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生态系统的稳态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在一个阴湿低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阴湿低洼草丛及其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阴湿低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B.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C.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某种蚯蚓是一个种群D.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群落解析:在低洼地中,有光、水、空气、土壤,腐木内含有各种微生物,另外还有杂草、苔藓等植物,动物包括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是生态系统。草丛中的全部生物是一个群落。草丛中同种生物(如某种蚯蚓)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不能构成群落,群落应包括一定空间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答案:D2.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往往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C.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D.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解析:动物食性不同使得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动物所捕食,而一种动物也可能捕食其他多种生物,这就使多条食物链交错连结,形成食物网。答案:B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2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C.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细菌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的成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解析:并非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细菌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的成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答案:A4.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解析: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答案:B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鹰获得的能量最多?()解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时,食物链越短,损失的能量就越少,所以鹰所处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答案:A6.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3营养级abcd141.1×10515.91×1050.88×10587127×105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A.aB.bC.cD.d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会越来越少,其传递效率为10%~20%。依据这一规律,比较本题中各营养级能量数值可以得出:d是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a是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b是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c是第四营养级,即三级消费者。答案:A7.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作用进入大气中C.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解析: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答案:D8.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4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解析:A项利用的是化学信息,B、C两项利用的是物理信息,D项利用的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D9.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能量金字塔中,含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能量金字塔中无分解者,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食物链中无法循环利用。答案:C10.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A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5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一般地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12.下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不正确的是()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D.W、X是肉食动物,均处于第三营养级解析:Y是杂食动物,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答案:C13.下列有关制作小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因素无关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C.小生态瓶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D.制作的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答案:A14.如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6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表明动植物种类多,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自我调节能力大,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强,故a为抵抗力稳定性,且一旦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为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15.下列关于某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2条C.图中的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D.若食虫鸟净增重1克,则至少消耗植物25克解析:图中的鹰属于第四、五营养级,营养级的判定应从生产者开始。答案:C1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7B.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解析: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前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流入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散失,另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生物,还有部分流向分解者。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答案:B1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解析:从给出的饼状图可以看出,甲占85%,说明甲是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相近,说明两者位于同一个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丁含有的能量最少,说明丁位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据此,推测出甲~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A项所示的关系。答案:A18.下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A.80gB.900gC.800gD.600g8解析:依图中食物关系分析,猫头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在食物链中,猫头鹰属第三营养级,食物链为植物→鼠(兔)猫头鹰,最少消耗植物质量为20g×()÷20%÷20%=400g。另一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中,猫头鹰属第四营养级,最少消耗植物质量为20g×÷20%÷20%÷20%=500g,所以最少需要消耗植物900g。答案:B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D.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蛇是食物链的终点解析: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图中食物链只有一条即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蛇是食物链的终点。答案:C20.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A.G/75千克B.3G/125千克C.6G/125千克D.G/550千克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设黄雀增加体重X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出计算式:(5×+5×5×)×5=G,X=G/75。答案:A92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而不是在生物群落内部;①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②③,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答案:A22.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这三种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C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简单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C.A、B是异养生物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2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10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乙为生产者,甲为分解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甲、乙、丙、丁构成了生物群落。图中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③和④过程表示捕食过程。缺少甲,则碳元素无法完全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生物同化量小于摄入量。答案:C24.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测评A(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39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