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的天气现象;霾是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微尘。2015年,持续困扰全国多地的“雾霾天”,几乎成了全民热议的焦点。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我国雾霾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寒潮活动频繁B.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排放大量的污染物C.多气旋活动,雨雪较多D.近地面气温较高,大气不稳定2.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③加大环保执法力度④在大城市禁止新增机动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雾霾的产生主要是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所致。第2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可减少导致雾霾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答案:1.B2.A近几年夏季,巴黎、重庆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此完成3~4题。3.导致这些城市污染发生的原因是()A.附近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有二氧化硫的气体B.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C.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D.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加上阳光的作用4.导致这些城市大气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A.水蒸气和硫化物B.二氧化硫和氟氯烃C.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D.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解析:巴黎、重庆等大城市夏季发生严重大气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业和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多,污染物丰富;二是夏季阳光强烈、气温高,为发生光化学反应提供条件,加剧了大气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答案:3.D4.C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当白天噪声值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A.学校和锯木场B.森林公园和娱乐场所C.网吧和体育场D.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6.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原因最有可能是()A.盛行风的影响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D.声波传播自然减弱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点,N处等值线呈条带状分布,说明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M地的等值线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说明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故D项正确。上午10时,学校内正进行教学活动,噪声现象不明显,故A项错误;上午10时,娱乐场所往往在非工作时间,故B项错误;网吧和体育场的噪声污染不会呈现条带状,故C项错误。第6题,为了降低工厂及交通线路附近的噪声污染,往往在其四周种植绿化带,故B项正确;盛行风的影响不会出现噪声迅速降低的现象,故A项错误;河流对噪声的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图中等值线的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5.D6.B一年一度的江苏环境公报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公布:重点湖库未出现大面积“水华”和水体大面积黑臭。太湖湖体21个测点中无I~Ⅲ类水质,劣V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据此回答7~8题。7.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A.湖泊水比较浅B.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C.湖泊的面积小D.湖泊水的盐度高8.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解析:第7题,湖泊水更新周期为17年,而河流水的更新周期只需16天。第8题,水体富营养化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藻类迅速繁殖;由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藻类虽然本身有毒,但毒性较小,不会造成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虽然湖面上藻类的大量聚集使得湖水的流动性变差,更有利于泥沙的沉积,但太湖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答案:7.B8.D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9~10题。9.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A.流域面积大,汇入水量多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C.水体总量大,但进出水量小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10.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B.降低滇池水体自净能力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解析:第9题,滇池入水和出水量小,故更新慢,周期长。该地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昆明四季如春,并非全年高温。第10题,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增加入湖水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缓解流域内用水紧张状况。答案:9.C10.D2015年1月10日广东省珠海市情侣路渔女附近水域出现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目前在全球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象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12.形成赤潮的主要污染物为()A.重金属B.甲基汞C.氮、磷等营养物质D.有机氯农药解析:赤潮是因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答案:11.D12.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但也造成了土壤的肥化和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此回答13~14题。13.长期大量投施化肥,其结果是()A.改善了土壤结构B.改善了土壤的墒情C.有利于环境的净化D.土壤酸度增大,板结变硬14.下列有关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B.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成本相对较高C.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环境污染D.生物防治病虫害是防治农业污染的措施之一解析:第13题,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改变土壤物理状况,使土壤失去肥力,而且会污染土壤和环境。第14题,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是防治农业污染的措施之一。答案:13.D14.B15.目前,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该方式简捷省钱,但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下列属于该环境问题的是()①占用大量土地资源②污染土壤③污染地下水④土地荒漠化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填埋法是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之一。因城市垃圾的数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具有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的特点。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往往引起地下水、土壤污染。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全国1.5亿亩耕地受到污染,一成耕地重金属超标。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造成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受污染1200万吨,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已是全国性问题。重金属污染,被称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结合材料,完成16~17题。16.引起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有()①采矿、废气排放②污水灌溉③重金属的自然释放④使用重金属制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防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有()①抓好重点防控地区、行业和企业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③依靠科技进步和严格执法监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④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第16题,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人类生产过程中重金属废弃物排放过多、回收利用不充分造成的。第17题,采取积极措施,减轻重金属的危害,可从法规制度、科技水平、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答案:16.C17.A到2017年6月1日,“限塑令”已实施9周年,但塑料袋依旧泛滥成灾。结合材料及图,回答18~19题。18.下列生产、生活垃圾,属于白色污染的是()①废报纸②除雪用的盐③废旧农用薄膜④废旧电池⑤丢弃的塑料膜(袋)⑥一次性塑料餐具⑦洗涤后排放的白色泡沫水A.①③⑤B.③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⑦19.新型快餐盒以各种谷物秸秆为原料做成,用过后直接转化为牲畜饲料或肥料。与传统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使用新型快餐盒突出的优点是()A.新型快餐盒容量更大B.减少了白色污染C.不利于农业的发展D.新型快餐盒更加美观解析:第18题,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城市中主要是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农村中主要是废旧农用薄膜。第19题,使用新型快餐盒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答案:18.B19.B20.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并不能消除其危害性;某些电子产品焚烧后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或者引爆等危害,因此①④不能作为处理电子垃圾的方法。二、综合题(共40分)21.下面图甲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示意图甲中河流上②处水文站实测的水质状况曲线(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简要说明图甲中①处面临的主要污染类型及污染物来源。(4分)(2)据图乙,描述②处河流水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①处位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线附近,噪声污染严重;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下游,上游生活和生产排放的污水较多,水体污染严重。第(2)问,②处河流水质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从图中可得出。其原因可从水量大小、流速快慢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噪声污染,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线;水体污染,来自上游城区的污染物较多。(2)特点:夏秋季节水质好,冬春季节水质差;夏季水质基本可达Ⅲ级,冬春季节水质在Ⅳ级以上。原因: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河水自净能力强;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流速慢,河水自净能力差。22.下图所示为横断山区某地采挖矿石后留下的矿渣弃土。据此回答下题。(10分)指出该地矿渣弃土随意堆放带来的环境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大量的矿渣随意堆放形成巨大的山体,土质疏松,遇到集中降水,疏松的土体极易被冲走,产生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大量的矿渣堆积占用土地,矿渣中大量的有毒物质随雨水下渗,污染土壤,随风进入大气和水体,产生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因此对于矿渣弃土要合理放置,科学管理综合利用。答案:危害:矿渣弃土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大气和水体;加剧水土流失,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措施:合理规划建设堆放场地;进行科学管理;种植适宜植被;综合利用矿渣弃土。23.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材料二我国M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图1)。材料三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图为M城市主要污染源排放比例图(图2)。(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2分)(2)该市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多选)()(2分)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降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3分)(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解析:第(1)题,把图中三条折线对应的混浊天数相加可以得出,该市12月混浊天气日数最多,7月最少。第(2)题,工业废气、交通工具的尾气都会使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多,近地面的逆温会导致空气对流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3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