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2020年9月26日陕西省直机关公开遴选笔试真题解析
2020年9月26日陕西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题(考试时间:9:00-12:00,共计3小时)一、客观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考察热点主要涉及及时政、经济、生态、法律等领域的知识。二、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1.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的五项要求是什么。200字以内,5分。【参考作答】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的五项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83字)2.请论述六稳六保的内容及关系。350字以内,5分。【参考作答】内容: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关系:“六稳”和“六保”统一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二者指向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六稳”和“六保”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两者是彼此联系的。“六稳”是大局,“六保”是前提,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落实好“六保”,才能实现“六稳”,也才能稳住中国经济这个大局,实现稳中求进。(220字)3.怎样建设服务性政府。350字以内,5分。【参考作答】一要坚守执政为民。在政府服务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干部思想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纠正官僚作风、衙门习气,杜绝吃拿卡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二要坚持依法行政。要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要重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固定转变政府职能已经取得的成果,依靠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三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同时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等。(276字)4.怎样理解国内国际大循环之间关系。300字以内,5分。【参考作答】当前正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大循环为主着眼于提高国内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国际大循环逐步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更好地分工协作,及应对人类共同难题。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格局逐步形成,大国经济才能做到行稳致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通过畅通国内供需循环,保障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生产和出口,进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尽快恢复正常秩序。(296字)三、改错题(1题,共10分)材料:英雄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在“五一”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疫情来势汹汹,挑战前所未有。面对这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众志城成,坚决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出在庄子)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无数劳动者挺身而出、无私奉献,从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的广大党员干部,到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从闻令而动、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到夜以继日、协同攻关的科技工作者,从不惧风雨、坚守一线的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到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抗疫物资运输司机,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奋斗者、建设者、创造者在各自岗位上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共同推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展现了不畏艰险的英雄本色,书写下可歌可泣的时代篇章。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农村高质量发展决战决胜之年,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用全面、辨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或工作准备,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坚定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勤天下无难事。”决胜全面小康,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凝聚奋斗伟力。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做好复工达产、复商复市,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勇于攻坚克难、积极担当作为,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大批奋斗进取的先进典型,他们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平凡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不平凡的奋斗业绩和奋斗故事,传递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激发出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要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决胜全面小康,我们要让劳动者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一线就是火线,现场犹如战场。要坚决落实《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护人员措施的通知》,将保障举措向抗疫一线人员倾斜,坚决落实《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为基层松绑减负,坚决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锻造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坚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创造更好工作条件,免除劳动者后顾之忧,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就能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更好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无数双手挽作长城。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无论有什么样的风险挑战,都无法阻挡我们奋勇前进的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功克时艰、决战决胜,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问题:请对以上材料进行文字改错,10分。【参考作答】1.“英雄”改为“人民”;2.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的句号改叹号!;3.“众志城成”改为“众志成城”;4.“出自庄子”改为“出自郭沫若”;5.“农村高质量发展”改为“脱贫攻坚”;6.“辨证”改为“辨证”;7.“或”改为“和”;8.“医护人员”改为“医务人员”;9..新时期产业队伍改革方案加书名号;10.“功克时艰”改为“共克时艰”。四、材料分析(共2题,25分)第一题:材料1:“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自1956年首批师生开赴西安,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历时四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材料2: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1956年,应党中央号召,交通大学部分由上海迁往西安,放弃优越的物质,投身西部,义无反顾,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勇于贡献,为民族敢于担当,成就了“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西迁精神,对全体交大人是莫大的鼓舞,对所有高校师生也是莫大的激励。正如一名高校教授所称,“在新中国成立前,我的老师辈办学就是为了救国,到了我们这一代,包括我们的下一代人,办学是为了建国。现在的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强国。不管是救国、建国,还是强国,都是爱国,咱们都是为了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溢于言表,让人深受触动,更生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西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为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行动中,我们便能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拥有更斑斓多彩的明天。爱国奉献,把个人奋斗的小坐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坐标,“西迁精神”体现了老一辈交大人的使命担当,其核心在于爱国奉献,是把个人奋斗的小坐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坐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成就集体事业的峥嵘历程中彰显个人价值。继承“西迁精神”,将有力激发人才的家国情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弘扬“西迁精神”,将有力引导人才无私奉献,主动投身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的建设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传播“西迁精神”,将有力感召广大海外人才回国服务,共同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材料3:1954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当时,钟兆林作为校务委员会委员、电机系系主任非常积极地赞成。1956年搬迁时,本来周恩来总理提出,钟兆林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夫人又病卧在床,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何况,当时情况有了变化。交大已经决定分设西安和上海两个部分,不全搬迁了,但钟兆林表示:“上海经过许多年发展,西安无法和上海相比,正因为这样,要到西安办校扎根,献身于开发共和国的西部”,“共和国的西部象当年的美国西部一样需要开发,如果从交大本身讲,从个人生活条件讲,或者留在上海有某种好处。但从国家考虑,应当迁到西安,当初校务委员会开会表决,我是举手赞成了的,大学教师是高层的知识分子,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因而,他踊跃报名,第一批到了西安。他的表率作用,鼓舞了、激励了电机系及交大的许多教师、学生,为交大的成功西迁,作出了贡献。一些了解他的教师说:“迁校时,许多上海教师对上海有感情,不愿离开上海,但看到解放前夕曾拒绝了美国和台湾而坚持留在上海的钟先生积极倡导响应党的号召到西安,并第一批别妻离子离开上海,也没得说了。”学校刚迁到西安之际,条件十分简陋,下雨天泥泞不堪,生活条件极为不方便,比上海差得太多了,钟兆林因夫人病留上海,当时两个儿子一个在沈阳,一个下放到河北农村,两个女儿随母亲留在上海。他自己近届花甲又患多种慢性病,生活更是艰辛。但就在这种条件下,他第一个到教室给学生上课。那时的实验室还没有建好,西安也难找到一个象样的电机厂。但作为系主任的钟兆林教授事必躬亲,一条条解决困难,象老骥样伏身工作,终于使西安交大的电机系迅速走上了发展的轨道,又逐渐成为国内基础雄厚,条件较好,规模较大,设备日臻完善的电机系。1960年,钟兆林教授在西安加入九三学社。1962年作为中国政协委员,出席中国政协会议。一次在北京开会,小组会上发言,他坦诚地提到要勤俭建国,在议及有些国营企业浪费严重,管理不善时,他很有感触地讲,解放前我和民族资本家联系较多,我认为民族资本家精打细算办事业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幸好,他的这段话没有人深究。不过,正因为没有人深究,二三十年前钟兆林先生的这条有识之见没能引起应有的重视。今天,应深思钟兆林先生的这条有识之见,从近代中国的民族企业家,解放前专家学者办企业、搞科研的经验中,找到可借鉴的东西。问题:结合材料,请论述新时代怎么弘扬西迁精神?400—600字,10分。【参考作答】“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必须大力弘扬“西迁精神”。(一)弘扬“西迁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要始终听党话、
本文标题:2020年9月26日陕西省直机关公开遴选笔试真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784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