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2020年北京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博真题及考博参考书
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日星期日【温馨解析】就以北京地区为例,招生新闻传播博士的院校就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博与考研不同,博士阶段的入学考试主要侧重考察考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研究潜力,也就是研究方法。【考点1】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育明教育解析】西方近代报刊传入中国与传教士为上帝开疆拓土的行动有关。传教士办报首先是在远离中国本土的东南亚地区,其后进一步接近中国本土。马礼逊和米怜一度被重点考核,其中尤其是米怜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值得关注。热点链接:一般关于“开端”的讲法,都是考核的重点。中国的现代传媒业并非本土生发,而是在传教士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早期传教士的报业活动被关注很多,尤其是米怜和马礼逊以及其相应报刊。1.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不是在中国古代报刊的母体里进行的,而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近代报纸的模式是鸦片战争前夕随西方列强的人侵而传入中国的。中国是近代报刊传人较晚的国家,直到19世纪初才有近代报刊。中国新闻史上的众多“第一”都与外人、外报相关,是他们揭开了中国新闻业发展史的序幕。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由英国传教士创办,最早出现于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2.马礼逊马礼逊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从1807年来华到1834年去世,他曾翻译了《圣经》、编纂了词典、编写了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马礼逊曾将中国《京报》翻译成英文出版。1815年由东印度公司印刷所出版的《中文原本翻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翻译《京报》的出版物。3.米怜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每月出版一期,每期5页,每面8行,每行20字,木刻竹纸印,文句右旁有圈点,并有木刻插图。该刊初期月印500册,3年后增至1000册,最高发行量达2000册,为非卖品,主要在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散发。1821年12月,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停刊,共出7卷70多期,累计574页。【考点2】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育明教育解析】在该部分,需要清晰地分辨几个“第一”后面的限定语,不然容易造成记忆上的混乱。关于这几个第一,都需要记忆,毕竟涉及第一必是考核的重点。在中国境内,葡萄牙人最早在澳门办报。热点链接: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值得引起注意。它的创办者郭士立也须引起相应的注意力。1.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中国境内的近代报刊,最早由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1822年9月12日,澳门立宪党的首领巴波沙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蜜蜂华报》从创刊伊始,就站在居澳葡人的立场上为立宪革命的胜利欢呼,以立宪派机关报和新政府公报自居。其内容主要是政府通告和会议记录,也有不少关于葡中官员处理澳门事宜的消息及澳门政情。1823年6月,葡萄牙本土发生了君主复辟,从第54期开始,《蜜蜂华报》由保守派掌管,直到1823年12月27日终刊,共出版67期。《蜜蜂华报》在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澳门则是中国最先有近代报刊的地方。《蜜蜂华报》停刊后,保守派于1824年1月3日创办了澳门历史上的第二份葡文报纸《澳门报》。该报以宣传葡萄牙保守派的主张为主要内容,1826年12月16日因财政问题停刊。1833年,立宪派最终战胜了保守派,葡文报刊在澳门成批出现,如《澳门钞报》、《帝国澳门人》、《真正爱国者》、《澳门政府公报》等。2.在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杂闻篇》是马礼逊于1833年4月29日在澳门创办的中国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杂闻篇》为不定期刊物,共出版了3期,每期4页,双面印刷,以近代报刊样式单页出版。《杂闻篇》的大部分内容是宣扬基督教信仰的。《杂闻篇》第二期上刊登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外国书论》,最早介绍了西方活字印刷术和西方报业,并引人了“新闻纸”的概念。马礼逊于1833年5月1日创办的《传教者与中国杂报》是中国首份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合刊的报刊。《传教者与中国杂报》不定期出版,各期内容主要有:中国文化知识、宗教知识及教义讨论、各地消息及评论。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月,澳门东印度公司创办了英文月刊《广州杂志》,该刊是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英语报刊。《广州杂志》的封面是用丝绸做的,内容多涉及文化历史,文章不署名,但均由知名在华外人撰稿。该刊共出5期,都在澳门出版。3.英文商业报刊的广州的出版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创刊。1828年,该报改名为《广州纪录报》。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等。《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广州纪录报》上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攻击中国官员对外国人傲慢无礼和无视外商利益,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广州周报》创刊于1835年9月12日,周刊,每周六发行,为广州另一家颇有影响的英文报纸。该报为英国自由贸易派商人所办,在经济上受到颠地洋行的支持,不断抨击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贸易,并与亲东印度公司的《广州纪录报》展开过激烈争论。《广州周报》对中国问题非常关注,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期间组织翻译的“澳门新闻纸”,内容大多译自《广州周报》。美国人在广州创办的报刊,主要有《中届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等。《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创刊于1831年7月28日,由美国商人伍德创办并任编辑,1833年9月底停刊。英文月刊《中国丛报》第一期出版于1832年5月31日,由美国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裨治文创办并担任第一任主编。该刊大量、详尽地报道与评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地理、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关宗教的文章很少。4.在广州出版的宗教性中文报刊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每期约十二三页,楷书木刻,连史纸印,中国线装书本形式。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他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已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俎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这与它在中国境内出版有一定关系。1834年1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表《新闻纸略论》一文,全长331字,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当前西方一些国家的报纸出版情形。目前所见最后一期出于1838年7月。【考点3】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育明教育解析】香港报业一度发达,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许多报刊由澳门迁至香港出版。彼时的香港,已经不仅有英文报刊,同时存在中文报刊乃至于中文商业报。热点链接:香港报业的兴起源于外国人势力的涉足,其中《德臣报》、《孖剌报》、《遐迩贯珍》需要重点识记。1.英文商业报纸的率先发展1841年5月1日,《香港钞报》创刊,为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第一重要基地。1842年3月17日,《中国之友》创刊,小马礼逊等担任主笔。自第2期起,该报与《香港钞报》合并,改名《中国之友与香港钞报》,1844年恢复本名单独发行。该报重视中国新闻,对太平天国作过系统报道,对太平军持同情态度,这在香港外文报刊中是少见的,曾引起舆论界的广泛注意。它于1869年停刊。1843年,《广州纪录报》由澳门迁至香港出版,改名为《香港纪录报》。该报持反对香港政府的态度,十分重视刊登有关中国的材料,曾将《三国演义》译成英文在报上连载。至1858年停刊。1845年2月20日,《德臣报》创刊。该报初为周刊,1862年2月1日起改为日报,到1974年8月停刊,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德臣报》的创办人兼主笔为英国出版商肖德锐。在政治上,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的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1857年10月1日,《孖剌报》创刊,为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日报。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翌年,因该报所刊评论攻击怡和洋行,赖登被香港法院以诽镑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其主编一职改由莫罗继任。奠罗的粤语音译为“孖剌”,因而当时港人把这份英文日报称为《孖剌报》,出版到1941年停刊。2.香港中文报刊的产生19世纪50年代后,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1853年8月1日,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遐迩贯珍》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除在香港发行外,还发行到内地各通商口岸。1856年5月停刊,前后共出33期。《遐迩贯珍》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所占篇幅最多的是反映时事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既有报道中国和中外关系的新闻,也有反映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的新闻。该刊还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介绍,曾广泛介绍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对中国人开阔视野、了解中国与世界有一定积极意义。1855年,《遐迩贯珍》增出附刊《布告编》,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举措。3.中文商业报刊的崛起1857年11月3日,孖剌报馆创办《香港船头货价纸》。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育明考研考博培训中心官网: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其所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行情、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商店职员。1873年,《香港中外新报》改版为日报,之后脱离《孖剌报》,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出至1919年停刊。德臣报馆也于1861年8月10日创办了中文附刊《香港新闻》,以报道船期、货价为主要内容。1871年3月18日,德臣报馆又创办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1872年4月,《中外新闻七日报》停刊,德臣报馆改出独立发行的《香港华字日报》。《香港华字日报》创刊后,与《香港中外新报》对全而立,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地区最重要的两份中文日报。该报直至1941年I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后停刊,先后出版69年,是香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864年间还有—家中文报纸《近事编录》在香港创刊,由英国传教士罗郎也创办,为国内最早的中文日报之一。该报除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外,还大量刊登新闻,是当时所有中文报刊中最早报道巴黎公社起义消息的报纸。著名政论家王韬一度担任主编,并在该报上刊出过不少他的早期政论。【考点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育明教育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原因,报业的重点开始由香港转向上海,上海报业异常发达。此外,该时期上海报界竞争硝烟四起,对此需要有具体认知。热点链接:此处的《北华捷报》报馆、《字林西报》、《六合丛谈》、《万国公报》都需要记忆,在历年的真题中反复出现。1.上海英文报刊的出版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是1850年8月3日创刊的《北华捷报》周刊,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创办并担任主编,后由英商字林洋行发行。《北华捷报》初期主要刊登广告、行情、船期等商业性材料。该报新闻不多,
本文标题:2020年北京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博真题及考博参考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659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