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第三册综合练习一
高中物理第三册综合练习一姓名学号班级1.关于全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生全反射时仍有折射光线,只是折射光线非常弱B.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象C.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可能不发生全反射现象D.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2.光线从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射向空气,如果入射角为600,下列各图光路中可能的是()3.单色光从介质射向真空,入射角为α(a≠0),折射角为β(β≠0),这种单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的比值及该介质对真空的临界角分别是()A.sinsinarcsinsinsinB.sinsinarcsinsinsinC.sinsinarcsinsinsinD.sinsinarcsinsinsin4.如果在一块玻璃中有气泡,那么这个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这是因为()A.气泡是球形的,像凸透镜一样能使光线会聚B.气泡和玻璃的分界面是球面,像凹面镜一样能使光线会聚C.从玻璃内射向气泡的光线的一部分在气泡表面发生全反射D.气泡内光线射向气泡表面时会在气泡内发生全反射5.潜水员的眼睛位于水面下h的地方向水面张望,发现自己头顶的上方有一个圆形的亮斑,若水对空气的临界角为C,则这个圆形亮斑的直径为()A.2htanCB.2hsinCC.Chtan2D.Chsin26.用折射率为1.5的玻璃制成等边三棱镜,一束光线垂直于棱镜的一个表面入射.图中光路正确的是()7.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镜,它的两个底角都为300,棱镜的折射率为2,两条平行光线垂直于棱镜底面入射,如图所示.两条光线由棱镜射出时所成的角度为()A.300B.600C.900D.12008.如下图所示,宽度为a的平行光束经方框内的一个光学元件作用后方向改变900,仍以宽度a平行射出,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A.平面镜B.凹面镜C.矩形玻璃砖D.等腰直角三棱镜9.一束白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入射发生色散()A.棱镜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B.红光比蓝光通过棱镜所用的时间短C.黄光比绿光偏转的角度小D.在棱镜中,速度较大的单色光偏转的角度也较大10.一束光线穿过介质1、2、3时,光路如图所示,则()A.介质1的折射率最大B.介质2是光密介质C.光在介质2中的速度最大D.当人射角由450逐渐增大时,在1、2分界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11.一个等边三棱镜,其折射率为2,一束光线以450角射入棱镜,其偏向角为.12.红光由折射率为n的玻璃进入空气,则:()A.波长变为原来的1/nB.频率变为原来的n倍C.速度变为原来的1/nD.速度变为原来的n倍13.红光和紫光相比()A.在真空中传播时,紫光的速度比较大B.在玻璃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比较大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紫光的大D.从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红光的临界角比较大14.(2002,东北三校)当太阳进人地球大气层时,由于臭氧在紫外光波长200nm~300nm谱段有强吸收带,在波长3O0nm~400nm谱段有弱吸收带,在440nm~740nm可见光区有吸收带,所以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紫外线产生的机制是()A.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运动而产生的B.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C.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产生的D.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15.下列哪些图样中的条纹是不等间距的()A.双缝干涉图样B.圆孔衍射图样C.由劈形膜形成的干涉图样D.单缝衍射图样16.肥皂泡呈现的彩色、露珠呈现的彩色、通过狭缝看白光源得到的彩色,它们分别属于()A.光的干涉、衍射和色散现象B.光的衍射、色散和干涉现象C.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现象D.光的色散、干涉和衍射现象17.(2001,北京海淀)下面给出的几种光的现象中,能说明光的波动性的是()A.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条纹B.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缩小的倒立的像C.月亮的圆缺变化D.通过卡尺两卡脚间的狭缝看与狭缝平行的日光灯,灯的边缘出现彩色条纹18.(2002,福建)在光学仪器中,为了减少在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等)表面上的反射损失,可在光学元件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干涉相消来减少反射光.如果照相机镜头所镀薄膜对绿光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d,它能使绿光在垂直人射时反射光完全抵消,那么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为()A.d/4B.nd/4C.4dD.4nd19.用红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若只把双缝间距离增大,则干涉条纹间距将变.若只改用黄光做实验,则干涉条纹间距将变。20.(2001,山西9所)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采用双缝干涉仪,它包括以下元件:A.白炽灯B.单缝片C.光屏D.双缝E.滤光片(其中双缝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1)把以上元件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A.(A已经安装好)(2)正确调节后,在屏上观察到红光的干涉条纹,用测量头测出10条红亮纹间的距离为a;改用绿色滤光片,其他条件不变,用测量头测出10条绿亮纹间的距离为b,则一定有大于.21.关于光的本性,早期有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后来又有麦克斯韦的.22.不同的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不同:无线电波是由产生的,伦琴射线是由产生的,γ射线是由产生的.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紫外线的显著作用是,伦琴射线、γ射线的显著作用是。2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两缝到光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1.5×10-6m,若光的波长为0.6μm,则该点处形成条纹;若光的波长为0.5μm,则该点处形成条纹.24.黄光频率为5×1014Hz,当它从某液体进人空气时,全反射的临界角为300,求它在该液体中的波长。25.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最大的光电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光电子的动能越大,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就越大C.光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取决于光子本身的频率D.用频率为ν1的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则改频率为ν2的红光照射该金属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26.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若保持入射光的颜色不变,而将入射光的强度减弱,那么:()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D.当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时就没有光电子逸出27.如图所示是定量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电路图,则()A.如果断开开关S,电流表示数一定为零B.如果把电源反接,电流表示数一定为零C.如果电压表示数一直增大,电流表示数肯定也一直增大D.如果灵敏电流表读数为零,可能是因为入射光频率过低28.在演示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B.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29.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互相分离的三束光,分别照射到相同的金属板a、b、c上,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板b上有光电子逸出,可知()A.板a一定有光电子逸出B.板a一定无光电子逸出C.板c一定有光电子逸出D.板c一定无光电子逸出30.氢原子从一个能级向另一个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原子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B.原子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C.原子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D.原子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31.按照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确定()A.用波长为600nrn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B.用10.2eV的光子可以激发处于基态的氢原子C.用能量12.5eV的光子入射,可使氢原子激发D.用能量11.OeV的外来电子碰撞,可以激发处于基态的氢原子32.氢原子发光时,能级间存在不同的跃迁方式,右图中①②③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线分别为Ⅰ、Ⅱ、Ⅲ,下列A、B、C、D光谱图中,与三种跃迁方式对应的光谱图应当是下图中的(图中下方的数值和短线是波长的标尺)()33.如果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辐射出的光子波长为λ1,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时,辐射出光子的波长为λ2:,若λ1>λ2,则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要光子,其波长为。34.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每个光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C.在光的干涉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不会到达的地方D.在光的干涉中,亮条纹的地方是光子到达概率最大的地方35.2003年9月15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质量约为8×103kg,当其在半径为64O0km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l0m/s2)36.(1996,全国高考题)下列核反应方程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37.(2000,全国高考题)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们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AzX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253100Fm,由此可以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B.124,265C.112,265D.112,27738.同学们根据中学物理知识讨论“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日地间的平均距离,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趋势”的问题中,有下列结论,请你判断哪些结论正确()A.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辐射大量光子,根据△E=△m·c2可知太阳质量M在不断减少B.根据F=G2rMm和F=mrv2知日地距离r将不断增大,地球环绕速度将减少,且周期T=vr2将增大C.根据F=G2rMm和F=mrv2知日地距离r将不断减少,地球环绕速度将增大,且周期T=vr2将减少D.由于太阳质量M不断减小,辐射光子的功率不断减小,而且日地距离r增大,所以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功率也减小,地球表面温度也将逐渐降低39.元素钍23490Th的半衰期是24天,那么在经过了下列天数之后的情况是()A.1g钍234经过48天将全部衰变B.1g钍234经过48天,有0.25g发生了衰变C.1g钍234经过72天,剩0.125g未发生衰变D.在化合物中,钍234的半衰期比24天要短些,1g钍234要完全衰变用不了48天40.(2002,科利华高考模拟题)某元素的原子核AzX的质量为m,如果分别用mp,、mn表示单个质子、中子的质量,则由核子结合成该原子核时()A.释放的能量是mc2(c为真空中光速)B.吸收的能量是[2mp+(A-2)mn-m]c2C.释放的能量是[2mp+(A-2)mn-m]c2D.释放的能量是[2mn+(A-2)mn-m]c241.(2002,科利华高考模拟题)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牛胰岛素,并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作为示踪原子证明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是同一种物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掺了碳14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没有掺碳14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化学性质相同B.掺了碳14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的化学性质相同C.掺了碳14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比天然牛胰岛的密度稍大D.掺了碳14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比天然牛胰岛素的密度稍小42.(2000,上海卷)关于a、β、γ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氢核,它的穿透力最强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γ射线一般伴随着a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参考答案1.C2.C3.A4.C5.A6.D7.A8.AD9.ABC10.CD11.30012.D13.BD14.B15.BD16.C17.AD18.D19.小;小20.(1)E、B、D、C(2)a,b21.波动说,电磁说22.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振荡;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原子核受激发;热效应;化学作用;穿透力强23.暗;明24.0.3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第三册综合练习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0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