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周菊英-------知足
从“知足”谈当代紫砂壶的造型创意周菊英(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的世界千姿万态、百花齐放,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为紫砂的创作者提供绝佳的前提条件。传统紫砂从无到有,在饮茶需求和师法自然中奠定了紫砂壶的结构,这虽然是一种现实需求和形体创作上的妥协,但不得不承认,先贤达者以绝大的智慧和毅力,开拓了一条紫砂成就艺术之美的道路。我们当下的紫砂造型创作,无不是延续着前人的脚步,即便偶有探索,也是在前人树立的框架之内,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紫砂艺术的传统。艺术的传统并非是守旧的,相反它明晰了规则,指明了道路,让后世的创作者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条道路便是以中国文化为蓝本,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关键词紫砂;创作;造型;艺术;自然的鬼斧神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取材空间,无数艺术家从自然中收获创作的灵感,以自然为本的紫砂花货也同样如此。同崇尚简洁质朴的紫砂光货不同,紫砂花货的创作,自古以来便需要创作者具备充沛的想象力,能够将自然界中任何一件事物转变为紫砂可以塑造的形态。一件全新的花货作品的诞生,少不了无数次的联想、尝试,直至最终定型。精美的花货紫砂器,由此成就了紫砂壶千姿万态的美名。作品“知足壶”(见图1)是一把典型的紫砂花货,任谁一看这件作品都能感受到其中充沛的自然气象。“知足壶”整体由“知了”与“竹”两种形象构成,通过艺术化的加工使两者融合在一起,生动逼真的同时给人以新奇的感受。从两者的原始形态来思考,“知了”是会“动”的活物,“竹”则是相对而言静止的,两者一动一静,共同营造出了一片真实而虚幻的世界。从现实来思考,知了是夏天常见的昆虫,其响亮的叫声构成了炎炎夏日的主旋律,是一种独特的旋律。在炎炎夏日,人们最期待的莫过于凉爽的阴凉,而知了所生活的大树、竹林恰恰是炎日里能够提供阴凉的所在,制壶艺人借用塑造知了的形象,借用其自然生长的习性,将知了与竹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这个时候,两个不同的形态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合二为一地融会贯通于一把茶壶上。从形体设计的逻辑上重新分析这件作品“知足壶”的布局,便会发现,知了高高在上,整个俯卧在一小截竹节之上,冥冥之中似乎在奏响着夏日之音,圆形的壶盖贴塑着几片竹叶,仿佛与知了相伴的竹林,簇拥着知了洒下阳光下的阴凉,高升的壶颈是为了塑造其下的平肩,围绕着壶肩的一圈竹节装饰上生长出壶面贴塑的竹叶,竹叶随风摆动,圆圆的鼓腹仿佛国画中的留白,营造出竹叶周边广阔的空间,而这又与竹节壶流、壶把以及壶钮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知了”生长活跃的环境,形体的逻辑自此形成,观赏者通过这一逻辑,自可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而三竹节底足将这一切收尾,又将整件作品孕育出全新的内涵,按照从上往下的观察顺序,壶钮为“知了”,壶底为“竹足”,联系在一起完整地表达了“知足”的主题思想。从这个主题继续联系到茶壶形体本身,炎炎夏日之下,但得一片阴凉,足矣!顿时会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最终的答案便蕴含于最初的形体之中,这是一种深入浅出的形体表达语言,浅尝辄止地让人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趣味性,让构造生动有趣的同时,亦增添了形象艺术本身的感染效果。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但并不能拘泥于自然本身,人类虽然从自然中诞生,但从没有哪个人愿意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相反,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我们一刻都没有停止,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理念,紫砂花货的创作本身,即是一场精神与现实的改造自然之旅。当代紫砂的形体创意,既要符合传统紫砂壶诞生的逻辑,也要有着眼前这个时代的思维逻辑,形体的诞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艺术的想象力也并非从无到有的空想,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逻辑,才能够诞生具有深切感染力以及时代感的紫砂花货创作。知足可以长乐,并非是安于现状的自我安慰,而是丰足之后的恍然大悟,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是智慧闪烁的光芒,而非故步自封的自欺欺人。所以整把壶表达的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主题,是阳光下的知了,是竹林下的一地阴凉,紫砂壶艺的创作便是如此,阳光、向上,不断地弘扬世间的真、善、美。
本文标题:周菊英-------知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52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