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石壕吏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石壕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逾.墙()老妪.()幽咽.()戍.边()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老翁逾墙走.(跑)B.出入无完裙.(裙子)C.一男附书.至(信件)D.天明登前途..(前方的路)yúyùyèshù【解析】裙,泛指衣服。B3.重点句子默写。(6分)(1)诗中揭示“吏”与“老妇”尖锐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表明兵役苛酷,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暗示“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作家作品。(7分)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______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他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名作。少陵野老李白诗圣诗史春望三吏三别一、课内阅读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请从表现手法或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诗。(2分)示例一:运用对比的手法,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强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示例二:运用两个相同的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3分)不好,“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作者悲愤之情,“挥手别老翁”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3.这首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老妇一家遭遇的悲哀和同情B.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C.对老妇一家不敢反抗的谴责D.对下层官吏暴虐的愤怒B二、课外阅读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注释】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幽燕:760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4.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②听闻官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高兴之情;③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忧国忧民的情感。5.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表达效果。(3分)“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老”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久久不能返乡的无奈、悲凉、孤独的处境。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石壕吏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90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