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2858-2017 茶花生产技术规程
ICS 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858—2017茶花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oductionofCamelliajaponica文稿版次选择2017-03-30发布2017-04-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858—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无为县鼎兴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农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冬良、章锦涛、王华、郝福玲、谢宏斌、钱善凤。DB34/T2858—20171茶花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花的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苗木繁育、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茶花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3.1肥料使用按NY/T496的规定执行。3.2农药的使用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4苗木繁育4.1基质选择在扦插前6d,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含腐殖质较高、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山地红(黄)土壤,或者按山泥土:草炭:耶糠=5:3:2配比,pH值在5.5~6.5之间。4.2种子育苗4.2.1种子处理种子10月中旬成熟,即可播种。用温度为75℃,种子体积的3~5倍水烫种3~5min,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低至常温,再浸泡4小时,用百菌清消毒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4.2.2播种浅播,用蛭石作基质,覆盖6mm后的沙土。温度21℃~25℃,播后15天开始萌发,30天内苗高达到8cm,幼苗具2~3片真叶时移栽。4.3扦插育苗4.3.1作床及土壤消毒DB34/T2858—20172在大棚内做床,床底为自然土层,上面铺设人工基质或细碎的黄壤土,床宽100cm~120cm,高30cm,四周用砖块围成,上面搭成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床面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等杀菌剂淋透床面,用塑料薄膜密封,上面覆盖遮阳网,扦插前一天,打开塑料薄膜进行晾晒,并喷水湿润。4.3.2扦插时间5月中旬至6月下旬进行,或11下旬至12月下旬进行。4.3.3插穗采集插穗采于成年植株上层外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选择枝条健壮,组织充实,叶片完整,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4.3.4插穗处理每个插穗为一芽一叶,上端切口距芽0.5cm平剪,下部切口选择在下部1节0.3cm处斜剪,扦插株行距为5cm×8cm。插前用百菌清800~1000倍液对插条进行速蘸消毒,再用浓度为200g/mL的IBA溶液浸泡插穗下端2h后备用。扦插深度为第一片叶子的叶柄贴泥,插后用手指轻轻压实四周基质,使基质与插穗结合紧密,插完后立即使插床浇透水。4.3.5扦插密度扦插密度为140株/m2左右(以插穗的叶子之间不重叠为宜)。4.3.6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及时浇透水,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在床面上搭高度50cm左右的塑料膜小拱棚,覆膜后要四周盖土密封,再在塑料膜上加盖一层遮阳网,敲桩固定,防止风吹。当气温增高,棚内空气干燥时,适当喷水。扦插后约45d左右,插条基部开始愈合,长出新根。随着新根的生长,需逐渐增加光照和通风,60d后掀去塑料膜,保留遮阳网。4.4嫁接育苗4.4.1嫁接方法切接法由于嫁接的成活率高,是茶花嫁接的主要方法。4.4.2选择接穗和砧木选取茶花作为砧木,半木质化的带嫩芽枝条为接穗。4.4.3嫁接方法4.4.3.1时间在2月底4月初进行。4.4.3.2切接截去砧木上部枝干或直接在皮部切接。皮部切接保持选定的部位与垂直方向60°左右的夹角。DB34/T2858—20173要先削砧木、后削接穗,把削好的接穗用塑料袋保湿;接穗按大斜面向里、小斜面向外的方向插入切口,使砧穗形成层贴紧。4.4.3.3捆绑将接穗和砧木切口的形成层对准后,用2cm见宽的塑料条扎紧,绑缚要松紧合适,封口紧实严密,切记不要把芽眼或生长点绑住。4.4.3.4封口砧木上的切口用塑料薄膜封严,或对切口进行蜡封。4.4.3.5套袋用塑料袋(宽×长为18cm×28cm)罩住接穗及嫁接部位,形成保湿罩,塑料袋要留有空间或通风口,不能扎死。4.4.3.6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要及时检查。对已成活的植株,应及时解扎缚物,并自接口处剪取砧木上的枝条。4.5出圃标准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枝条分布均匀,根系发育良好,带有较多侧根和须根,且根不劈不裂。5大田管理5.1移栽时间一般选择秋季11月份左右移栽大田。5.2移栽后的管理5.2.1土壤管理在茶花生长期进行浅中耕2~3次,中耕深度一般为10cm,每次中耕后要及时浇透水。5.2.2清除杂草结合中耕,及时地清除杂草或施以除草剂。一般进行人工除草,5、6月份进行除草剂除草。5.2.3肥水管理5.2.3.1土壤施肥开春之后及时追肥,每株施复合肥50g,氮肥10g,点施于树冠投影处,深度20cm左右,施肥后及时浇水。5.2.3.2根外追肥选气温低、温度大、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喷施,选用的是叶面肥花多多。5.2.4整枝修剪DB34/T2858—20174定植3年后开始进行修剪。修剪的时间为一年2次,一次是2月份,另外一次是9月份,修剪一般是轻剪,若病虫害严重或生长势弱,才可采用重剪。修剪高度根据需要,若是绿化苗则修剪侧枝,根据需要进行定高。6病虫害防治6.1主要虫害主要的虫害有蚜虫、蚧壳虫、黑刺粉虱、茶梢蛾、茶毒蛾、潜叶蛾、茶尺蠖。6.2主要病害主要的病害有炭疽病、根腐病、枯枝病、花腐病、赤叶斑病(赤叶枯病)、烟煤病。6.3病虫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的原则。6.4防治方法6.4.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加强除草,减少病原。6.4.2物理防治冬季剪除病枯枝,集中予以烧毁;在冬季或早春,把有虫枝、叶剪除,并集中烧毁,以除虫源。6.4.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防治病虫害。6.4.4化学防治6.4.4.1虫害一般采用不同比例的杀螟松、敌百虫、亚胺硫磷、马拉硫磷、二臭磷、乐果乳剂等化学剂防治。蚜虫选用吡蚜酮、氟啶虫胺腈,蚧壳虫和黑粉虱选用螺虫乙酯,食叶类害虫(茶梢蛾、毒蛾、潜叶蛾、茶尺蠖)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药剂,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方法喷施。6.4.4.2病害发病前喷施百菌清、硫酸铜溶液、波尔多液等进行保护,或在发病初期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喷雾防治。病毒病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霜霉病喷施50%吡唑醚菌酯,叶枯病喷施20%噻森铜,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使用。7生产档案DB34/T2858—20175应建立基质选择、苗木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等田间生产档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4T 2858-2017 茶花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3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