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二节物流配送中心的起源和发展
第1章物流配送中心运作管理概述•1.1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及功能1.2物流配送中心的起源和发展1.3物流配送中心与连锁经营1.4物流配送中心组织管理体系第二节物流配送中心的起源和发展一、配送中心的发展历史•配送中心是在仓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管仓库流通仓库配送中心•追溯历史,很多学者认为配送中心是在仓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仓库的功能,几千年都是作为保管物品的设施:•《现代汉语词典》;仓库——“储藏粮食和其他物资的建筑物”完全是一个静态的功能。•《中国物资管理词典》:仓库——①专门集中贮存各种物资的建筑物和场所;——②专门从事物资收发保管活动的单位和企业。•从收、发两方面赋予了仓库一定的动态功能。但是,这些定义完全没有包含配送的本质内涵,所以,有不少学者把配送中心直接解释成仓库显然是不妥当的。•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总量的逐渐扩大,仓库功能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分化。在我国,早在闻名于世的中华大运河进行自南向北的粮食运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转运职能为主的仓库设施,明代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的以储存、储备为主要功能的新型仓库,并且冠以所谓“转搬仓”之名,其主要职能已经从“保管”转变为“转运”。在新中国建国以后,服务于计划经济的分配体制,我国出现了大量以衔接流通为职能的“中转仓库”。中转仓库的进一步发展和这种仓库业务能力的增强,出现了相当规模、相当数量的“储运仓库”。•在外国,仓库的专业分工,形成了仓库的两大类型,一类是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流通仓库以保管期短、货物出入库频度高为主要特征,这和我国的中转仓库有类似之处,这一功能与传统仓库相比,有很大区别。货物在流通仓库中处于经常运动的状态,停留时间较短,有较高的进出库频度。流通仓库的进一步发展,使仓库和联结仓库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一个整体,起到了对整个物流渠道的调节作用,为了和仓库进行区别,越来越多的人便称之为物流中心或流通中心。•现代社会中产业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和经济总量的空前庞大,作为生产过程的延续,决定了流通的复杂性及多样性。这种状况又决定了流通中心复杂性及多样性,流通中心各有侧重的职能,再加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自己的习惯用语和相互之间的用语不规范的缘故,也就决定了出现各种各样的叫法,如集运中心、配送中心、存货中心、物流据点、物流基地、物流团地等等。•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为了挖掘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潜力,物流过程出现了细分,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造就的普遍的买方市场环境,以服务来争夺用户的竞争的结果,企业出现了“营销重心下移”、“贴近顾客”的营销战略,贴近顾客一段的所谓“末端物流”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配送中心就是适应这种新的经济环境,在仓库不断进化和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创新的物流设施。•保管型仓库:多处于生产领域,贮存物资包括原材料、配件、半成品和产成品,库存周转率低。•流通型仓库:多处于流通领域,如批发商或分销商仓库,保管物资多为产成品形态,库存周转率较高•配送中心:只具有少量库存,甚至不具有库存,周转率最高,不仅有物流职能,还有商流职能;不单单具有保管职能,还有进货、接受订货并按订单配货、流通加工,并按用户要求配送上门的功能。二、配送中心兴起的背景•大生产、大流通形势的形成;•市场竞争加剧,大多数商品市场呈现买方市场格局;•推动式生产和供应向拉动式生产和供应转变,使客户对服务的内容、时间和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IT模式和“零库存”思想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对配送中心的需求;•社会对物流合理化的要求。通过配送中心减轻了对城市交通、环境和安全的压力。•连锁超市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推动配送发展的最大动力。•传统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厂商1厂商2厂商3用户1用户2用户3•现代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厂商1厂商2厂商3配送中心用户1用户2用户3三、配送中心形成的原因•1、货运量迅速增加•2、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工具的发展•3、道路交通发展的因素•4、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因素•5、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6、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7、交易形式变化的因素•1、货运量迅速增加•经济发展,货运量迅速增加,仓库功能的增加,使得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出现•2、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工具的发展•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工具的发展,货物在运输工具之间的转换使得物流作业变得异常复杂具体表现。物流结点必须拥有足够的场地、仓库、泊位等设施才能完成,使得物流结点变成配送中心。•3、道路交通发展的因素•道路交通发展的因素,货物运输时间的缩短,改变了物流结点的布局和规模,小仓库消失,分布在交通枢纽、城市边缘的设备先进的配送中心出现。•4、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因素•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1)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4)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5)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5、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需要较大的物流场所与之适应;由于地价昂贵、交通不畅、环保等原因,城市中心仓库从市内迁出,配送中心应运而生。•6、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流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配送中心有了技术支持•7、交易形式变化的因素•超市、仓储超市、连锁商业、专卖店等出现,贴近顾客、低价销售的营销方式使得配送中心应运而生。四、国外配送中心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这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物流合理化需要,在仓储、运输、批发等企业的基础上发展了众多形态各异的配送中心,并逐渐形成两大模式:一是作为独立的企业而存在并提供社会化配送服务的,被称为共同配送模式;另一种是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保障集团内部生产和流通业务需求的,被称为集团内部型模式,如沃尔玛集团高效的配送中心。•(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消费者有了更大范围的选择。同时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商已经在美国经济中出现,美国的城市开始发展,许多农民放弃了农场而加入到城市的工厂当中,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经营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订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已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的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原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和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能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日本“西友”公司是一家实行正规连锁的综合性大型零售企业,有店铺206座,职工2万人,为了满足遍及全日本的连锁店铺销售需要,西友公司建立了八处配送中心,承担本公司以及邻近地区其他店铺的进货、集配和送货任务,其中最大的东京府中配送中心要供应130个店铺。•这些配送中心都受公司物流部的直接领导,拥有常温,低温储藏设施及运输工具,为本公司连锁店无偿服务,为公司外的店铺送货要收取费用。通过配送中心向各地店铺发送的商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基本商品,包括日常用品,大约占总数的85%。另一部分是特性商品,如北海道多雪,防寒及雪上活动的用品需求较多,再如一些带有历史文化传统特征的商品,大约占总数的15%。•日本国土不大,又具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为物流的畅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位于东京的府中配送中心,用大吨位的集装箱卡车和冷藏车向各地的分中心送货,除运离日本本土的冲绳外,其他地区当日都可到达。•各地配送中心为店铺送货就更加方便及时了。为营业方便起见,运输大都在夜间进行,将商品送到店铺门前。•(3)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欧洲许多国家,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摒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图1.3是德国最大的邮购公司——万乐(Quelle)的配送中心,其隶属于KarstadtQuelle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百货邮购集团公司,设施先进,网络遍布世界。国外连锁商业配送中心具有如下特点:•政府利用政策来规划和投资物流业,使连锁商业的配送中心在建设中受益非浅•配送系统规模大,配送中心数量多。•配送中心呈现多样化和高效率的物流结构。•为各连锁店铺提供优质服务是配送中心的经营目标之一。如365天,24小时时时刻刻为店铺准确及时有计划的提供商品•流通加工成为配送中心的重要功能。流通加工是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
本文标题:第二节物流配送中心的起源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3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