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离辐射作业与健康ionizingradiationandhealth电离辐射概念及其种类量子能量水平大于12ev,可使物体产生电离的物质,即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与职业卫生有关的电离辐射有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中子(n)来源:天然(宇宙射线、放射性矿物)人工辐射源电离辐射强度和剂量单位1、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强度)放射性原子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数目,国际制单位(SI)贝可(Bq)。1Bq=2.7*10-11ci(居里)2、照射量X或γ射线在空气中的总电荷量,SI伦琴(R)库仑/千克.秒(c/kg.s)3、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SIGy(戈瑞)1Gy=1千克受照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4、吸收剂量率单位时间内物质的吸收剂量的增量SI为Gy/h,戈瑞/小时5、剂量当量反映人体所受各种不同电离辐射剂量所诱发的有害效应几率或严重程度的统一衡量SI,SV(希沃特)6、剂量当量率单位时间内剂量当量的增量SI为SV/h,希/小时接触机会1.2.核工业系统放射性矿物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以及核反应堆、核电站射线发生器(加速器、Χ射线等)的生产和使用,以及γ射线等的医用和工农业生产用辐射源接触机会3.4.5.放射性核素的加工生产和使用核素化合物药物的合成,及其在实验研究及诊疗上的应用。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或共生矿生产,如磷肥、稀土矿、钨矿等开采和加工。建筑材料⒍航天器内作业对健康的影响1、作用方式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复合照射体外照射,局部和全身照射,远离辐射源照射停止体内照射,源器官,经10半衰期脱变作用可忽略对健康的影响2、辐射效应及其分类直接作用生物大分子DNA突变间接作用(自由基等)体细胞损伤或错误修复生殖细胞损伤或错误修复确定效应(stochasticeffect)胚胎毒性效应和或遗传效应随机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效应概率与剂量相关但无阈(致癌、遗传效应等)效应程度与剂量相关有阈(血液、皮肤、胚胎毒性损害等)遗传效应属随机效应;胚胎效应属确定效应对健康的影响放射性疾病(radiationsickness)过量接触电离辐射所致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的总称。我国法定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分为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放射性白内障等11种。外照射急性放射病(acuteradiationsicknessfromexternalexposure)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多次全身照射,吸收剂量(absorbeddose)达到lGy以上外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致病原因核事故、放射治疗和核炸临床类型骨髓型、胃肠型、脑型骨髓型最多见,白细胞数减少、感染性出血胃肠型频繁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水便;失水,常致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脑型受照后短时出现精神萎靡,速转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抽搐、躁动和休克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subacuteradiationsicknessfromexternalexposure)人体在较长时间(数周到数月)内受电离辐射连续或间断较大剂量外照射所致的以造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全身性疾病。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当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chronicradiationsicknessfromexternalexposure)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一、临床表现1、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头昏、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伴有消化功能、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等、外照射慢性放射病2、造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异常血小板降低全血细胞降低先升后降,N低L高,早期表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骨髓增生活跃或低下;或某一系列细胞生成不良或成熟障碍提示辐射效应敏感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率;慢放诊断主要依据:骨髓造血细胞增生程度2、诊断原则照射史个人剂量档案受照累积剂量当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3、治疗原则尽早脱离接触,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大量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作为放射源对机体照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内照射放射病(internalradiationsickness)电离辐射的远期(后)效应1.1电离辐射致癌依据铀矿工肺癌镭接触工骨肉瘤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长期随访研究辐射致癌实验研究各种疾病医疗照射的群体白血病等放射性工作者白血病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诱发恶性肿瘤组织和器官对辐射致癌的敏感性可致多组织器官癌,造血器官致癌敏感性最高,白血病发病率髙、潜伏期短、诱发剂量低年龄、性别胎儿婴儿期和儿童期敏感性乳腺癌、甲状腺癌仅限于或多见于女性。其他差别不大辐射强度和受照时间致癌物及协同因子的联合作用吸烟与氡及其子体肺癌;化学药物和放射线联合治疗与致癌作用1.2影响辐射致癌的因素有剂量范围,一定剂量诱发肿瘤占优势,剂量过大(细胞死亡)过致癌几率低或不致癌1.3辐射致癌的类型辐射致癌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类型临床特点白血病发病率较高、潜伏期较短、诱发剂量较低肺癌支气管肺癌(未分化小细胞、生长快、易转移)吸入高浓度氡及其子体公认为致肺癌因子甲状腺癌乳头增生型、死亡率10~15%乳腺癌辐射致癌敏感靶器官,尤其青年妇女骨肉瘤皮肤癌2.电离辐射的生殖效应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胚胎或子代先天畸形或引起流产、死产和不育。辐射防护要点效益必须明显大于风险通过合理技术达到尽可能低的剂量水平,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必须保证个人受照剂量不超过相应接触(全身均匀照射)年剂量当量(防随机效应)限值(mSV(毫希沃特)放射工作人不得超过50居民不得超过1遵守个人剂量限值正当化理由最优化方案辐射防护要点2.外照射防护必须具备有效的屏蔽设施,与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及合理的工作时间。辐射防护要点3.内照射防护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同时应重视防止核素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4.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卫生宣传急性亚急性放射损伤多因放射源管理制度不严或防护意识淡薄所致废弃研究基地重启,民工“重病”缠身住户“血液病”祸起垃圾堆5、剂量当量反映人体所受各种不同电离辐射剂量所诱发的有害效应几率或严重程度的统一衡量SI,SV(希沃特)6、剂量当量率单位时间内剂量当量的增量SI为SV/h,希/小时电离辐射复习要点1、重要概念随机效应、确定效应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主要类型骨髓、胃肠、脑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主要靶器官骨髓造血组织4、辐射防护三原则正当化理由、最优化方案和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有关辐射健康损害公众关注的几个问题1、电脑辐射与健康危害(有六大危害?致癌?)2、移动电话辐射与健康危害(用手机8年致脑癌?隐形杀手?)4、放射诊断、治疗设备辐射与健康危害(儿童胸透致肺癌?)5、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与健康危害(儿童白血病与居室装修有关?)3、低频交流电源(50~60Hz)电磁场对健康的影响(儿童白血病与与输电线路有关?)6、核电站、航天器与健康关于辐射损害公众关注的几个问题问题1~3与非电离辐射健康危害有关问题4~6与电离辐射健康危害有关正确认识公众关注的辐射危害问题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致病因素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2、资料来源医学杂志?媒体?;防护产品广告宣传?科普知识?电脑对健康的影响媒体报道,某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警告:电脑(磁)辐射六大危害1、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2、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3、影响人的生殖系统,男子精子质量降低,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4、导致儿童智力残缺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6、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电脑对健康的影响医学研究结果1、关注的问题:阴极射线显象管(CRT)周围存在的电磁场是否有害健康。其他电视设备也类似。2、CRT设备(VDT、电视、B超等)使用的是广谱的电磁能量。VDT的ELF、VLF、LF强度均在目前的辐射指标内。3、工作场所使用VDT设备非流产、生殖缺陷危险因素;动试、流调未明确肯定哪类疾病与VDT有关。4、VDT作业主要健康影响:疲劳(视力、体力、精力),多与工效学有关。电脑对健康的影响试分析癌症病例与CRT设备的联系1992年澳大利亚报道25例女性脑癌、神经胶质瘤患者。其中7例自述有“受辐射史”,并认为“癌症”与职业性放射线辐射有显著性统计学联系。注:7例自述的“受辐射史”,6/7误把CRT当作“(电离)辐射源”。因观察例数少、个人记忆偏差、受辐射种类、不祥,缺乏强度和时间数据等难以定论分析与结论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移动电话(mobiletelephone,MT)组成与种类MT由微波接受器、发射器、天线、号码键盘、听筒(接话器)、话筒(受话器)等部分构成,包括手机、大哥大、对讲机等。目前,我国使用的MT电磁辐射的发射频率多位为872—915MHz,属于微波波段。各种型号MT的发射功率为0.6、2、5、垫礼服社8W四种。常用鞭状天线辐射和接受微波。正常使用时,人的头部各点与天线轴线距离仅2-10cm,处于天线发射的近区场。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MT的电磁辐射强度MT产生的电磁辐射,属微波波段,其辐射强度以功率密度衡量。即单位面积所辐射辐射的功率(μW/cm2或mW/cm2)。天线是辐射和接受微波辐射的主要部件,正常使用时,人的头部各点与天线轴线距离在2-10cm之间,处于天线发射的近区场。鞭状手机天线发射的微波仅40%用于通信,60%被人脑近距离吸收。各种类型的MT均以天线部微波漏能最高,其次为听筒部和键盘部,话筒部最低。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常用MT的微波辐射强度及影响强度的因素2、天线辐射强度最大,受话强度大于送话1、MT辐射强度随型号增大而增强;3、距辐射源愈远辐射强度明显降低4、如以我国作业人员操作位容许微波辐射平均功率密度50μW/cm2评价,无一移动电话达标(?)。而按欧美标准:450和500μW/cm2评价,则多数符合标准。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关于MT辐射致癌、致畸、致突变问题动物实验MT微波辐射能促进肺部肿瘤、乳腺癌、皮肤癌、肝细胞瘤及肉瘤的发生与发展。理论上微波辐射可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有可能使正常细胞癌变。但有人认为MT工作频率很低,辐射能量极小,不足以伤害人体细胞。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超过半数文献报道为阴性结果,也有长期使用MT引起脑部肿瘤的报道。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某么手机致癌病例分析最近解放军304医院收治1例被多家大医院误诊为“脑梗塞”的胶质细胞瘤病例,追问病史发现患者使用手机已8年,认为该胶质细胞瘤可能与患者长期使用手机有关,其主要依据是:1、脑瘤病理形态非同一般2、脑瘤部位与经常接触手机的部位一致3、使用手机长达8年你认为“该患者的脑瘤与手机有关”的结论,依据是否充足?据此多家媒体以“打手机8年,打出脑瘤”“国内首例手机脑瘤”等为题相继报道。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MT微波辐射危害的防护尽管MT工作频率很低,辐射能量极小,不足以伤害人体细胞。但仍需积极预防,这是因为:1、动实和流调结果提示MT微波辐射随未见致癌的证据,但有可能作为一种促发(协同)因子,促进肺部肿瘤、乳腺癌、皮肤癌、肝脏肿瘤的发生与发展。2、MT的使用具有特殊性,即发射天线距脑部过近,微波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脑部。人脑又是微波作用最敏感的靶器官,长期小剂量作用对人体的影响尚难定论。具体防护措施移动电话对健康的影响请根据你所学基本理论制定MT辐射防护具体措施2、尽可能远距离(配耳机)、短时间通话,发送短信息1、尽可能选用高性能辐射强度较小的机型3、尽可能在安静环境中通话4、使用屏蔽罩发射状态受话状态天线受话器120/32140/21370/3462/12使用屏蔽罩前/后辐射强度(mW/cm2)放射诊疗辐射危害1、不同X线检查辐射强度及其辐射危险度我国每年约进行116亿人次的X线检查,并以15%的速度递增[1],在这些检查中,以胸部透视频率最高,群体胸透在胸透中又占50%以上。107771例群体X线检查辐射剂量与危险度估计胸透透环胸片皮肤剂量mGy/人
本文标题:电离辐射作业与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44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