之一。农村人口密度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感染率比城市居民高。三间分布-(三)描述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1.地方性当某疾病常在一个地方或一组人群中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时,称为地方性。2.输入性凡本国(地区)不存在或已经消灭的疾病,由国外(地区外)输入时,称为输入性疾病。三间分布-(四)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4和当地居民相似。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三间分布-二、疾病的时间分布无论传染病或慢性病,其流行过程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时间是研究疾病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时间单位依病种而异。例如细菌性或化学性食物中毒,可用小时为时间单位;肺结核或肿瘤则常以5年或10年作为时间单位,以显示其长期变异。观察疾病动态时,应注意诊断标准和诊断技术改进的因素。时间分布分为下列四种类型:三间分布-(一)短期波动(rapidfluctuation)有时也称时点流行或爆发。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短期波动。常见因食物或水源被污染而发生的食物中毒、伤寒等。多因许多人在短期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发病高峰与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基本一致,故可从发病高峰推算出暴露时间,从而找出某病短期波动的原因。5短期波动与爆发的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三间分布三间分布-(二)季节性(seasonality)有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疾病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很复杂,受各种气候条件、媒介昆虫、人群的风俗习惯、生产条件等因素影响。但许多现象尚未得到确切解释。传染病的季节性表现得较明显。例如在我国北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严格的季节性,仅发病于5-11月,高峰在7-9月(见图14-1)。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季节性高峰为夏秋季。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高峰一般多在冬春季。例如在我国北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高峰在1-4月。有些慢性传染病,如肺结核、丝虫病等,因潜伏期长,多无明显的季节性。有些非传染病也呈现季节性。如克山病在东北、西北地区多发生于冬季;而在西南一些地区多发生于夏季,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季节性研究可探讨流行因素,并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6三间分布三间分布-(三)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传染病相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流行,并且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疾病的周期性。呈现周期性流行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流行性感冒从历史上看,一般每隔10-15年流行一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约7-9年流行一次。周期性是可以改变和消灭的。例如,麻疹疫苗推广前,在大、中城市几乎隔一年发生一次流行。自1965年推广麻疹疫苗接种后,我国的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周期性已不存在。三间分布-(四)长期变动(secularchange)长期变动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疾病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及宿主随着人类生活条件改变、医疗技术进步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例如,猩红热在1750-1800年间,是严重的传染病,以后转为缓和,至1840年又变为凶恶之病,其死亡率是近年的数百倍。近百余年来,世界各地猩红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临床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所占的比重增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7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死因中顺位上升。这类慢性病的波动只有长期观察才能明显看出。各种肿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不同。例如,美国1930年以来男性肺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胃癌死亡率则逐年下降。三间分布-三.疾病的人群分布人群可按不同的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来分组,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研究疾病在不同人群组的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三间分布-(一)年龄在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中,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与此变量有关。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不同。婴幼儿易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些具有大量隐性感染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儿童中发病率高,成人中少见。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则随年龄增高而升高。如老年人中各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最高。病原体种类较多且又易发生变异的传染病,各年龄组的8发病率多无差异,如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等。比较两个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首先应注意两个人群的年龄构成是否相同。如两个人群年龄构成不同时,可用年龄专率进行比较,或用标准化率进行比较,以免导致错误结论。三间分布-(二)性别许多疾病存在着性别分布差异。描述性别分布,一般是比较男、女性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有时用性别比来表示。性别差异主要由于与致病因素接触的机会不同所致。例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往往男性高于女性,是因为农村男性参加农田劳动多,接触疫水机会较多的缘故。我国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均呈现男高于女,例如膀胱癌、胃癌、肺癌等。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也是男高于女。上述现象可能与暴露于致癌物剂量大小、内分泌平衡、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别有关。有些疾病的患病率女高于男,如胆石症、胆囊炎。这可能与解剖生理或内分泌有关。至目前为止,尚不能满意地解释有些疾病在性别分布上的差异。9表15种主要死因性比例(男性死亡率/女性死亡率)┏━━━━━━━━━━┳━━━━┳━━━━━━━━━━━━┳━━━━┓┃死因┃性比例┃死因┃性比例┃┣━━━━━━━━━━╋━━━━╋━━━━━━━━━━━━╋━━━━┫┃全部死因┃1.80┃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病┃1.58┃┣━━━━━━━━━━╋━━━━╋━━━━━━━━━━━━╋━━━━┫┃触犯法律者┃3.88┃恶性肿瘤┃1.5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13┃毒血症┃1.40┃┣━━━━━━━━━━╋━━━━╋━━━━━━━━━━━━╋━━━━┫┃自杀┃3.0510┃血管硬化症┃1.29┃┣━━━━━━━━━━╋━━━━╋━━━━━━━━━━━━╋━━━━┫┃意外及灾难┃2.98┃围生期死亡┃1.2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2.19┃脑血管病┃1.19┃┣━━━━━━━━━━╋━━━━╋━━━━━━━━━━━━╋━━━━┫┃心脏病┃2.01┃先天性畸型┃1.15┃┣━━━━━━━━━━╋━━━━╋━━━━━━━━━━━━╋━━━━┫┃肺炎及流感┃1.88┃糖尿病┃1.04┃┗━━━━━━━━━━┻━━━━┻━━━━━━━━━━━━┻━━━━┛11三间分布-(三)职业人们暴露于不同的职业环境中,许多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发生与职业有关。如皮毛加工人员、畜牧工作人员易患炭疽、布氏杆菌病;野鼠型出血热多见于农民及野外工作者;煤矿工人易患煤工尘肺;体力劳动少的职业人群易患冠心病;汽车司机因饮食不规律,易患胃部疾患。表某矿l986年各工种工伤及骨折发生率┏━━━━━━━┳━━━━━━━━┳━━━━━━━━┓┃工种┃工伤率(‰)┃骨折率(‰)┃┣━━━━━━━╋━━━━━━━━╋━━━━━━━━┫┃采煤┃120.49┃37.97┃┣━━━━━━━╋━━━━━━━━╋━━━━━━━━┫┃掘地┃66.71┃14.40┃┣━━━━━━━╋━━━━━━━━╋━━━━━━━12━┫┃开拓┃46.91┃9.53┃┣━━━━━━━╋━━━━━━━━╋━━━━━━━━┫┃运输┃27.58┃8.89┃┣━━━━━━━╋━━━━━━━━╋━━━━━━━━┫┃机电┃34.71┃3.30┃┣━━━━━━━╋━━━━━━━━╋━━━━━━━━┫┃修护┃104.18┃20.83┃┣━━━━━━━╋━━━━━━━━╋━━━━━━━━┫┃通风┃13.25┃3.78┃┣━━━━━━━╋━━━━━━━━╋━━━━━━━━┫┃井上合计┃22.9813┃5.59┃┣━━━━━━━╋━━━━━━━━╋━━━━━━━━┫┃井下合计┃68.84┃18.28┃┗━━━━━━━┻━━━━━━━━┻━━━━━━━━┛三间分布-(四)民族和种族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发生的种类和频率不同,其影响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风俗和生活习惯等。马来西亚境内居住着三个种族人群,马来人患淋巴瘤较多;印度人患口腔癌较多;中国人则以患肝癌、鼻咽癌多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某些疾病在不同民族的分布不同。例如,我国回族、哈萨克族,男性胃癌死亡率高于其他民族,提示与饮食习惯不同有关;牧区少数民族农民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同地区的汉族农民,这与少数民族的高脂肪饮食有关。表美国各种族婴儿死亡率14┏━━━━━━━━┳━━━━┳━━━━━┳━━━━━┳━━━━┳━━━━━┓┃┃┃美洲人印┃┃┃┃┃┃黑人┃┃西班牙人┃亚洲人┃白人┃┃┃┃度人┃┃┃┃┣━━━━━━━━╋━━━━╋━━━━━╋━━━━━╋━━━━╋━━━━━┫┃活产数┃501430┃2T532┃219459┃T5TTl┃2430986┃┣━━━━━━━━╋━━━━╋━━━━━╋━━━━━╋━━━━╋━━━━━┫┃婴儿死亡数┃9261┃434┃2381┃T25┃21590┃┣━━━━━━━━╋━━━━╋━━━━━╋━━━━━╋━━━━╋━━━━━┫15┃婴儿死亡率(‰)┃18.5┃15.8┃10.9┃9.6┃8.9┃┗━━━━━━━━┻━━━━┻━━━━━┻━━━━━┻━━
本文标题: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33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