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2481-2015 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481—2015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TechnologicalstandardforproductionofDaylily文稿版次选择2015-09-08发布2015-10-0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481—2015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委员会、宁国市农业委员会、广德县农科所、桐城市嬉子湖镇农技中心、旌德县农技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才宇、赵贵云、朱培蕾、王建军、刘新宁、龚万海、张芸莉、宁会琴、杨振林、汪专政、王尔静、汪义平。DB34/T2481—20151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花菜的产地环境、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原则及要求、生产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本标准适用于黄花菜鲜菜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春苗springseedling长江中、下游地区黄花菜每年抽生2次青苗,第一次在春季,称为春苗,5月~6月春苗抽生花薹,8月~9月花蕾收完后枯黄。3.2秋苗autumnseedling割除花蕾采收完毕的枯茎黄叶后抽生的第2次新叶,称为秋苗,至霜降后枯黄。秋苗生长期是植株恢复生长,发生吸收根和部分条状根的时期,是有机养分积累、贮藏时期。3.3短缩茎Shorteningstem黄花菜植株营养生长期间茎呈短缩状,茎上萌芽、发叶、生根。4产地环境4.1应符合NY5010的规定。DB34/T2481—201524.2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pH值为6.5~7.5的沙壤土或壤土。5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5.1肥料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NY/T496的规定执行。5.2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执行。6生产管理措施6.1品种选择选择经济性状优良、抗逆性及抗病性强、分蘖快,适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品种。大棚早熟生产要选择早熟、优质、高产的品种。6.2种苗准备6.2.1繁殖方式主要有分株繁殖、种子繁殖2种方式,目前生产上以分株繁殖为主。6.2.2分株繁殖选择生长势、花蕾性状、抗病性均较优良的生长4a~6a株丛,在花蕾采收后挖取1/4~1/3或全部的分蘖为种苗,除去老根和块状根,剪短新根,新根留长5cm左右,从短缩茎上分开备用。6.2.3种子繁殖6.2.3.1种子质量纯度≥92%,净度≥85%,发芽率≥70%,水分≤10%。6.2.3.2苗床准备选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每667m2施入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1500kg~20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50kg,精耕细耙,肥土混合均匀,做成宽100cm、高25cm左右的畦。6.2.3.3种子处理阳光下晒种1d~2d。播前用3倍于种子体积的55℃温水浸种20min,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继续浸种24h~48h,捞出沥干,用干净湿纱布包好,在20℃~25℃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2次,有50%种子露白时播种。6.2.3.4播种育苗春季、秋季均可播种育苗,每667m2用种量2.5kg,播种行距15cm~20cm,开沟深2cm~3cm,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6.2.3.5苗期管理DB34/T2481—20153苗期生长适温为14℃~20℃,防止干旱或渍害。结合除草及时间苗,去除杂苗,做好肥水管理、除草松土和病虫防治。种子培育的植株在培育2年后可出圃进行大田栽植。6.3栽植6.3.1栽植时期——大棚早熟栽培:9月~10月、秋苗萌发前栽植。——露地栽培:从花蕾采收完毕至翌年春苗萌发前均可移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皖南山区以秋栽为宜,皖北地区以春栽为宜。6.3.2栽植前准备春季大棚栽培,于定植前10d~15d,建造或修缮塑料大棚。栽植前结合深耕翻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500kg~30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30kg。耕深约30cm,土肥充分混匀,整细耙平做畦,畦高30cm左右,根据栽植方式和密度确定畦宽。6.3.3栽植密度露地栽植,一般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两种方式。等行距栽植,行距80cm,株距10cm~12cm;宽窄行栽植,宽行100cm,窄行65cm,株距10cm~12cm。大棚栽植行距50cm,株距8cm~10cm。6.3.4栽植种苗可用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10min,稍晾干后栽植;栽植时入土不宜太深或太浅,以种苗根茎部入土3cm~5cm为宜,秋栽比春栽要深些,但也不宜超过5cm。定植后浇足水。6.3.5栽植后管理6.3.5.1温度春苗出土前,温度白天保持在10℃~20℃,夜晚不低于5℃;茎叶生长至抽薹期间,温度白天保持在14℃~20℃,夜晚不低于10℃;现蕾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0℃~28℃,夜晚保持在15℃~18℃,最高气温不超过30℃,最低气温不低于12℃。6.3.5.2水肥茎叶旺盛生长和花芽分化中后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要及时灌溉,高温季节浇水宜在早晚进行。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涝害。黄花菜施肥应依据不同生长期和植株长势分次进行。苗高10cm左右,每667m2浇施(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kg、尿素10kg~15kg;抽生花薹前每667m2施(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kg;花蕾采收期,每667m2追施(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kg~20kg,或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植株凋萎清理后,结合翻土,每667m2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000kg~3000kg。6.3.5.3中耕、除草、培土DB34/T2481—20154春苗未出或刚出土,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出苗后,在施肥前、土壤板结、杂草多时,及时中耕、除草。秋苗抽生前,在离地面3cm处割除枯老茎叶,行间深耕30cm。栽植2a~3a后,每年冬季结合翻土进行培土护根。6.3.5.4更新复壮一般种植8a~15a后需要更新复壮。可在采收完成后,结合秋季中耕,在每丛植株的一侧连根移除1/3的老株,2a~3a后用同样的方法复壮另一侧;密度过大的地块可隔行或隔丛移除;在移除老株后形成的空穴中回填适量肥土。年久衰老、产量大减的园地应彻底更新,移除全部老龄株丛,重新深翻土地,选苗移栽。7病虫害防治7.1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7.2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黄花菜的目的。7.3防治方法7.3.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深耕晒垡,培育壮苗,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7.3.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使用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和康壮素、Bt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7.3.3物理防治黄板诱杀,频振灯诱杀,防虫网阻隔。7.3.4化学防治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7.3.4.1病害防治——叶斑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防治。——锈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等防治。7.3.4.2虫害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1.5%苦参碱可溶液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DB34/T2481—20155——红蜘蛛:0.5%藜芦碱可溶液剂120g~140g/667m2(或250倍~300倍液)喷雾,或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8ml~25ml/667m2(或1700倍~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地老虎:用0.2%联苯菊酯颗粒剂3kg~5kg/667m2撒施防治。8采收8.1花蕾长到充分长度,花蕾饱满,颜色黄绿,花苞上纵沟明显,蜜汁显著减少时,为成熟花蕾,需及时采收,一般在上午10时前进行。采摘时,要求带花蒂不带花梗,不损花,不碰伤幼蕾,避免摘断花序。8.2采收后,及时销售或加工,避免曝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4T 2481-2015 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4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