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与项目预算管理06 PPT课件讲义
第六、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1、财政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1)消费需求函数消费需求函数指的是消费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式。这里的收入实际上是国内生产总值。(2)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亦即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比;也就是每变动一单位的收入所用于消费的数额。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其中,ΔC是指消费的变动额,ΔY是收入的变动额。(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②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意味着消费的增长必然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此消费不足势必发生。(4)均衡国民收入亦即总供求相等时候的GDP。国民经济体是一个创造财富、消费财富的有机体;它是一个包括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四个过程、并不间断地、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四个过程的有机体。其中,总供求是促使这个经济体永续循环、增长的动力。总供求即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供给与需求;亦即GDP的总供求。由于总需求就是对于GDP的需求,而GDP所核算的就是一个社会在一段时间内所创造的最终消费品、最终资本品和劳务,因此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出口(X)-进口(M)总供求是决定国民经济系统是否能实现均衡的两个关键总量: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则国民经济创造财富的能力势必萎缩;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则国民经济势必发生通货膨胀;只有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国民经济才会实现稳定增长。(5)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这里的乘数指的是,某一个需求因素(例如投资需求)变动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需求的变动数量。也就是说,某一个需求因素(例如投资需求)的单位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总需求更大数量的变动。由于我们通常假设需求决定供给,所以,某一个需求因素(例如投资需求)的单位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均衡总供给更大数量的变动。这个均衡总供给的变动量与某个需求因素的变动量之比,即是所谓的乘数。例如,假定投资增加ΔI元,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是b,则投资的增加使得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ΔY=ΔI+bΔI+b(bΔI)+…=ΔI/(1-b)(元)因此,所谓投资乘数为:1/(1-b)亦即投资每增加1单位,均衡GDP可增加1/(1-b)单位。(6)财政预算平衡乘数:假定最初政府的财政预算平衡,亦即G=T=A元。现在假定政府决定财政收入与支出都增加ΔA元。也就是,由:Y=C+I+G+X-MC=a+b(Y–T)进而有:Y=a+b(Y–T)+I+G+X-M(1-b)Y=a-bT+I+G+X-M(1-b)Y=a-bA+I+A+X-M最终有:(1-b)ΔY=(1-b)ΔAΔY/ΔA=1所以,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2、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令Y为GDP,A为技术水平,K为资本投入数量,L为劳动投入数量,F刻画Y与K、L之间的函数关系,则有生产函数:Y=AF(K,L)进而有:经济增量=技术增长对产出增加的边际贡献*技术进步量+资本投入增加对产出增加的边际贡献*资本的增加量+劳动投入增加对产出增加的边际贡献*劳动的增加量然后,在上式两边同除以Y,并在等号右边第二项的分子、分母同乘以K,第三项的分子、分母同乘以L,得: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劳动的产出弹性+资本投入增长率*资本的产出弹性。通常认为,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所以,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都要小于1。由于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力,所以有: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资本投入增长率*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通常认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1。在总量生产函数Y=AF(K,L)两边同除以劳动数量L,则有人均生产函数为:y=Af(k)其中,y为人均产出,即y=Y/L;k为人均资本拥有量,即k=K/L;再令a为资本的产出弹性,1-a为劳动的产出弹性,则有:∆Y/Y=∆A/A+a(∆K/K)+(1-a)(∆L/L)尽管人口增加会增加GDP,但会减少人均GDP。这是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所以,劳动力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比,GDP的增长率只提高1-a个百分比。下面我们考察日本与美国人均收入的演化历史。战后,日本人的生活水准很快追上了美国人。如下表所示:战后早期,日美两国人均GDP增长率的差距最大。1950-1972年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率比美国快5.59%。其中,源于人均资本占有量(∆k/k)的差异的部分是:a∙(∆k/k)=0.25×5.46%=1.37%;源于日本相对技术进步的部分是:5.59%-1.37%=4.22%。在1973-1992年期间,日本的年人均GDP增长率(∆y/y)比美国高1.65%,差异明显缩小。其中,源于人均资本占有量(∆k/k)的差异的部分是:a∙(∆k/k)=0.25×3.16%=0.79%;源于日本相对技术进步的部分是:1.65%-0.79%=0.86%。战后早期,日美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日本积极引进技术,大量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技术追赶”来实现。同时,日本的人均资本占有水平也极低,人均资本基数低使得人均资本的增长率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提高。但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日美之间的技术转移更多地呈“双向”性质,且日本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基数逐步提高,使得日本人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增速双双回落。
本文标题: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与项目预算管理06 PPT课件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2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