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安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2《礼记》-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49篇。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2、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没有秩序条理害人小偷,窃贼发生作为3、大道之行也: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宽阔的路4、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回归,归宿5、是谓大同:代词“这”;常用于判断词,或“非”相对。七、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八、成语: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2、【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3、【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4、【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九、用原文语句回答: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文中说明“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句子是:选贤与能。4、说明社会成员互相交往要求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5、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6、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7、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十、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4、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1)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2)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3)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7、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8、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迁移拓展】:1、《礼记》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2、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5、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6、“大同”与“小康”的区别?“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7、你知道名人对社会理想有何论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大同;陶渊明:世外桃源;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康有为:小康。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8、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9、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10、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讲信修睦;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文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强化练习(挑战一下自己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⑴选贤与能。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⑴⑵⑶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三部分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回顾小结(一日悟一理,日久而成学)一、方法小结:二、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三、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课后作业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加点词:于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7.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本文标题:四川省安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2《礼记》-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0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