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百家争鸣(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解析:选A。“和谐”“兼爱”“非攻”“政在得民”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说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2.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图片信息不符的是()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解析:选C。由图中内容可判断本题与百家争鸣有关,A项是百家争鸣的地位,B项是各学派的关系,D项是其出现的原因之一,均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史实错误,当时学派不只这五六家,故C项符合题意。3.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解析:选C。季氏属于鲁国的大夫,却僭用了周天子专用的乐舞,孔子批判这一现象反映出孔子极力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即维护周礼,因此C项正确。4.(2019·焦作高二期中)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A.背离孔子理念B.具有民本思想C.推崇德治主张D.倡导人性本善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以民为本,孟子的主张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相符,故B项正确;题目中强调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并未牵涉德治,故C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君主和人民的关系,并未牵涉人性的问题,故D项错误。5.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静制动”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6.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青睐的学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是()A.法家主张“兼爱”“非攻”B.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建立中央集权国家C.法家主张实行仁政D.法家主张无为而治解析:选B。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之大成,提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事异则备变”的主张,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7.(2019·成都高二期末)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B.法家地位有所下降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秦国采用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百家争鸣中各流派的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礼法兼用”“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体现了各学术流派的相互融合,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未形成思想专制局面,故D项错误。8.(2019·深圳宝安区高二调研)诸子百家关于“乐”思考的大致线索:老子与季札、孔子等分别提出不同的观点;墨子与荀子的争论,庄子对儒家的批评;杂家吕不韦对诸家的调和;最终是儒家的总结。材料所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重视礼乐教化B.各家观点不同,相互诘难C.各学派脱离现实,追求享乐D.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解析:选D。题干谈及了诸子百家对“乐”的不同思考以及杂家、儒家对“乐”的调和与总结,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两千多年来,孔子在中国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故乡曲阜也被称为圣城,有关他的历史建筑孔府、孔庙、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也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人物”之首。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34届“国际孔子文化节”,其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各代表哪种思想?代表人物分别是谁?(2)试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出现材料二所述现象的原因。解析:(1)由图一“顺其自然”可知为道家思想,由图二“立法严厉明确”可知为法家思想,由图三“仁爱百姓”可知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据所学回答。(2)结合孔子的贡献和儒学的影响作答。答案:(1)图一:道家学说“无为而治”,老子、庄子等。图二:法家学说“法治”,韩非等。图三:儒家学说“仁政”,孔子、孟子等。(2)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影响十分深远。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课时检测夯基提能(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1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