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探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探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探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本文关键词:探讨,实践,高校,课程,模式探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本文简介:摘要:军事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在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强化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军事课程教育面临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固化、方法创新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军事知识的需求和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期待。文章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五强化、五实训、探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本文内容:摘 要:军事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在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强化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军事课程教育面临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固化、方法创新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军事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知识的需求和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期待。文章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五强化、五实训、三融合”的军事课程教育创新模式,有力提升了国防教育工作实效。关键词:高校;军事课程;创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高校中,军事课程包含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两个环节。军事课程作为国防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军事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创新高校军事课程实践模式,提高军事课程教育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军事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高校,大学生实施军事课程教育已有三十多年历史。按照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刚入校新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不但增强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了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强化了国防意识,还有效培养了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以及敢于迎接挑战的信心,为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在肯定军事课程在育人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1.课程时长有限,短期效果突出,长期效果较差。当前高校军事课程按照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不少于36学时,军事训练不短于两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不打折扣、开足开满军事课程全部时长要求的高校不多。在开足开满军事课程的高校中,也存在将理论教学融入入学教育中快速完成集中授课,再马不停蹄地开展军事训练的现象,让学生疲于应付,时间安排不尽合理,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就导致短期强化刺激性国防教育产生的直接效果会比较显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学习环境氛围的变化,学生往往又恢复到军训前的日常状态,军事课程教育的延展效果不好,导致事倍功半,也在客观上消耗了学生对于国防教育课程的兴趣驱动和积极性,逐渐陷入主观能动性不足的局面。2.教育师资不足,学科建设不强,教学效果不佳。在传统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机制下,国防大学、空军指挥学院等军事院校教学研究室和军事技能训练驻训部队承担了高校主要的军事课程教学任务,科班出身的军事教员凭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大的知识储备能保证优秀的教学质量以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及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快速消化和传递。然而,这也在客观上压制了高校自配军事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导致高校自主教学能力不足。甚至不少高校都没有设置军事教研室这一专门教学机构,学科建设、教学创新和科研成果更是无从谈起,教学效果无法保障,这与当前大学生对军事知识的需求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期待不相匹配。在国家实施新一轮军改大背景下,军事课程高校自主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将为高校国防教育实施带来严峻挑战。3.教育内容固化,军训手段不多,重复时间较长。高校军事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大多以介绍中国武装力量、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为主,在强调基本军事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忽略了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强化国防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民族精神方面重视不够。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在“军队主训、军学共训”大框架下,高校、承训部队以及军训基地在训练内容和科目上提前沟通不足,大多无法完全实现大纲对军事训练的全部要求,军事训练科目内容缺乏创新,仍然以“老三样”[1](站军姿、踢正步、军体拳)为主,缺乏融入军事体育、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等多元化训练元素,训练手段仍然主要依靠重复和时间积累来强化效果,没有充分开展讨论对话和竞技式交流互动,无法激发学生训练热情,进而影响军事训练效果。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二、高校大学生军事课程创新实践模式构建为破解当前军事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通过在高校长期摸索和实践,创新性地形成了“五强化、五实训、三融合”的军事课程教育实践模式,有效提升了军事课程育人实效。1.突出五个强化,全方位构建军事课程育人体系。一是注重强化组织领导。高校要将军训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日程,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完备的军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通过成立包含高校党委书记在内的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全力保障军训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武装部要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组建由带队教师、运输保障组、饮食卫生组和医疗服务组为成员的军训团,在军训之前开展多次动员和经验交流培训,建立完善评价激励制度,建强军训工作人员队伍。在军训中还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带领临时团委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团员在军训中不畏艰难,争当表率,以高标准和严要求完成军训任务。此外,通过建立学校、基地、部队三方日常联席会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同会商处置办法,有效提升军训工作效率。二是注重强化精神培育。在理论教学中,要求知识传授和理想信念教育双轮驱动,实现交叉融入,协同促进,让国防意识和观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军训中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军营文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化活动,引领学生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意识提升。比如,在“九一八”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勿忘国耻,有我国强”主题演讲,号召同学铭记历史,用实际行动投身国防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强军篇章”主题手绘板报比赛,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和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再现人民军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建立的卓着功勋;召开退役士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发挥同学们身边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祖国和母校培养,成为一名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三是注重强化纪律意识。通过严格军事训练,制定军容军纪标准,建立督导制度,不断提升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砥砺自我。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学生军训守则》《军训军容军纪》《军事训练要求》《安全规定制度》《重训规定》等,以制度统一思想,以标准执行纪律;在军训中,建立军容军纪督察组,严肃军容风纪检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场上要求腰杆笔直、步伐整齐、姿态端正、精神振作,训练场下要求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训练伤兵在休息间隙,整理全连内务,轻伤不下火线;餐前整齐列队有序进入食堂,餐后认真清扫食堂卫生,列队离开;宿舍内依照军事化标准整理内务,床单被褥折叠整齐,生活用品分门别类统一放置,不留卫生死角,做到整齐划一;军号一响,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岗哨坚守哨位,慎独慎微,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不到换岗寸步不离。一系列严纪律、强作风要求,能有效锻炼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提升凝聚力和执行力。四是注重强化习惯养成。通过建立和完善《军训基本礼节》《请假销假》《军训作息时间管理》等制度,引导学生提前到课、文明操课,养成敬业好学、谦虚谨慎的学习习惯;开展“内务卫生评比活动”,要求军被叠得豆腐块一样整齐,地面擦得镜子一样干净,洗漱用品摆放得线一样笔直,培养学生日常良好生活习惯,展现军事课程带给学生特有的优秀作风和素养;开展连队队列会操和主题拔河等竞技性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养成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形成团队意识,将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严格落实军训基本礼节,全面实行军事化管理。参训学生遇见教官、带队教师,要主动问好并敬礼;室内遇到教官、带队教师,应当自行起立;学生进入带队教师宿舍应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进入;执勤卫兵(学生)交接班时,应当互相敬礼等;这些基本礼节在重复中可以逐渐成为意识,使军训成果固化于学生内心,深远影响学生日后品格形成。五是注重强化体能提升。高校要按照“因人而异、科学组训、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训练模式,丰富训练科目,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能。可以尝试创新性地在军训中引入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丰富学生军训生活,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激发体育锻炼兴趣,在学生中植入“快乐生活,健康锻炼”的理念;通过引入军事定向和无线电测向等部队训练科目,锻炼学生识图辨位、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军队和国防知识了解,强健体魄;举办体育全能比赛,让学生在竞技中成长,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以及敢于迎接挑战的信心;此外,还可以依托军训基地安全体验馆,以体验式教学方式,面向学生开展紧急救护、消防疏散、灾难应对、消防演习等多方面培训,让学生掌握避险自救方法,提升自救他救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2.注重五项实训,全方位提升学生军事素质和品质。培养高校大学生现代军事素质品质和满足学生个性军事兴趣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发挥军事课程在国防教育中的实践育人作用,通过不断探索实操训练手段和模式,激发学生国防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内在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贡献国防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在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中,要努力构建“五项国防实训”常态化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坚持军训实弹射击常态化,强化学生对枪支性能、使用规范、射击动作及瞄准技巧的真实体验,提高规范、有效使用军事武器的能力。坚持20公里军事拉练常态化,强化“意志品质训练”,带领学生克服行军距离、复杂道路、体力消耗、高温等影响,磨砺“敢打硬仗、不怕苦累”的战斗作风。坚持军事定向常态化,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开展军营素质拓展,强健体魄,锻炼独立思考、解决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培养勇敢、坚定、顽强的优秀品质。坚持安全体验教学常态化,开展“心理适应性训练”,培养学生紧急救护、消防疏散、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能力、危机事件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耐受力。坚持防空减灾演习常态化,增强学生应对灾害的心理素质,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实施自救互救,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使命感。三、高校大学生军事课程创新实践模式“三融合”实现途径“五强化、五实训”军事课程创新模式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要以弘扬国防文化为切入点,把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振奋学生民族精神当作军事课程教育的灵魂,其实现途径要做到以下“三个融合”。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坚持军事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高校要因势利导,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军事课程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讲国际关系热点、谈国防安全战略,鼓励学生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国防安全,将学生爱国热情升华为理性认知和奋发动力,牢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固树立对党和国家与人民军队的坚定信心和自豪感。2.以学科资源为保障,坚持军事课程与教育教学相融合。高校在军事教育课程中要紧抓教育教学环节,牢固树立“第一课堂”的主阵地核心功能,把学科与师资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军事课程教育和教法的深入研究,攻关国
本文标题:探讨高校军事课程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45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