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问题研究
目录引言.................................................................1第一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3第一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背景.....................................3第二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4第三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6第二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理论研究......................................11第一节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界定....................................11第二节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相关理论概述..............................13第三节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选择适当的跨国经营模式..18第三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分析................................21第一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缺乏竞争优势....................21第二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来源............................27第四章中国企业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经营模式研究....................31第一节创牌模式..................................................31第二节借牌模式...................................................36第三节混合品牌模式...............................................38第四节跨国经营模式的选择........................................40结论................................................................45致谢................................................................46参考文献..............................................................471引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日益融为一体,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跨国经营必将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应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增强,涌现了一批取得跨国经营成功的企业,例如海尔、联想、春兰、万向。但是中国的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管理手段落后、高层次的跨国经营人才匮乏、受技术和资金的局限、缺乏品牌优势等等。因此,可以说缺乏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是当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理论界有很多关于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研究。现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企业国际化理论等都对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假定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时候已经具有特定优势,企业只有具有一种或几种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才能进行跨国经营,无法解释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行为,也无法为没有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何在跨国经营中形成优势提供理论指导;而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发展更落后的国家进行跨国经营的可能性,强调技术因素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是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到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原因;企业战略管理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虽然没有涉及跨国经营的内容,但是指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可以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中国企业整体上缺乏跨国经营竞争优势,那么中国企业是否有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没有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的理论加以解释和指导。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理论界对于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论述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讨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机、市场进入方式、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国内对跨国经营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研究思路:第一种是应用现代对外投资理论或者是应用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国企业的跨2国经营;第二种是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第三种是应用跨国公司理论,来研究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战略等内容。从国内研究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现状来看,还不能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跨国经营实践活动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旨在针对那些不具有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如何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做出一些研究。本文力求以跨国经营理论中有关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理论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理论中有关竞争优势的理论为指导,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运用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的方法,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理论、中国企业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中国企业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第一章回顾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揭示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背景。第二章对跨国经营理论中有关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理论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理论中有关竞争优势的理论进行评述,为研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基础;分析了跨国经营模式对于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指出选择适当的跨国经营模式是企业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第三章指出中国企业整体上缺乏跨国经营竞争优势,但是有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即拥有形成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源泉——特定的资源和能力。第四章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三种模式,并构建了一个跨国经营模式的选择模型。3第一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对于跨国经营,在迄今为止的各类文献资料中,并无统一的、权威性的定义。广义的跨国经营是指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包括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以及各种超出国界的生产、销售、采购、研发以及服务等活动。跨国经营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产品出口阶段、跨国生产阶段、国际企业阶段、全球经营阶段。狭义的跨国经营将单纯的产品出口排除在外,认为跨国经营的主要标志是进行对外投资,包括在海外进行生产、销售、采购、研发以及服务等活动。而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商务部对“走出去”的解释为“包括对外投资及其它跨国经营活动”,具体指海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三项业务。因此本文对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将单纯的产品出口排除在外,主要研究以对外投资为主要标志的跨国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对于跨国经营没有专门的统计资料,官方公布的资料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数据,分为海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三项,因此本文主要引用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资料。第一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背景企业跨国经营,发端于英国,成形于美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一些国家、美国以及日本的跨国经营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开始崛起,因而形成了目前的多级化格局。而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践活动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逐步发展的。与其它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在独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特点。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不明显,绝大多数企业在国内市场就可以正常地生存和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由此引发出国际经济的新走向: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区域集团化加剧、跨国公司经营对于世界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也使世界各国国内产业面临越来越强劲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4对于我国企业,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包括许多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利用我国的市场和劳动力等资源,我国的企业同时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双重挑战。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进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与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府面临着逐步转变职能,企业面临着逐步转变功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同时也受到它的制约。1979年8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经济改革的十五项措施,其中第十三项首次提出允许出国办企业,这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的兴起奠定了政策基础。1983年以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1983年1月,国务院正式授权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批和归口管理海外企业工作,从宏观上确定了海外企业的发展方向、地区分布、行业结构和发展重点;1985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制定了《关于在国外开设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1989年国家又颁布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1983年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明显增多。另一方面,随着跨国经营的不断深入,企业又常常感到体制上的制约,例如:《对外投资法》还没有出台,对外投资企业的管理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管理,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等。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在企业改制的背景下进行中国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过去长期存在于计划经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都还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痕迹。虽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一批国有大型企业相继在海外上市,得到国际的认可。但是大部分企业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政企不分,行政因素干预太多,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产权界定不清晰,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使得企业难以适应变化莫测的国际经营环境。第二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和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的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从1979年到现在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从事跨国经营活动。这二十几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5一、第一阶段:缓慢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从改革开放开始兴起,以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为主,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航运服务、外贸经营、金融保险、承包工程、中餐馆等,制造业的企业很少。初期设立的境外企业大多是小型企业,贸易企业数量较多,业务方式为简单分包、派遣少量劳务、建立营销渠道等,业务分布主要集中在港澳、中东等少数地区。在生产领域开办的境外企业,同时兼顾了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和实现自身能力,表现为以发展资源开发和小型加工生产企业为重点。由于当时缺乏经验,有的企业盲目成立,经营管理较差,以致出现亏损。19
本文标题: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74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