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YDT 5175-200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JI))YDjT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AcceptanceSpecificationofEngineeringforLightningProtectionandEarthingforTelecommunicationBureaus(Stations)2009-02-26发布2009-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王程验收规范AcceptanceS萨览ificationofEngineeringforLightningProtectionandEarthingforTelecommunicationBureaus(Stations)YD/T5175-2009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日期:2009年5月1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北京关于发布〈通信王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等17项通信建设规定的通知工信部通C2009J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各相关单位:现将《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等17项通信建设规定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各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一、《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编号为YD5039-2009,原《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编号:YD5039-1997)同时废止;二、《电信客服呼叫中心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5163-2009;三、《电信客服呼叫中心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64-2009;四、《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5166-2009;五、《本地网光缆波分复用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76-2009;六、《通信用柴油发电机组消噪音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5167�2009;七、《移动WAP网关工程设计规范)),编号为YD/T5168--2009;八、《移动WAP网关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69-2009;1九、《个性化回铃音平台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70�2009;十、《个性化回铃音平台士程验收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71-2009;十一、《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75一2009;十二、《互联网网络安全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5177--2009;十兰、《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编号为YD5178一2009;十四、《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792009;十五、《移动通信直放站工程验收规范,编号为YD/T5180-2009;十六、《宽带IP城域网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81-2009;十七、《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设计暂行规定,编号为YD/T5182-20090以上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联系电话:010-62285938,网址:)0•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前本规范是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关于安排2007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信部规函C2007J176号)的要求制定的。本规范主要包括随工检验、工程初验、丁-程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内容。本规范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执行。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口号,邮编:100804)。主编单位: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工程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侯明生董春光参编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参加人:叶向阳丁海峰目次1总则2名词和术语……………………………………………………23随工检验3.1通用规定3.2接闪器安装3.3引下线装设3.4接地体安装3.5接地引入线敷设3.6等电位连接3.7接地线敷设3.8琅涌保护器安装4竣工技术文件检查……………………………………………115竣工验收………………………………………………………135.1工程初验…………………………………………………135.2工程试运行………………………………………………145.3工程终验…………………………………………………15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录B土壤电阻率的测量………………………………………17附录C接地电阻的测量…………………………………………21附录D通信局付的防雷与接地工程随工检验表……………23条文说明………………………………………………………n.1.1总则1.O.1本规范是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施主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改建、扩建T程可参照执行。1.o.2工程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可依据设计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执行。1.0.3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隐蔽部分应会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进行随工检验并做好随工检验记录。1.O.4在施工过程中,如需修改工程设计或使用代用材料时,必须经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于续后方可修改和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1.O.5凡在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符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指标要求的项目,应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解决。1.O.6在施工中如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应提出充分理由和修改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12名词和术语2.0.1接地CEarthing)将导体连接到地使之具有近似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体)的电位,可以使地电流流入或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体)。2.o.2接闪器CAir-terminalSystem)包括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2.0.3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2.0.4接地体(EarthingElectrode)为达到与地连接的目的,一根或一组与士壤(大地)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土壤(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的导体。2.o.5基础接地体(FoundationEarthElectrode)建、构筑物基础中地下混凝土结构中的接地金属构件和预埋的接地体。2.0.6接地网(GroundGrid)由一组或多组接地体在地下相互连通构成,为电气设备或金属结构提供基准电位和对地泄放电流的通道。2.0.7接地引入线(EarthingConnection)接地网与接地总汇集线(或总汇流排)之间相连的导体。2.0.8接地装置CEarth-terminationSystem)接地引入线和接地体的总和。2.O.9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Bonding)将不同的电气装置、导电物体等,用接地导体或浪涌保护器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2•2.0.10接地线(EquipotentialBondingConnection)接地线是等电位连接中使用的线缆,指通信局(站)的设备、电梯轨道、吊车、金属地板、金属门框架、金属管道、金属电缆桥架、外墙上的栏杆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就近可靠连到接地汇流排或接地汇集线上之间的线缆。2.O.11接地汇集线(MainEarthingConductor)它是指作为接地导体的条状铜排(或扁钢等),在通信局(站)内通常作为接地系统的主干(母线),可以敷设成环形或线形。2.0.12接地汇流排(EarthTerminaD与接地母线相连,并作为各类接地线连接端子的矩形铜排。2.0.13接地系统(EarthingSystem)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网、接地汇集线咱们、接地引入线、建筑物钢筋、接地金属支架以及接地的电缆屏蔽层和接地体相互连接的设备外壳或裸露金属部分的总称。2.0.14联合接地(CommonEarthing)使局(站)内各建筑物的基础接地体和其他专设接地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共用地网,并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逻辑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建筑物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2.0.15滚球法(RollingSphereMethod)用于建筑物防雷保护区计算的简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雷云边界等效为一个球面(半径45米),用假想球沿被保护物体的外廓滚动时,球面不能到达的区域就为保护区,触及球或穿入其表面的位置均为非保护区。2.O.16土壤电阻率(EarthResistivity)表征土壤导电性能的参数,它的值等于单位立方体土壤相对两面间的电阻,常用单位是n.m。2.0.17接地电阻(PowerFrequencyGroundResistance)工频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接地体与远方大地之间的电阻。•3•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相对于远方大地的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的电流的比值。2.0.18浪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通过抑制瞬态过电压以及旁路浪涌电流来保护设备的装置,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2.0.19开关型(间隙型)浪涌保护器(SwitchingTypeSPD)无浪涌时呈高阻状态,对浪涌响应时突变为低阻的一种SPD。常用器件有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等。2.0.20限压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LimitingTypeSPD)无浪涌时呈高阻状态,但随着浪涌的增大,其阻抗不断降低的一种SPD。常用器件有氧化钵压敏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等。.4.3随王检验3.1通用规定3.1.1通信局(站)必须采用联合接地。3.1.2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所使用材料的型号、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3.1.3室外钢结构材料防雷与接地系统使用的紧固件均应采用热镀怦制品。3.1.4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所有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有松动、脱焊、接触不良和锈蚀的现象;采用焊接时,所有连接部位都应焊满,焊接应牢固、光滑,无裂缝和气孔现象,同时对焊点做防腐处理,一般采用在焊点处涂抹沥青保护的方法。3.1.5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焊接,宜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10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3.1.6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3.1.7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顺序。3.1.8安装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的接闪器及明敷引下线,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3.1.9在施工过程中对防雷与接地系统的安装工艺、布线和隐蔽•5工程应由建设单位派出的随工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进行随工检验和签证,随工检验记录内容和格式可参考附录D编制。3.2接闪器安装3.2.1避雷针的数量、安装位置、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及避雷带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3.2.2高于接闪器的金属物,应与建筑物屋面的接闪器作电气连接。3.2.3接闪器应无脱焊、折断、腐蚀现象。国定点支持件间距应均匀,固定可靠,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避雷带应平正顺直,跨越变形缝、伸缩缝应有补偿措施。避雷带支持件间距应符合水平直线距离为o.5~1o5m,其高度不应小于150mm。支持件应有足够的强度。3.2.4接闪器上不能附着其他电气线路。3.3引下线装设3.3.1引下线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以及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3.3.2引下线装设应牢固、无急弯。3.3.3在易受机械损坏和人身易接触的地方,即地面上107m至地面下0.3m,应采取暗敷或使用镀怦角钢防止机械损坏,使用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措施。3.3.4引下线上不能附着其他电气线路。
本文标题:YDT 5175-200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8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