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内容:战争与和平时间:2019.4(90分钟满分10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1.国联自从成立就一直为人所诟病,被称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局限性从权威性上考虑是由于A.对侵略和被侵略的含义未作明确说明B.没有能够吸收所有大国参加C.“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缺乏执行力D.“委任统治”违背了小国意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最大的局限性就是美、俄等世界主要大国未参加,因此其权威性不够,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意大利在一战开始保持中立。协约国这时慷慨地提出将奥地利所占的部分领土以及战胜土耳其后的另外一些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证明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在一个月内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说明A.三国同盟内部矛盾尖锐B.战争的进程因此而改变C.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在协约国许诺割让给被侵略国家部分土地后才加入协约国同同盟国作战,这说明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问题,A选项排除。意大利在一战中表现并不突出,改变战争进程和使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的说法有误,BD选项排除。3.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况直接导致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324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英美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可知,美德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和其占有的殖民地极度不协调,因此争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西方国家斗争的焦点,B选项符合题意。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A选项排除。一战爆发的标志是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C选项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D选项排除。4.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主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加强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科技进步的负产品的说法明显有误,A选项排除。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与全球战争无关,B选项排除。国家利益至上属于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与全球战争无关,D选项排除。5.“这场战争(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文中的“开端”是指A.社会主义运动B.和平主义思潮C.殖民主义扩张D.民族解放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运动、和平主义思潮和殖民主义扩张与材料无关,ABC选项排除。6.《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B.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D.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玛拉的经历可知体现的是战争给人类精神带来的巨大创伤,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反战情绪,A选项排除。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本民族利益至上,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经济衰退的问题,D选项排除。7.1921年11月,日本对某一条约的签订十分不满,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该条约A.有利于美国在远东争夺霸权B.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C.确立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D.彻底消除了亚太地区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四国同盟条约》取代了英日同盟,使日本在远东地区失去靠山,有利于美国在远东地区争夺霸权,A选项符合题意。《五国海军协定》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B选项排除。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提出的对华政策,C选项排除。彻底消除了亚太地区的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排除。8.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该变化表明美国A.支持英国对抗纳粹德国B.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C.完全放弃孤立主义政策D.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修改《中立法》有助于英国对抗法西斯德国,因为英国掌握着海上优势,修改的《中立法》必然对英国有利,A选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美国对日宣战,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破产,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的说法,D选项排除。9.列宁的革命口号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反映出战后国际政治思维方式的变化,但相继夭折,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这一“危局”是指A.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B.民族自决原则下的矛盾C.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D.凡——华体系内的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华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整个欧洲必然存在着危局,D选项符合题意。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与欧洲危局无关,属于西方国家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敌视,A选项排除。民族自决针对的是殖民地,B选项排除。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凡——华体系的内部矛盾,C选项排除。10.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法庭作出判决,判处戈林、里宾特洛甫等12人绞刑,赫斯等7人无期到15年徒刑。其审判的法理依据是A.《洛迦诺公约》B.《非战公约》C.《凡尔赛和约》D.《九国公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规定禁止缔约国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因此戈林、里宾特洛甫等人明显违背了《非战公约》的规定,B选项符合题意。《洛迦诺公约》主要是一战中的欧洲协约国与中欧及东欧新兴国家尝试确认战后领土界线,并争取与战败的德国恢复正常关系,A选项排除。《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C选项排除。《九国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D选项排除。11.下表为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时间1928年1930年1932年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国会议席12107230国会名次921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德国纳粹党的人数从1928年的10.8万人到1932年的85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党的全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主要宣扬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因此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A选项符合题意。国会长期受到纳粹党控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纳粹党使德国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C选项排除。纳粹党上台是德国民主政治不健全的产物,D选项排除。12.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一“文件”A.给欧洲带来长久的和平B.鼓励并助长了德国的侵略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D.直接促使苏德同盟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伯伦发表这篇文件的背景是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德国达成的妥协,史称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B选项符合题意。慕尼黑协定签署后没多久,二战爆发,A选项排除。三国轴心的建立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发动二战大战而成立的团体,与慕尼黑协定无关,C选项排除。苏德同盟的建立与希特勒主动向苏联示好有关,D选项排除。13.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建立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的“东亚新秩序”。这一计划旨在A.谋求亚洲各国共同繁荣幸福B.帮助亚洲摆脱欧美列强控制C.实现反西方殖民侵略的联合D.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是为其侵略亚洲国家做的幌子,是日本谋求建立亚太地区霸权的产物,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说法不符合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本质,明显错误,排除。14.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并同时声明:“苏联政府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则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这反映了A.苏日两国已正式结成军事同盟B.日本得到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C.苏联牺牲它国利益以避战自保D.苏联正在加紧建立“东方战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属于法西斯国家,但是苏日两国达成协定,签订《苏日中立条约》,体现的是苏联牺牲它国利益以避战自保,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东方战线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领土,侵略东欧诸国,D选项排除。15.当战役进行到1941年11月,德军受困于严寒天气而进攻迟缓,而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带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逐步转入反攻。该战役A.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B.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C.是德国发动战争后的首次失败D.是苏德战场上的根本转折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陷入苏联战场,标志着德军的闪电战破产,A选项符合题意。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德军作战失败,C选项排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该战役发生在1942年,D选项排除。16.世界军事史上,有些战役就效果而言被指为“战术上的成功,战略上的失败”。下列战役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偷袭珍珠港B.不列颠之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阿拉曼战役【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偷袭珍珠港虽然取得战斗的胜利,但是却引发了美军参战,最终导致整个战略失败,A选项符合题意。不列颠之战以德国失败告终,B选项排除。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C选项排除。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D选项排除。17.1945年4月至6月,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家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的《联合国宪章》,获得全票通过。195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八个国家弃权,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反对。这反映了A.大国强权政治的深刻影响B.各国政治利益走向趋同C.人类对极权和战争的反思D.新的国际秩序由此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4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