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2015年卫生医疗类事业单位面试必读材料—成公教育
医疗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发展,为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医药卫生人才保证。2.基本原则。——促进发展,强化基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夯实人才基础。——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统筹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优化医药卫生人才专业结构,改善医药卫生人才区域与城乡分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营造促进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创造有利于医药卫生人才发展的新机制,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3.发展目标。到2020年,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医药卫生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到2015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953万人,比2009年增长175万人;到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255万人,比2015年增长302万人,人才规模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医药卫生人才结构与分布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10人、注册护士达到3.14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0.83人;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医药卫生人才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初步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准入制度;到2020年,所有新进临床医疗岗位的医师均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准入制度;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人才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显著改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二)主要任务1.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目标: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主要举措: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临床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为主体,以规范与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的培训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层次,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大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继续教育。研究制订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配备标准及评价办法;建立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保障政策,鼓励和引导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县乡人才联动等多种途径,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通过设置全科医师特设岗位等多种形式,鼓励特设岗位医生长期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着力加强村级卫生队伍建设与管理,健全乡村医生管理制度。完善城市卫生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2.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目标:强化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按照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以培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举措:科学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岗位管理制度。在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专门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开展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尤其是基层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和现场处置能力,以及应对社会卫生热点问题的能力。探索建立等级卫生监督员制度。3.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建设目标: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有重点地分步培养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主要举措: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药师、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合理扩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对相关领域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落实国家关于护士配备的相关标准,并作为医院评价的重要指标;切实保障护士待遇;加强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药师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以及医院和药店等配备药师的相关政策。加强卫生应急骨干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加强精神专科的医疗、护理及康复等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及卫生信息化等人才队伍建设。4.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目标:以提升医学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杰出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主要举措:分类制定医药卫生各领域杰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国家人口健康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其他科技计划和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实施,以及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水平临床医疗机构与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建立临床诊疗和技能规范培训基地;完善产学研医联合协作的研究模式与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机制,大力开展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与优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培养一批国际化、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创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认真落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结合人口健康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创新型人才。支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老中医药专家医术经验继承工作。完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医大师”等选拔机制。加强激励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建设。5.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目标: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优化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统筹兼顾,推进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主要举措:以适应新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类医药卫生人才。完善卫生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体系。动态调整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推动以提高素质与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改革。加大对优秀青年医药卫生人才的支持。重视科研人才梯队建设与科研辅助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工程和医学康复等各类临床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强健康管理、心理卫生、公共营养、老年护理、社会工作等相关人才培养。促进新兴与交叉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发展。(三)制度与机制创新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全科医师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四)重大工程1.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着重扩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规模,提升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的示范作用,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引导各地扩大招聘规模,显著改善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结构。2.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支持培养、引进高水平临床人才、研发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国家优先发展学科和国际科技前沿领域,重点支持100个优秀创新团队。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科研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信息库,搭建将人才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在有关科技计划项目方面,加大对我国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科研人才的资助力度。3.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针对新时期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对现有人才的专业培训,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4.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以及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民族医药骨干培训。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工作。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建设。5.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培训基地招收等招录方式,对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通过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对医学毕业生、在岗工作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管理,逐步完善培训模式和培训制度。医疗卫生系统领导讲话摘录一、在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卫生部部长陈竺会议的主题是:深人学习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系统总结2012年卫生工作,深入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理清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凝聚力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巨生事业科学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努力奋斗。2012年卫生工作总结2012年是深化医改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根据部统计信息中心截至2012年11月底的医改监测数据,卫生部牵头的33项任务顺利完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会议交流材料反映了各地医改的亮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相互借鉴。下面,我重点总结2012年进展突出的几方面工作。(一)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农合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筹资290元。2012年1-3季度,20种重大疾病实际报销比达到66%,全年受益患者预计至少达到80万人。按病种、人头和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推进。全国普遍建立新农合信息网络,89%的统筹地区实现省内互联互通、即时结报,国家级信息平台与9省(区、市)联通,实现跨省监管。开展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管理试点,探索建立管理、经办和监管分离的运行新机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扩展,带动基层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延伸,覆盖全国74.6%村卫生室。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平台普遍建立,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现网上采购。全国97.4%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全国已有600多个县(包括国家确定的首批311个县)的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围绕取消“以药补医”关键环节,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等体制机制改革。预约诊疗、优质护理、便民服务、即时结算等措施在全国医疗机构普遍实施,群众就医感受明显好转。引导社会办医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等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得到加强。(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安全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城市医院
本文标题:2015年卫生医疗类事业单位面试必读材料—成公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886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