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0课梨园春秋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戏曲的起源1元杂剧与昆曲2、3“国粹”京剧4、5综合6、7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原始时代“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蕴涵着戏曲的萌芽B.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C.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D.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解析:D“傩”只是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没有情节和戏剧冲突。2.(2019·辽宁葫芦岛月考)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由民间艺术家创作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解析:D根据材料“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与街谈巷议无别者”,体现了元杂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非材料主旨,且与元曲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元杂剧作者,根据材料“虽出诗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为文人而非民间艺术家创作,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元杂剧特征,非诗书特征,故C项错误。3.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②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③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④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C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故①错误;明代中叶的江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②正确;传统的理学束缚人性,三纲五常对女性、自由爱情的束缚是常态,这在材料提供的昆曲当中遭到了挑战,故③正确;京剧是在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4.(2018·山东济南期末)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A.蕴涵更高艺术价值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解析:D根据材料“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可知其艺术价值非常高,无法说明京剧比昆曲有更高艺术价值,故A项错误;昆曲和京剧主要在中国流行,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和京剧没有涉及政治斗争,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昆曲等与进京的四大徽班融合,形成京剧,迎合广大民众文化需求,故D项正确。5.(2018·江苏南通调研)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解析:D题干中关于包公戏的复杂面貌的叙述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的诉求,即京剧是社会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反映,D项正确。包公形象变化不是更加真实而是更符合时代需要,A不正确;B项中“开始”的说法不正确,中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C项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不正确。6.(2019·重庆月考)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其意在强调()A.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C.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D.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解析:C由“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可以看出戏曲艺术可以使人的性情发生变化,起到教化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出理学地位的变化;B项不选,题干主要强调戏曲的教化作用而不是批判现实;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戏曲艺术的来源。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元杂剧以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戏剧一直是城市人民最主要的共同审美对象。这种情形在明代表现得非常充分。明代戏曲在元杂剧后取得了极大的繁荣。首先是种类繁多……其次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名演员不断涌现……第三是不断有创新……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汤显祖最佩服的是晚明卓越的思想家李贽(卓吾)。李卓吾主张重视功利,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对汤显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材料二话说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面四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做“钻天洞庭”。……“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醒世恒言》卷七及卷十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剧的思想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中后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指出其与材料一所反映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一信息“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汤显祖着重体现了人的追求,突破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第(2)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面四路,去为商为贾……叫做‘钻天洞庭’”“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可知明代中后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商帮,市镇繁荣,农村多以养蚕为业,丝织业发达。第二小问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可知,一方面,江南经济发展为明朝中后期市民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的发达体现了江南经济发展的新气象等。答案:(1)思想内涵:突破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引导人们追求功利和现实生活的自由与幸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2)新现象:商帮出现;市镇繁荣;农村经济结构出现变动(养蚕为业);丝织业发达。关系:江南经济(商品经济)发展为明朝中后期市民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市民文化的发达体现了江南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10课 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