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4 T 287-2005 柚木栽培技术规程
ICS65.020.20B0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17812-2006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287—2005柚木栽培技术规程TheTechnicalRegulationsonCultivationofTeak2005-12-26发布2006-01-26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4DB44DB44DB44DB44/T287—2005I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苗木培育..............................................................................15造林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6人工林管理............................................................................67主要病虫害防治........................................................................78检查验收与建档........................................................................8DB44/T287—2005II前言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坤南、邝炳朝、周再知、马华明。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44/T287—20051柚木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柚木的采种、育苗、造林、抚育管理、间伐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柚木栽培适宜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01-1999育苗技术规程GB/T16619-1996林木采种技术LY/T1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LY/T1078-1992速生丰产用材林检验方法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浸沤法指用2倍于种子体积的石灰和水搅拌成浆,置于容器内,然后放入种子混和均匀,表面撒少量石灰粉,以不见种子为度的催芽方法。3.2热冷干湿交替法指早上将种子摊晒于水泥地面上,下午地面温度最高时,堆积种子,淋透清水后,用薄膜覆盖。翌日早上再摊晒——堆积——淋水——覆盖,反复多次的催芽方法。3.3综合处理法指浸沤法和热冷干湿交替法综合使用的催芽方法。3.4低切干苗指从播种床移植出来的分床苗经过1年培育后,离地面2cm~5cm处切干,主根仅留15cm~20cm,并紧贴主根剪除全部侧根而形成的苗木。3.5小棒槌苗指在播种床内播种,不分床,通过调节苗木密度培育的、主根段形似“小棒槌”状的苗木。4苗木培育4.1实生苗4.1.1采种4.1.1.1采种母树柚木实生种子园和无性系种子园中的树木;或来源清楚的人工林或母树林中,树龄15年以上、干形通直、圆满、无病虫害的母株。禁止从劣树、劣质林分、四旁、孤立木采种。采种按GB/T16619执行。4.1.1.2采种时间和方法DB44/T287—20052柚木花期5月~9月份,种子成熟期12月至翌年3月份。宜在种子成熟期内,当宿存花萼由青色变枯黄色时采种。可上树采集或上树摇落果后地上收集。采集后于烈日下暴晒,搓去宿存的花萼,装入布袋保存。4.1.2种子贮藏用布袋装的种子于干燥通风处存放1年,发芽率仅30%左右。用瓦罈密闭贮藏种子1年,其发芽率达74%。用干燥器密封存放2年~3年后,发芽率达74%左右。5℃低温密封或冷藏库密封贮藏种子,保存时间更长,效果更好,适宜贮藏大量的种子。4.1.3苗圃地选择圃地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若在土壤粘重的圃地上播种,应在床面铺厚2cm的细沙以增加地表温差与土壤通透度,改善种子发芽条件。苗圃的建立按GB/T6001执行。育苗地条件按LY/T1000执行。4.1.4播种4.1.4.1催芽4.1.4.1.1浸沤法石灰浆浸沤8天~10天后取出种子,放入臼内,轻轻舂捣去绒毛、洗净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左右,成苗率95%。此法晴天和阴雨天均适用,尤其是当气温较低时比热冷干湿交替法效果较好。4.1.4.1.2热冷干湿交替法该法处理种子7天后可以播种。发芽率达65%左右,成苗率94%。此法最适用于干热少雨的季节,尤其适宜处理大量种子。4.1.4.1.3综合处理法采用浸沤法处理和热冷干湿交替法各处理5天~7天,待脱去大部分绒毛后播种,发芽率达80%以上。4.1.4.2播种时间播种应避开连续的低温阴雨季节。最适宜时间为3月~4月份,8月份后不宜播种。播种后如遇上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则需盖上薄膜,保持苗床干燥,低温阴雨过后,再按正常方式淋水管理。4.1.4.3播种方法播种采用撒播方式。适宜芽苗移植,培育营养袋苗和低切干苗,播种量以1kg/m2为宜。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种子之间互不重叠即可,播后用木板将种子压入土中,以平土面为度,不覆土,不盖草。4.1.4.4播种苗管理在每天光照最强、地表温度最高时(约下午1时~2时)淋凉水。淋水过程中若发现有被水冲出表面的种子,应用手指压回土中。种子约60%发芽后,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4.1.5培育方式4.1.5.1营养袋苗4.1.5.1.1营养袋大小采用7cm(直径)×11cm(高)的规格,产150万株~160万株/hm2。营养土用1∶1∶0.05的新表土、火烧土、钙镁磷肥混合配制而成。4.1.5.1.2移苗前3天~4天将营养袋装好。当小苗长出第2对真叶时,可移苗上袋,移植的小苗恢复生机即可施肥,宜少量多次。以进口复合肥(N∶P∶K=15∶15∶15)与尿素(4:1)混合,按0.1%~0.2%水溶液喷施,施后用水淋洗叶面以免烧苗,每7天一次,适当单施磷肥,以促进根系生长。营养袋苗高15cm~20cm可出圃。4.1.5.1.3宜就地育苗,3月~4月份播种,当年6月~7月份造林。也可培育1年生苗,但需及时移苗切根,减少苗木损失,控制苗木高度在30cm~40cm。4.1.5.2低切干苗4.1.5.2.1按发芽先后分批分床,分床后最好适当遮荫,直至小苗恢复生长。分床株行距为(20~25)cm×(25~30)cm,产9万株/hm2~12万株/hm2。DB44/T287—200534.1.5.2.2施肥与营养袋苗培育相同。4.1.5.2.3低切干苗培育一般需要一年时间,出圃苗木地径在1.5cm~3.5cm间。该方法适宜集中育苗长途运输和分散造林。4.1.5.3小棒槌苗4.1.5.3.1根据种子场圃发芽率与千粒重计算播种量。适宜培育密度为250株/m2~400株/m2,产苗170万株/hm2~280万株/hm2。采用不分床,半数种子出苗后调节其密度,用胚苗移植使小苗间距保持密度为5cm×5cm~5cm×8cm之间,移出胚苗栽入预留苗床上,作小棒槌苗培育;苗木过密或过疏,都不形成“小棒槌”状的主根。4.1.5.3.2苗木管理要点是控制水肥,勿使茎叶徒长;抑强扶弱,防止超级苗产生。4.1.5.3.3此法便于苗木贮藏,适宜高集约度集中育苗、长途运输与分散造林;造林便利,造林效率和经济效益较高。4.1.6苗木分级4.1.6.1低切干苗以苗木地径作为低切干苗分级指标,分4级:Ⅰ、Ⅱ、Ⅲ级苗和超级苗。其中:Ⅰ、Ⅱ级苗为合格苗;Ⅲ级苗为不合格苗,须留床继续培育;超级苗一般不用于造林。起苗时,地上苗茎留2cm~3cm,地下主根留20cm,剪去全部侧根。4.1.6.2小棒槌苗小棒槌苗按粗细分级,以主根最粗处直径0.8cm~1.5cm为好,小于0.8cm的苗木需植回苗圃或营养袋中再培育。1年生的小棒槌苗苗高15cm~45cm,地径0.4cm~1.4cm,主根段膨大处直径0.8cm~2.0cm,主根直径与地径之比1.6~2.4,为小棒槌苗壮苗的重要质量指标。4.1.7小棒槌苗贮藏4.1.7.1贮藏效果贮藏15个月,造林成活率90%~100%,19个月达75%~90%。4.1.7.2生产程序起苗→制备小棒槌苗→清洗→杀菌消毒→苗木分级→扎捆→入池(逐层覆盖干沙)→温湿调控→出池。4.1.7.3贮藏池准备于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处建简易库房,房内修建若干个长宽2.5m×5m、深1.3m~1.5m的水泥池。备干净、干燥的河沙与竹编通气管。4.1.7.4起苗苗木休眠期起苗。制备小棒槌苗时,地上苗茎留2cm~3cm,地下主根留15cm~18cm长,剪去全部侧根。4.1.7.5苗木处理修剪、清洗的苗木浸入0.5%的苯来特或多菌灵溶液中消毒30分钟后,取出摊开凉干至表皮无水渍,按粗细分级,每100株捆扎。4.1.7.6贮藏前含水量控制贮藏前苗木相对含水量为78%~80%,河沙含水量0.8%。4.1.7.7苗木入池池底铺5cm~10cm厚的河沙,中间设排气管。苗捆直立入池,间距3cm~5cm,逐层排好后,逐层填充河沙厚至5cm~6cm,直至最上层盖20cm厚的沙,最后覆盖一层麻袋或草袋,留出通气管口。每池可贮小棒槌苗35000根~45000根。4.1.7.8温湿度调控苗木分级超级苗Ⅰ级苗Ⅱ级苗Ⅲ级苗苗木地径D>3.5cm2.5cm<D≤3.5cm1.5cm<D≤2.5cmD<1.5cmDB44/T287—20054通气管内垂吊一温度计,以监测池内温度变化。如温度高于35℃,则取出苗木。如苗木含水量过高,则晾干一些水分。如沙子受潮,则调换干燥的河沙或取出河沙晾干。处理后重新入池。4.1.7.9出池时间贮藏至最适宜的造林季节便可按需出池,随出随种。4.2无性系苗4.2.1无性系来源用于扦插的无性系必须是经测定的优良无性系或优树选择后组培幼化的无性系。4.2.2苗圃的建立苗圃的建立按GB/T6001执行。4.2.3容器的选择一般采用塑料薄膜袋,直径8cm,高12cm。4.2.4基质的选择以黄心土、泥炭土和甘蔗渣为基质,比例为1:0.5:0.5;或以黄心土、泥炭土为基质,比例为1:1。扦插基质不加任何肥料。扦插前1天用3/1000的高锰酸钾淋透扦插基质消毒。4.2.5扦插季节5月~8月份为扦插生根最佳季节。4.2.6插穗选择与处理用0.5年~1年生无性系组培苗建立采穗圃。3月份种植母株,4月份~5月份修剪,6月份开始采集萌芽条进行扦插。每一母株每次采条必须保留一株萌芽条。穗条侧芽长到7cm~10cm,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时及时剪取扦插。一般10天~15天可再剪取一次。对剪下的穗条剪去基部叶片,保留中上部叶片的2/3。4.2.7扦插方法用1/1000的多菌灵溶液浸泡修剪好的穗条10分钟~15分钟。把消毒后的穗条基部沾上用0.05mg/L的吲哚丁酸与滑石粉调剂成粉状的生根剂以促生根。插入基质2.5cm~3.0cm深,插后立即浇水,使插穗与基质密接,苗床覆盖薄膜前,用喷雾器喷洒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2.8扦插苗管理4.2.8.1水分扦插后
本文标题:DB44 T 287-2005 柚木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49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