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3)习题
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3)一、(2017·济南天桥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爆竹声中的“气候密码”①在中国,最具“中国年元素”之一的鞭炮又叫“爆竹”,名字暗示了它的起源——最初人们燃放的是竹子。而一千多年前曾响彻冬夜的爆竹声,又剧透了当时的气候跟今天不同。②过年贺岁听个响的习俗,起源于唐代。当时人们燃放的东西叫“爆竿”,那年月火药还没发明,过年放爆竿,就是把几根竹竿放进火里烧,听竹子受热爆裂时噼噼啪啪的响声。虽无火药燃爆时的闪光,但在寒冷寂静的冬夜,炙热的火盆、噼啪作响的竹节,仍能带来温暖和喜庆,以及对新年的美好憧憬。③于是问题就来了:唐代的核心区域——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山东几省,如今都是典型的温带气候,少见野生竹子,公园里种的观赏用竹也是现代改良的耐冷品种。那么当年长安、洛阳的普通百姓,烧着玩的竹子是从哪儿来的?④唐代的长安城,跟今天的西安市区部分重叠,位于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如今秦岭是中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包括竹子在内的许多亚热带动植物,到了秦岭北坡就难觅踪迹。不过,这条线并非“自古以来”就有,气候资料显示,从隋代到唐代中期,关中地区正处于温暖湿润时期,平均气温比今天高,尤其是冬天更暖和。当时关中地区的1月最低温,可能比现在高出3~5℃,降水也更丰富。终唐一世,关中地区冬无冰雪的年份多达16个,在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这样温暖湿润的气候,比今天更适宜竹子生长,难怪普通百姓过年烧竹子玩也不心疼。⑤我们熟悉的成语“罄竹难书”,也是一条线索。隋代末年,瓦岗军首领李密在檄文中大骂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说隋炀帝的罪行太多,把终南山的竹子砍光了做竹简,都写不完。终南山是长安以南、秦岭之中的一段山脉,也属于关中地区。而且隋代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竹林的机构叫“司竹监”。由此可见,隋代时关中地区的气候确实温暖湿润。⑥据史籍和考古资料记载,历史上关中地区的温暖期不止一次。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里有竹鼠骨骼,这是一种竹林里特有的鼠类。西汉司马迁在《史记》里列举各地物产时说“渭川千亩竹”,渭川就大致相当于关中地区。《史记》还说公元前110年黄河决口时,汉武帝亲自视察抗洪前线,命令官员“下淇园之竹以为楗”。淇园位于今天河南省西北部的淇县,可知当时那里竹子很多,仓促间就能编成大量竹筐,装填土石来堵住决口。⑦另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汉唐盛世的背后,离不开气候的隐藏助攻..——在农业时代,百姓安居、国家富强的前提,就是粮食等农产品的丰足,而这离不开温暖湿润的气候。西汉时的气候温暖湿润,东汉到魏晋则是一个干冷的小冰河期,隋唐时又气候转暖,安史之乱过后,大唐帝国再也没能满状态复活,直到灭亡……后来的宋王朝、明王朝,也都经历了类似的气候周期,成也气候败也气候,大概这就是古代农业帝国的宿命吧!1.通读全文,说说爆竹声中的“气候密码”包含哪些方面。(3分)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第②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4.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另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汉唐盛世的背后,离不开气候的隐藏助攻..——在农业时代,百姓安居、国家富强的前提,就是粮食等农产品的丰足,而这离不开温暖湿润的气候。二、(2017·济南历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①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②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③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④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⑤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雷切尔·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着监视。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我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只。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⑥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⑦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做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1.文章第①段提到拉奎拉蟾蜍的异常行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3.阅读第⑧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做出反应。4.文章第⑧段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分条概括这个机制的形成过程。(3分)参考答案一、1.①秦岭并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从隋代到唐代中期,处于温暖湿润时期,适宜竹子生长;②由成语“罄竹难书”的故事可见,隋代时关中地区的气候确实温暖湿润;③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10年黄河决口,当时的渭川即关中地区,竹林丛生,气候温暖湿润。2.文中的第②③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中提到的燃放爆竹的习俗,又引出下文爆竹声中所隐藏的“气候密码”。3.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能够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通过说明终唐一世关中地区冬无冰雪的年份之多,进而更直观具体地体现了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更便于读者理解。4.“助攻”是“协助进攻”的意思,古代帝国的更替,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作为农业时代的帝国,国家富强更是离不开温暖湿润的气候,“助攻”一词更形象深刻地说明了气候对于古代农业帝国成败的重要性。二、1.举例说明动物的异常行为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性。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动物预测地震之谜”的叙述与说明。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蛇在冬天钻出巢穴1个月后发生地震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动物的异常行为与地震之间的某种关联性,增强文章说服力。3.“可能”表限制,说明动物有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但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①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释放带电粒子——离子;②离子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产生化学反应后的空气和水对动物产生影响,动物出现异常反应。
本文标题:(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3)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9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