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考化学 精准培优专练八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几种方法(含解析)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几种方法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典例1.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C.②中当有1molCl2被还原时,可生成1mol氧化产物D.Br2与I-不能反应2.依据化学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度进行判断典例2.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氧气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②4HCl(浓)+O22Cl2+2H2O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试比较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3.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典例3.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表面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混合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A、B、C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A.A>B>CB.B>C>AC.C>A>BD.B>A>C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D.要实现Fe2+→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2.某小组比较Cl﹣、Br﹣、I﹣的还原性,实验如下:二.对点增分集训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几种方法实验1实验2实验3装置现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把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溶液变黄;把湿KI淀粉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液含单质碘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实验1中,白烟是NH4Cl固体小颗粒B.根据实验1的现象和实验2的现象判断还原性:Br﹣>C1﹣C.根据实验3的现象判断还原性:I﹣>Br﹣D.上述实验中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3.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淀粉遇单质碘变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B.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C.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I2,消耗4molNaHSO3D.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4.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Cl2>Br2>Fe3+>I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可以和I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I3B.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C.某溶液中含有Fe2+、Cl﹣、I﹣,为了除去I﹣而不减少其他离子,可加入适量Fe3+D.向含有NaBr、NaI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充分作用后,将溶液蒸干、灼烧,可能得到NaCl和NaI的固体混合物5.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在含3mol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a间发生反应:3HSO−3+IO−3=3SO2−4+I-+3H+B.a~b间共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8molC.b~c间发生的反应中I2仅是氧化产物D.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加入的KIO3为1.08mol6.根据下列反应:①Ag2O+H2O2=2Ag+O2↑+H2O;②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判断:H2O2、Ag2O、K2CrO4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K2CrO4>H2O2>Ag2OB.Ag2O>H2O2>K2CrO4C.H2O2>Ag2O>K2CrO4D.Ag2O>K2CrO4>H2O27.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2FeCl2+Cl2==2FeCl3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8.用Pt电极电解含有Cu2+和X3+各0.1mol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g)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正确的是()A.Cu2+>X3+>H+>X2+B.X3+>H+>Cu2+>X2+C.X3+>Cu2+>H+>X2+D.X2+>H+>Cu2+>X3+9.高锰酸钾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如下:MnO−4+5e-+8H+==Mn2++4H2OMnO−4+3e-+2H2O===MnO2↓+4OH-MnO−4+e-===MnO2−4(溶液呈绿色)从上述三个半反应中可以看出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的产物受溶液的________影响。将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将PbO2投入到酸性MnSO4溶液中搅拌,溶液变为紫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氧化性:PbO2KMnO4b.还原性:PbO2KMnO4c.该反应可以用盐酸酸化10.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2-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实验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实验②:向实验①的溶液中加入4mL0.5mol·L−1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1)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②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2-4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几种方法典例1.【答案】D【解析】A.①2Fe2++Br2==2Fe3++2Br-中Br2的氧化性大于Fe3+,②2Br-+Cl2==Br2+2Cl-中Cl2的氧化性大于Br2,③2Fe3++2I-==2Fe2++I2中Fe3+的氧化性大于I2,所以氧化性大小顺序为:Cl2Br2Fe3+I2,故A正确;B.①2Fe2++Br2==2Fe3++2Br-中还原性Fe2+Br-,②2Br-+Cl2==Br2+2Cl-中还原性Br-Cl-,③2Fe3++2I-==2Fe2++I2中的还原性I-Fe2+,所以还原性大小顺序为:I-Fe2+Br-Cl-,故B正确;C.在②2Br-+Cl2==Br2+2Cl-中,氧化产物是Br2,则根据方程式可知1molCl2~1molBr2,所以当有1molCl2被还原时,可生成1mol氧化产物Br2,故C正确;D.根据A项中的判断可知氧化性:Br2I2,则可以发生2I-+Br2==I2+2Br-,故D错误。此题答案选D。典例2.【答案】氧化性:KMnO4MnO2O2【解析】根据方程式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②4HCl(浓)+O22Cl2+2H2O;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知,③没有反应条件,①的反应条件是加热,②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和催化剂,反应条件越少的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发生,越容易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所以氧化性最强的是高锰酸钾,其次是二氧化锰,最后是氧气,故为:KMnO4MnO2O2。典例3.【答案】D【解析】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说明原电池中B做负极,A做正极,金属性BA;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混合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说明金属性AC,则A、B、C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B>A>C,答案选D。二、对点增分集训1.【答案】D【解析】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A错误;稀有气体既难得电子,又难失电子,B错误;氧化性强弱是依据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得电子数的多少,C错误;由Fe2+→Fe3+的转化,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必须加入氧化剂,D正确。2.【答案】C【解答】A.浓硫酸与NaCl反应生成HCl,HCl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实验1中,白烟是NH4Cl,故A正确;B.由实验①可知浓硫酸不能氧化氯离子,湿KI淀粉试纸变蓝,可知浓硫酸氧化溴离子,溴氧化碘离子,能比较Br﹣、Cl﹣的还原性,故B正确;C.实验③中浓硫酸、溴均氧化碘离子,则不能比较I﹣、Br﹣的还原性,故C错误;D.①中为难挥发性酸制备易挥发酸,②为浓硫酸氧化溴离子,则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故D正确;故选:C。3.【答案】C【解答】A.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NaIO3,由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Na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故A正确;B.一定条件下,I﹣与IO−3可能生成I2,如酸溶液中5I﹣+IO−3+6H+=3I2+3H2O,故B正确;C.根据转化关系2IO−3~I2~10e﹣可知,生成1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则NaHSO3~Na2SO4~2e−,得到被氧化的亚硫酸氢钠物质的量5mol,故C错误;D.根据图示转化Ⅲ可知Cl2>NaIO3,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氯气将碘氧化为HIO3,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1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蓝,故D正确。4.【答案】C【解答】氧化性强弱顺序:Cl2>Br2>Fe3+>I2,则还原性强弱顺序:Cl﹣<Br﹣<Fe2+<I−,A.氧化性强弱顺序:Fe3+>I2,则还原性强弱顺序:Fe2+<I﹣,所以Fe3+氧化I﹣,则Fe和I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I2,故A错误;B.氯气先氧化性Fe2+后氧化Br﹣,少量氯气发生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B错误;C.还原性强弱顺序:Cl﹣<Br﹣<Fe2+<I﹣,Fe3+能氧化碘离子不能氧化其它离子,所以某溶液中含有Fe2+、Cl﹣、I﹣,为了除去I﹣而不减少其他离子,可加入适量Fe3+,故C正确;D.氯气先氧化I﹣后氧化Br﹣,所以向含有NaBr、NaI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应该先除去NaI后除去NaBr,所以最终得到的固体中不能存在NaI而不存在NaBr,故D错误。5.【答案】C【解析】还原性HSO−3>I−,所以首先发生的反应为:IO−3+3HSO−3=I−+3SO2−4+3H+,继续加入KIO3,氧化性IO−3>I2,所以IO3-可以结合H+氧化I−生成I2,反应为IO−3+6H++5I−=3H2O+3I2,根据发生的反应来判断各个点的产物。A.0~a间没有碘单质生成,说明碘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离子,加入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4mol,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1.2mol,亚硫酸氢根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根据转移的电子守恒,生成碘离子,所以其离子方程式为:3HSO−3+IO−3=3SO2−4+I−+3H+,故A正确;B.a~b间加入的碘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6mol,根据3HSO−3+IO−3=3SO2−4+I−+3H+,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0.6mol1×3=1.8mol,故B正确;C.根据图像知,b-c段内发生IO−3+6H++5I−=3H2O+3I2,只有I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所以I2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D.根据反应2IO−3+6HSO−3=2I−+6SO2−4+6H+,3molNaHSO3的溶液消耗KIO3溶液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碘离子的量为1mol,设生成的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根据反应IO−3+6H++5I−=3H2O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化学 精准培优专练八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几种方法(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3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