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哲学常识》1.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促进,错误阻碍.2.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及重要意义?答:即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答:基本问题即物质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又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4.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答: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5.联系的概念及普遍性表现?答:联系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答:区别: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有序合理).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无序欠佳)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答: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8.静止的两种情况?答:一是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9.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阶段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10.规律的含义?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11.规律客观性的表现: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12.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统一性的两种表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13.矛盾普遍性的表现及方法论意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14.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及方法论的意义?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务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意义?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相互衔接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二者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1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统一关系?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重点谈两点或是离开两点谈重点,都是错误的。18.内外因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重视内因,对外因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把内外因结合起来。19.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0.新事物为什么能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领域里,因为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个艰难曲折的过程?:①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③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2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分歧?: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最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3.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认识世界的能力及活动;改造世界的能力及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精神状态.24.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25.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26.实践第一次飞跃的两个条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精细加工制作(关键).27.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的表现?: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2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9.正确价值观的内容及现阶段我国正确价值观的衡量标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标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30.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的原因?它反映了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他正确地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它是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3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作用;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33.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即自我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因: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34.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主观条件(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具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35.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36.实践的特征?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37.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38.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生产实践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3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41.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改造思想,改造认识能力,改造主客观之间的关系。42.世界观境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生观境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经济常识》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3.我国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4.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7.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首先,处于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其次,使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三,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8.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9.提高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第一,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产品。10.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11.发展农业的措施?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12.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意义?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14.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应当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15.财政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调节
本文标题:哲学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29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