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4∕T 684-2017 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
ICS67.080.20B31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684—2017代替DB14/T684-2010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2017–12–10发布2018–02–20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4/T684—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生产场所..........................................................................25生产原料..........................................................................36生产技术..........................................................................37病虫害防治........................................................................58生产档案..........................................................................6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产记录表......................................................7DB14/T684—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14/T684—2012《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14/T684—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原标准“术语和定义”中内容,对原标准“GB/T12728”进行修改及删除,将原标准“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修改为“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适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272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以及删除所有下文中“[GB/T12728—2006,定义]”相关语句;——将原标准“4.3.1地棚畦”修改为“4.3.1畦栽”;——将原标准“4.3.2.1建棚”改为“4.3.2.1棚栽”;——将原标准中“6.2生产流程”去掉;——修改原标准“6.2.2.1培养料预处理”中的内容,将“对于稻草、麦秸等主料”修改为“稻草、麦秸、玉米秆等主料”;——修改原标准“6.2.2.4培养料后发酵”中的内容,将原标准“当料面温度降至38℃以下时开始播种”去掉;——删除原标准“7.3.2虫害防治”中部分内容。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福元、张颖、王紫艳、冀航、周花、张利环、贾彬良、刘文艳、李园。本标准2012年12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14/T684—20171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草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场所、生产原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草菇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2728食用菌术语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2798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272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预湿堆料前将培养料浇湿或浸湿的方法。3.2发酵料栽培培养料堆积发酵后,进行食用菌栽培的方法。3.3前发酵培养料堆制自然发酵的过程。又称一次发酵。3.4后发酵DB14/T684—20172经一次发酵的培养料,在控温条件下进行巴氏消毒的发酵过程。又称二次发酵。3.5菌龄接种后菌丝在培养基物中生长发育的时间。3.6菌种老化菌种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生理机能衰退的现象。3.7栽培种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3.8播种量菌种用量(湿重)与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干培养料用了10㎏菌种,即为播种量10%。又称接种量。3.9卵形期有外菌幕的食用菌子实体长到卵形的时期。3.10外菌幕包裹在整个原基或菌蕾外面的膜状物。4生产场所4.1选址选择地势平坦,向阳背风,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周边无污染性厂矿企业,远离畜禽养殖场及垃圾场等生态环境良好的场所。符合NY/T2798的规定。4.2室内菇房4.2.1菇房建造菇房座北朝南,采用过道连通,并在入口处增设门斗,以防风沙、污物吹入。每间菇房长8m、宽6m、高4m。菇房要求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有条件可以增设控温设施。4.2.2床架设置DB14/T684—20173床架4层或5层,长2.5m~4.5m,宽1.2m~1.5m,层间距0.6m。最下层距地面0.3m,最上一层离顶棚不少于1m。床架以水泥或钢材制作最好,床面铺以尼龙网或秸秆,下面用若干横梁加固,各层床面四周围以10cm~15cm高的围板。床架要与菇房的方位呈垂直排列。4.3室外场所4.3.1畦栽选择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做畦前先把土地深翻一次,太阳暴晒2~3d,然后整地做成东西走向畦,畦长5m~6m、宽1m、高15cm~20cm,两畦间距50cm,畦四周挖宽10cm的水沟,作浇水用。对于地势高燥的地方,应做成低畦,走道高于畦20cm左右,以便保湿。地棚四周挖50cm深的排水沟,畦上用竹片搭弓形棚架,两侧用竹竿固定,高50cm左右。4.3.2塑料大棚4.3.2.1棚栽可以参照蔬菜大棚。棚为东西走向,呈弓形,中间高,两面低,长20m,宽5m,高2m~3m,用钢管作支架,覆盖塑料薄膜,外盖草帘遮荫。棚东西两头各开设一个门,南北两侧适量开设通风口。棚外南北两边各挖一道宽30cm、深30cm的排水沟。4.3.2.2建造床架在棚内可纵向建造3排床架,中排床架宽1.5m,分搭2~3层,床架两边各留宽40cm人行道,外侧各建造1排床架,床架宽1m,搭建1~2层,层间距50cm。床架用竹竿与尼龙网搭建。5生产原料稻草、废棉、棉籽壳、麦秸、豆秸、玉米秆以及栽培其他菇类的菌糠等均可作为栽培草菇的原料。任何原料都要求无霉变、无杂菌污染、无病虫害侵入。应符合NY5099的规定。6生产技术6.1生产季节草菇属高温性食用菌,当室外气温稳定在25℃以上,即可栽培。具体栽培时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以5~9月为宜。室内若有控温设施时,可以适当提前或延后栽培。6.2培养料配方常用培养料配方含水量为65%,拌料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常用配方如下:棉籽壳培养料,棉籽壳97%,生石灰3%;稻草培养料,干稻草82%,干牛粪粉15%,生石灰3%;稻草棉籽壳混合培养料,稻草49%,棉籽壳49%,生石灰2%;麦秸培养料,干麦秸82%,干牛粪粉15%,生石灰3%;稻草麦秸混合料,稻草30%,麦秸62%,麸皮5%,生石灰3%;废棉培养料,废棉90%,生石灰3%,麸皮7%;玉米秆培养料,玉米秆87%,麸皮10%,生石灰3%。6.3培养料处理DB14/T684—201746.3.1培养料预处理配制培养料时,稻草、麦秸、玉米秆等主料,提前3~5d于阳光下曝晒,然后切段、粉碎,在1%~2%的石灰水中浸泡1d,使其充分吸水后捞出备用。6.3.2培养料建堆在平整地面上铺厚为20cm~25cm秸秆等主料,加水踩实,再加少量麸皮等辅料,然后再添加主料并喷水踩实,如此建料堆高至1.2m左右,让其自然升温。6.3.3培养料前发酵建堆后,当堆内温度达到55℃~65℃时翻堆,翻堆时堆料的上下内外要互换位置并踩实;翻堆后当料温达到60℃左右时进行第2次和第3次翻堆,第3次翻堆要调整料的pH值达到9~10之间,含水量在65%左右。6.3.4培养料后发酵将经过前发酵的培养料运入床架上,铺料厚15cm~20cm,关闭门窗,用炉火(或蒸汽)加热升温,当铺料中心温度达65℃左右时,保持5h~7h;然后让其自然缓慢地降温至52℃~55℃,维持6h~8h,停止加温。将门窗打开逸去废气,降低料温。当料面温度降至38℃以下时开始播种。6.4栽培方法6.4.1菌种选择选用耐高温高湿,抗病性强的品种,栽培种要求菌丝生长均匀粗壮,透明或半透明,无杂菌和虫卵;菌龄适中,所用的草菇栽培种,菌龄应在12~15d。菌种应符合NY/T528规定。6.4.2室内栽培6.4.2.1消毒在播种前3天进行菇房消毒。消毒前1d.先将菇房打扫干净,用清水把室内喷湿。选择气雾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等进行空间消毒。床架消毒采用3%~4%石炭酸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向室内的床架、地面和四周墙壁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后要打开窗户通风两天,让室内残存的药剂全部排尽,以避免影响草菇菌丝生长。6.4.2.2播种将菌种挖出放入消过毒的盆内,均匀撒于培养料上,采用层播、撒播或穴播法,四周及表面多播些,每平方米用种量1~2瓶。用木板压紧,盖上塑料薄膜。6.4.3室外栽培(畦栽)6.4.3.1阳畦处理播种前,清除场地杂草,翻土曝晒,地面喷洒浓石灰水使土壤呈湿润状态,用0.1%的敌敌畏和0.1%的百菌清或多菌灵混合液喷洒畦面,驱杀土中杂菌和害虫。6.4.3.2铺料播种DB14/T684—20175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运入地棚畦,在整好的床畦上,先铺一层培养料,压紧后两边料厚约5㎝,接着沿四周撒5㎝宽的一圈菌种。再铺第二、第三层培养料及菌种,菌种上面再盖1㎝厚的土,用种量8%~10%。播种后修整成弓形,中间高两边低,棚顶覆盖薄膜和草帘。6.5发菌管理6.5.1保温增温保持环境温度30℃~32℃,料温为35℃~38℃。正常情况下,在播后第2~3d,料中心温度上升至35℃左右,料表面温度在30℃左右。如果料温高于40℃,菇房应开门开窗通风降温;地棚畦应及时将薄膜从四周揭开,通风散热,降低料温。若料温低于20℃,应采取增温、保温措施。6.5.2保持湿度保持菇房或地棚畦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若在发菌期气候干燥,应采取向菇房内或畦沟内喷水,增加空间湿度,以保持培养料内适宜的含水量。6.5.3适量通风播种2d后,每天中午将菇房门窗或地棚两头的塑料薄膜打开,适量通风。以后随着菌丝生长进入旺盛期,应增加通风次数。6.6出菇管理6.6.1温差刺激当草菇菌丝长满整个料面时,在管理上要进行变温刺激,晚上可将菇房通风口、畦两头打开,并将料面薄膜揭去,采取降温措施,刺激原基形成。6.6.2水分管理当白色的小菇蕾出现时,要通过定期喷水等方法提高菇房的湿度。菇蕾形成期不要向菇蕾直接喷水。6.6.3适量光照增加散射光,促进子实体的形成。6.7采收6.7.1采收标准当菇体长至卵形期,即外菌幕尚未破裂,触摸时中间没有空腔;菇体饱满光滑,由硬实变松软,颜色由深变浅即可采收。6.7.2采收方法草菇从播种到采收只有12~14d,从现蕾到成熟开伞只有3~4d。采收必须及时,应于早晚各采收1次,尽量避免中午高温时采收。采收时按住菇体周围的培养料,并捏住子
本文标题:DB14∕T 684-2017 无公害草菇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6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