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
1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第一章1、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①国际经济是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的,是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家间经济活动。②世界经济是体为全球性的经济实体,研究的范围更广,研究的是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在内的全球性经济问题。③国际经济学以西方宏、微观经济学为指导思想,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④世界经济学则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国际分工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①各国生存发展的自然条件。②由各国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的必要条件,但自然条件只有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生产力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形成生产的国际分工,另外,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中自然条件发挥作用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小。3、国际分工的形成?①按劳动本身特点进行分类:1.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如工业、农业)。2.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各个小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如工业内部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之间的分工)。3.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阶段专业化而形成的国际分工。②按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进行分类:1.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以生产资料为别掌握在不同国家的商品生产者手中为条件)。2.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以一国资本所有者同其他国家的生产领域进行投资为媒介,表现为跨国公司内部在不同国家的分工)。③按参与国际分工国家质检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进行分类:1.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如工业国与农业国)。2.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3.混合型国际分工④按要素密集度不同进行分类4、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根本原因?2(1)表现:①全球贸易失衡:1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规模和亚洲地区贸易盈余规模日益扩大。2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从整体的全球贸易状况来看,世界商品贸易GDP比重快速增长,2.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增幅巨大,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升,3.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明显,制成品比重显著上升。②全球金融失衡:1“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的金融失衡:1.投资,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流入“金融国家”的金融证劵资本与流入“贸易国家”的直接投资资本并存的结构失衡,2.全球资本流动和资本收益大部分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2美元霸权与全球金融失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美国维持一种不均衡的经济体系来过度地占有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货币财富。(2)根本原因:①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国际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第三产业与创新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并日益成为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得全球最终产品需求集中于美国等市场,生产过程则分散至其他国家,经济全球化又促使这一进程在全世界充分打散,最终形成了美国为全球提供创新与金融服务业产品的全球产业梯次关联的格局,这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经济运行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新条件下的暴露与放大。②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崛起新兴工业国家贸易顺差的扩大加速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恶化,而将贸易顺差以购买美国国债等形式返还给美国,又使得全球经济失衡得以持续。③美元体制的影响1.美国拥有对现行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资本市场运行规定的制定权,使得美国通过扩大贸易逆差增加美元供给的同时,忽视贸易收支赤字规模增长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无法吸收大量美元结余,只能通过投资美元资产送回美国金融市场,进而支持美元体制的运行。2.美国的经济调整政策可以仅为打成国内经济目标服务,而其他国家则需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被动的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以降低其影响。思考: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参考)3经济全球化之利有:一、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充足的发展能力。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三、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使发展中国家能有更合理的贸易和投资空间。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五、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发言权,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经济全球化之弊有: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落后于发达国家。二、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三、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四、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5、世界市场的结构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①国际商品市场:1.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主要是指面谈、电函,就主要交易条件打成协议,或签订合同的商品购销,这是通行的商品贸易方式)2.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以商品交易所为代表)②国际资本市场:1.长期信贷市场(以证券交易所为代表)2.短期信贷市场(以国际货币市场为代表)③外汇市场:主要从事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和买卖活动。6、世界经济形成的三个阶段,起止时间萌芽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界70年代)最终形成(19世界70年代~20世纪初)三角贸易建立垂直分工,英国占支配地位垂直分工,扩大为欧美、日本与广大落后国家间的分工7、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影响①汇率的浮动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牙买加体系的内容)1976汇率的波动导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外贸成本和对外投资损益的不确定性加大,浮动汇率还可能导致各国之间竞争性贬值;还为低买高抛的外汇投机提供了可乘之机①对美元的约束得以解决,美元责任义务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的挂钩要求美元保持一定规模的供给约束,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对这一约束解除,同时,美元的主导地位还在,反而形成了美元本位制,一方面可以一方面发行纸币,使其贬值,稀释原来的债务,一方面可以利用金融市场吸引外国资金,流入政府、企业、个人,向国外转嫁危机,肆意地占有、运用或影响全世界的资源及其配制。②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利率汇率的频繁波动刺激了国际金融资本及其利益集团的跨国投机活动,导致金融危机频频发生。8、新经济的成因?4(1)信息技术革命①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成为美国企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信息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③减少失业率的上升,推动了就业的增长。(2)制度的创新:①微观层面的激励相容制度(企业)。②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制度。(3)政府干预:部分放松管制,减少经济管制运行成本;部分积极干预,如教育、环保。(4)经济全球化思考:从国际分工角度分析中美交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美国利益的影响(参考)原因:(1)中国是劳动密集型,油价格优势,被美国抑制出口;美国是技术密集型,对中国限制出口(2)美跨国公司在华生产并销售,低廉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得到的制成品高价出售,从中获取暴利对美国的影响:产生贸易顺差,美国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使美国国内产业空虚。5第二章1、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个状态,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一体化。②经济国际化是各国经济活动由国内向国外扩展,使经济生活成为国际化的现象。③世界经济一体化:由政府推动,并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现在,世界经济正从经济国际化阶段过渡到经济全球化阶段,另外国际化的世界经济是工业社会规模经济国际扩张的结果,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则主要是信息社会网络经济兴起的产物。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1.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2.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②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③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3、国际经济协调的渠道国际贸易协调(如关贸总协定、WTO)、国际金融协调(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区域经济协调(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发达国家经济协调(如G8)、发展中国家经济协调(如七十七国集团、ASEAN)、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协调(如东盟“10+3”)6第三章1、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工程技术。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全面性、世界性。战后科技革命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各领域,各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虽然美国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其中。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科学指导下的技术革命和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科学发展,两者融为一体,成为统一的变革过程,战后科技革命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明显地表现出“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③革新了及其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于垫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应用产生了自动控制机从而革新了机器体系,机器成了人的脑力的延伸,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④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社会化,它要求政府出面进行投资、组织和协调,同时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当代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3、三个产业都包括什么?第一产业,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部门,包括农民牧渔业。第二产业,即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亦称加工业,包括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矿业。第三产业,即为第一、二产业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贸易、运输、通信、金融、保险以及各种公司事业和服务业。4、生产力结构的重大变化?(1)劳动者日益智力化战后,遮着科学技术新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看管、操作、控制等劳动变成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职能,体力劳动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解决,职工队伍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居多,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产业劳动者需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培训,因此,战后科技的发展使劳动者的智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体力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呈现出劳动者智力化的趋势。(2)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战后,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改进与应用使机器增加了自动控制系统,从而使机器生产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的转变,机械化生产转为自动化生产。(3)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战后,在新材料革命中,大量人工合成材料涌现出来,并日趋在劳动对象中占据主导地位,使人类利用和加工天然劳动对象阶段进入到创造劳动对象的新阶段。75、产业结构的融合1.第一产业同第二产业融合,农业出现产业化、现代化趋势(如农业生产属于第一产业,但农业中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又使其汇入第三产业之中)。2.第二产业同第三产业融合(产前产中产后三者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如钢铁工业属于第二产业,但其应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其开发和使用的软件又属于第三产业)。3.第三产业逐渐软化,第四产业形成共识(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6、国际金融信息化:(1)网络银行的发展:1.机构上的(纯)网络银行2.服务概念的网络银行(2)电子货币的发展:比特币、时间币等(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国际贸易信息化:(1)国际贸易结构的信息化:1.商品结构的变化(信息产业在商品中所占比例上升)2.国际贸易本身的结构变化(虚拟市场的出现)(2)国际贸易方式的变化:电子商务(通过电子数据来开展商业活动)(3)国际贸易主体的变化:虚拟企业的出现(主要指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跨国企业优势互补,签订协议而形成联盟)思考:利用所学知识,中国应确立哪些产业为主导产业,为什么?8第四章1、全球危机的内容(1)资源危机:1可再生资源的退化: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利用不当,造成土地的严重退化,使一些土地永远失去了生产能力,淡水的不足以及与人口分布的不一致,导致人均淡水资源严重失
本文标题:世界经济概论复习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78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