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总投资34亿元的鞋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正式落户赣县
———我县“三化”建设发展纪实◎记者袁东明见习记者曾丽中共赣县县委机关报赣内资字第B009号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初七总第期《赣县之声》投搞邮箱:gxzswz@21cn.com新闻热线:4440866特刊风景这边独好总投资34亿元的鞋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正式落户赣县本刊讯见习记者曾丽记者潘其彪报道:12月27日,赣县产业资本与招商论坛暨鞋业产业基地签约仪式在县委小礼堂隆重举行,标志着总投资34亿元的鞋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正式落户赣县。当日上午,宽敞明亮的县委小礼堂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鲜花吐艳、民歌悠扬,出席仪式的230多位嘉宾满怀喜悦地步入会场。赣州市委常委万明,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邓又林应邀出席仪式,县委书记李明生出席仪式并参加高峰对话,县长温庆锋讲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雷主持了签约仪式。县领导钟栋材、黄辉、李诒芸、董玉宝、温生平、汤久泉、陈火生出席。深圳市龙岗鞋业商会名誉主席、汇豪国际集团主席陈小鸣,香港阿波罗资本董事长、天绿香集团董事长张少武和广东、香港等地客商80多人,以及香港、广东、江西等18家重要新闻媒体记者、重要企业代表参加了仪式。万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致辞中,邓又林代表赣州市委、市政府向出席赣县产业资本与招商论坛暨鞋业产业基地签约仪式的各位来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美好的祝愿。汇豪国际集团高级战略顾问郑捷做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必须介入政府的招商引资主题演讲。随后,邓又林、李明生、陈小鸣、张少武等还对政府招商引资的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高峰对话。在对话中,李明生详细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李明生说,赣县可以用古县新城四个字来概括,既是一个文明古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已纳入赣州市“三江六岸”中心城区规划,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财政收入连续3年增幅列全市第一位。对于企业家创业,我们不仅具有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还有独特的政策优势,无论是土地、劳动力、水电成本,还是建筑、物流运输成本等,在中西部地区都是最低的。为了推进鞋业产业园项目建设,还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在土地、招工、融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全力承接企业落户。温庆锋作了县情推介。他说,赣县已经成为广大有识之士的投资创业热土,并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可以用“三特”、“三低”、“三好”、“三优”四句话来概括,即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独特的区位交通和物产资源;劳动力、土地和能源成本低;发展势头好、承接平台好、产业配套好;政策优、体制环境优、服务环境优。在深圳市龙岗商会会长、汇豪国际集团总裁梁惠南代表签约方致辞后,温庆锋、陈小鸣、张少武在市县领导和客商的见证下庄严地在合约上签字,签约仪式在举杯祝贺和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26日下午,出席论坛和签约仪式的客商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赣县鞋业产业基地、客家文化城等,客商们对我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倍加赞赏,对来赣县投资创业充满信心。李雷陪同考察。晚上,县委、县政府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县领导李明生、钟栋材、黄辉、李雷、李诒芸、董玉宝、温生平、汤久泉、陈火生等出席晚宴,温庆锋致欢迎词,并与客商们一道在客家文化城观看了县剧团表演的客家歌舞。图为鞋业产业基地签约仪式现场图为赣县产业资本与招商论坛现场走进赣县,天高云淡水清,一派和谐恬静。但恬静之下,处处隆隆的机声、繁忙的工地,却时刻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她勃勃的生机与澎湃的激情。风景这边独好!去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实体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赣县的经济增长势头不仅没有“搁浅”,反而强势上扬,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速达15%,财政总收入增长10%,创造了令人惊奇的“赣县速度”。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发展的速度。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如何保持经济强势上扬?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县委、县政府及时做出了“全面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推进赣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仅坚定了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而且成为了推动各项事业逆势而上的一个强有力的引擎。“三化”建设的号角在赣县大地上全面吹响!为摆脱工业发展“先天不足”的制约,我县把优化产业结构,舞活工业“龙头”,挺起经济脊梁视为重头戏,不断壮大钨、稀土、食品、铝四大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规模,发挥企业主体招商优势,聚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产业链条延伸、集聚效应增强。去年以来,我县共安排实施了“七个十”重点项目和县城六大片区重点项目100个,年度计划投资达到39.18亿元。全县新增企业22家,总数达到122家,其中新增税收超千万元或者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4家,总数达到34家。目前华能瑞金电厂一期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完工,红金工业园三期和20万吨高精度铝合金板带项目均按要求开工,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赣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赣县工业园更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钨、稀土、食品三大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实现超100亿,达到103亿元,增长31%;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42%。工业总量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殊不知,受京九铁路和贡江的限制,赣县县城早已成了一块弹丸之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受到极大制约。为此,县委、县政府跳出赣县看赣县,一方面建立完善城镇发展体系,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产业为支撑、基础设施为纽带,依托环城高速、外环快速通道、新赣南大道的建设,把推进产业集聚与城镇发展相结合,加快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一般建制镇、小集镇和中心村为基地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另一方面将县城规划为城南、城北、红金、洋塘、义源、储潭等6个片区,变“1”为“6”,推行片区组团式开发,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并明确6个片区的功能特色定位,以亮点项目的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人口聚集,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客家名人公园、文体中心、职业教育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区域商业中心、旅游、物流、专业市场、职业教育建设等对接大赣州项目扎实推进,县城宜居指数、城市品位得到有效提升。去年8月,我县通过认购金融信贷产品,与赣州银行合作,解决民生工程资金近亿元;六大片区开发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标准厂房13.8万平方米,筹措城市建设项目资金3亿多元。2009年,全县新增人口0.82万元,达到10.78万人;城镇化率达34.4%,提高3.2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工业,但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仍旧不能忽视农业。让人欣慰的是,在工业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我县通过构建农业主导产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完善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去年以来,重点发展了加工橙、甜叶菊、光皮树、油茶等四大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批加工营销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竹木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全县已种植脐橙5.8万亩,开发柑橘1.58万亩,种植烟叶1.02万亩、甜叶菊1.27万亩、光皮树3.9万亩。培植了谱赛科、菊隆高科、生物柴油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谱赛科公司是赣州市唯一国外上市企业,年创利税近8000万元。134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面完成任务。五云镇的无公害蔬菜已发展到6000多亩,其中集中连片的就有4300多亩;吉埠、江口的加工橙已发展到3多万亩;大田乡的仔猪产业已涌现出“一个公司+20户大户”,每户大户年出栏都在800头以上……如今奔走于赣县农村,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现代农业的气息。一乡一品,种植、养殖,蔬菜、脐橙,许多过去零零星星或者纯粹没有的项目都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114家农业产业化组织覆盖瓜田果地,53家农业合作社遍布田间地头……众志成城筑大业,妙手丹心绘新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县以亮剑精神、铁军作风、愚公韧劲,以决胜信心和超常举措,以非凡力度和超强干劲,用豪迈和激情在“三化”建设中阔步前行,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江西赣县经济开发区前身是江西赣县工业园,始建于2001年,2006年3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2009年10月,经省政府批复,更名为江西赣县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遵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依据“老区改造与新区拓展相结合、园区建设与县城建设相结合、园区建设与培植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已完成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主要由红金工业园、洋塘工业园、储潭工业园组成。目前红金工业园三期、洋塘工业园二期、储潭工业园二期正紧锣密鼓开发建设。根据“三化”建设规划,今后几年重点规划建设以红金区、洋塘区、储潭区为主的六大片区,做大做强钨、稀土、铝、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LED产业、再生资源产业、模具和机械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大用电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在管理服务模式上,实行“一区三园”管理。管委会秉承“政策有限、服务无限”的服务理念,对所有入区企业实行“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办事程序,实行全方位、全程式的跟踪服务。至2009年12月,开发区基础投入已超过12亿元,开发区共引进企业120家,累计引进资金168亿元。2008年开发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亿元,上交税收3.5亿元,安排就业1.7万余人。2009年开发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上交税收3.6亿元,安排就业1.8万余人。赣县提前一年实现了工业经济三年翻番的目标,连续两年分别被省、市两级评为工业崛起先进县。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称赞,习近平、孟建柱、苏荣、徐绍史、王宪魁、潘逸阳、凌成兴等领导多次莅临视察指导。赣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2007年11月赣县小企业创业基地被认定为全省首家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2008年被评为省先进工业园区、省重点工业园区、市先进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进入省一类园区。本刊讯谢人胜龙剑报道:去年以来,我县始终把改善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先后筹集3亿元资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农村低保、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农村建设等九个方面102项民生工程,积极落实“保民生”政策,有力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刊讯李祖光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县又有17家企业实现产值上亿元目标,成功迈入“亿元产值俱乐部”。至此,全县产值上亿元企业已达38家。去年,我县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创造95.4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增长30.6%。其中新增加的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2.6%。新增的17家“亿元产值俱乐部”成员分别来自有色金属行业7家、食品行业3家、纺织服装行业2家、其他行业5家。今年我县的亿元产值企业将继续“扩容”,预计新增5家。本刊讯湛诗权报道:近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09年新当选的48位院士名单中,赣县籍天津大学副校长、教授钟登华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钟登华教授1963年出生于梅林镇,1985年进入天津大学水利系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水工结构工程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获国家或省部级学术荣誉10余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本刊讯曾明祥报道:去年10月,城南新区四星级酒店项目用地暨周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在县招投标中心开拍。该宗底价为4480万元的177.95亩土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商家前来竞拍。在近3个小时的紧张角逐中,12家竞拍者经过200多轮的激烈举牌,最终广东客商陈先生以14320万元的价格中标。该宗土地实现增值9840万元,增幅达319.6%,它的顺利拍卖对于推动我县城南片区开发进程及筹集“三化”建设资金都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我县3亿资金建设102项民生工程我县亿元产值企业增至38家城南四星级酒店用地14320万元成交赣县籍钟登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崛起中的赣县经济
本文标题:总投资34亿元的鞋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正式落户赣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4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