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企业危机公关及应对策略
企业危机公关及应对策略唐礼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E-mail:tanglizhi2008@sina.com主要内容第一讲企业危机扫描第二讲企业危机预防第三讲企业危机应对第一讲企业危机扫描一、危机图景:2010年知名企业危机案例大盘点危机管理案例一:新奥燃气政府公关泄密事件1、处理方法危机之后,新奥燃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紧急危机管理:——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新奥从未做过此计划,指责事件由竞争对手所策划,称已报警,并警告其他媒体不要盲目报道,否则将被追究责任;——紧急开展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的删帖处理;——对事件更多内幕闭口不谈,所以对外信息披露均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称此事乃对手策划所致。2、评点与分析新奥燃气所采取否认、推卸责任的应对策略虽然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从此特殊类型的危机事件上,其应对的策略却是正确的。因为无论这份公共关系维护方案是如何被曝光的,企业这种行为本身已经跨越了企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所以否认策略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苍白无力的否认尽管会到质疑与批判,但起码将事件框定在企业道德层面。如果承认则使事件升级至法律层面,既使媒体不再炮轰,聊城官员也会让新奥燃气吃不了兜着走。危机管理案例二:山东移动垃圾短信事件1、事件过程:200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山东移动滥发垃圾短信,甚至是违法信息,而且把用户个人信息出售给垃圾短信运营商,从中渔利,引起公愤。2、评点与分析:从危机预防与管理的角度来看,山东移动最大的失误之一就是内部人员极差的新闻触觉,对暗访记者的多次探查式问询漠然不觉——在一个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的曝光与直击式报道是引发企业危机的重要源头之一。除了危机管理能力之外,企业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性,清楚知道企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将激起媒体强烈的关注兴趣。其次,山东移动失误之处还在于企业眼光短视,放任下属公司人员为谋个体利益而牺牲集团的整体利益,允许他们长时间进行违规操作,危机意识薄弱。危机管理案例三:强生含毒门1、事件过程:2009年3月10日,朱女士在某国内知名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强生差点把我一岁半的女儿毁容》的帖子。3月14日,强生在美国被一家名为“安全化妆品运动”的非营利性组织检测出含有有毒物质。至此,一桩桩使用强生产品后的疑似病例相继浮出水面,强生的危机大规模爆发。2、评点与分析:危机爆发之后,强生立即从可能导致危机升级、市场崩溃两大主要渠道入手——一方面向全国各大媒体发出产品澄清说明的传真,防止媒体继续跟踪报道。另一方面,向各大卖场发去质检部门的无毒证明,为挽救消费信心做尽可能的努力。•在防止危机扩散方面,强生做到了尽善尽美。但在消费沟通方面,强生却是乏善可陈——在产品被爆出有毒、真相未明之时,强生产品的市场销售依然进行着;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疑惑之时,强生一纸公告让所有希望退货的消费者愿望破灭。•在此次的危机事件中,强生的策略——快速的危机公关措施保住了市场销售,但却未能挽住消费者的信任度。案例四:红牛可卡因事件1、事件过程: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夕,各大媒体突然爆出“红牛饮料在海外被检出含有可卡因”的消息,一时舆论哗然。虽然红牛集团表示大陆地区销售的是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在国内生产,不含可卡因,但割不断的品牌血缘关系让中国产红牛遭遇信任危机,甚至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共危机。2、评点与分析:•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红牛的危机应对策略有误:首先,在国家质检总局等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使用了“绝对可靠”、“绝不含可卡因”、“绝不含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之外的任何不良物质”、“不存在下架的可能”等语句是犯了危机公关的大忌。当企业遇到质量危机的时候,在没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证实企业无罪之前,企业在声明中应该避免使用诸如“绝对”等过于极端的词汇来强调自身的清白,稍微给自己留一些回旋的余地。•其次,包括声明在内的红牛对外发出的所有正式信息中,均缺乏权威第三方证言的支持,这也成为媒体及公众舆论对红牛进行有罪推论的最大理由。案例五:王老吉夏枯草事件•1、事件过程•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起诉王老吉,称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王老吉卷入“添加门”危机风波骤然掀起。•2、评点与分析•危机之后的第二天,广东食品协会就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事发仅4天,卫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年已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由于王老吉的巨大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添加门”事件发生之后,迅速点燃了众多媒体的兴奋点,在客观报道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谣言与攻击也铺天盖地而来,让到王老吉一时间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王老吉这次事件平息得这么快,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政府公关出色。当企业知名度及影响力很大时,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成为受攻击或广泛报道的根源,所以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严格遵守行业法则,减少危机漏洞;其次是营销宣传有度,避免过分夸大授人话柄;第三是积极建立品牌美誉度。案例六:谷歌色情门事件•1、事件过程:•2009年6月18日晚19时左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了1分20秒对“谷歌中国”含有大量淫秽信息进行了报道称,谷歌中国(google.cn)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而在当天下午四时左右,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已曾对此进行报道。晚些时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再以“‘谷歌中国’色情链接遭谴责”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焦点访谈栏目组建议有关部门对“谷歌中国”进行处理。《新闻1+1》又以“谷歌,色戒”为题再次做了报道。•2、评点与分析:•对于行业垄断者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责任法则的遵守及履行力度往往比企业盈利性更受人关注。谷歌作为作为一家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左右行业进程的力量,因此其涉黄事件更显得受人关注。•谷歌中国在受到央视批评之后,所采取的策略还是令人赞赏的:迅速发出对外声明,向公众道歉,对内开展整改措施,删掉色情链接,危机风波在喧嚣一时之后很快恢复平静。案例七:中石化天价灯事件1、事件过程:•2009年7月13日,一网友在论坛上发出了一篇名为“朋友去中石化参观了价值1200万的天价吊灯”和一篇名为“天天喊亏损天天喊穷的中石化公司装修要2.4亿”的帖子,内文中列出了一个“中石化现在正在进行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维修工程”的预算,质疑中石化“天天喊亏损”要求政府提油价,却投入如此巨资进行装修,是在“忽悠老百姓,忽悠政府,忽悠油价”。•2、评点与分析:•在公众眼中,央企最令人痛恨的生存逻辑就在:依靠政策保护垄断市场,不顾民众利益而最大化自身及企业员工的利益。在这种思维逻辑影响下,公众对央企形成了一种集体认知上的无意识:央企都是专制的、反社会利益的、谋私利的。在这种强烈偏向性认知前提下,央企在企业改革、社会责任、GDP贡献方面的利好正面信息往往被媒体及公众无形中淡化。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媒体偏向性传播之下,央企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形象怪圈:规模最大,恶评越多,形象越差。案例八:五粮液涉嫌违反证券法规•1、事件过程:•2009年9月9日,五粮液午间在深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公司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受五粮液负面消息影响,酿酒食品版块整体下跌。•一时间,市场开始纷纷猜测五粮液违规被调查的原因,出现多种版本,如偷逃税、涉嫌虚增利润、委托理财资金去向不明、利益输送等等。在立案消息公布后不久,五粮液股票随即出现大批量恐慌性抛盘,20分钟不到即已跌停。•2、评点与分析:•五粮液此次所遭遇的危机事件属于声誉危机——声誉危机虽不像产品质量危机那样对企业的冲击直接且巨大,但如果声誉危机未能管理到位,也可能产生滚雪球效应,最终演变成影响力巨大的全面危机。•在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对企业的监督力量也是空前巨大。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企业必须做好声誉危机的预防及应对,当企业声誉危机汹涌而来时,退避或闭门自守是愚蠢之计。五粮液当务之急是分析危机情景,并根据引发此次危机的根源、危机特点、扩散的范围制定相应的策略,通过否认-自责-控制-补救-重构策略进行声誉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案例九:农夫山泉的“砒霜门”1、事件过程11月24日,海南省海口市工商局发布2009第8号商品质量监督消费警示:包括农夫山泉30%混合果蔬、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统一蜜桃多汁等品牌饮料在内的9种食品总砷或二氧化硫超标,不能食用。一向善于造势的农夫山泉面对汹涌来袭的舆论危机,同样高调还击:农夫山泉召开全国性新闻发布会反击“砒霜门”事件,一方向强调事件乃是竞争对手所策划,另一方面强硬批评工商局越权发布警示,强烈指责海口工商局的做法是一个极端错误,称海南工商部门违规越权执法、知法犯法,并准备提起高达10亿的巨额赔偿诉讼。2、评点与分析从事营销策划,需要激情、创意、高调,以求更大轰动效应。但处理危机管理,需要的却可能是冷静、沟通、低调、协调,希冀事件转瞬即逝。可惜农夫山泉的高调可能使得危机之火未被扑灭却同时延出另一种潜伏的危机——纷纷扬扬的话题讨论、网民批评、口水战,令来危机之火延绵不绝,农夫山泉品牌形象势必蒙上阴影。纷纷扬扬的话题讨论、网民批评、口水战,令来危机之火延绵不绝,农夫山泉品牌形象势必蒙上阴影,市场销量同样受累。在中国特殊市场语境中,虽然行政主管部门会犯错,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政府永远是协助企业扑灭危机之火的最好协助者,将政府主管部门推向对敌阵地往往得不偿失。结语:企业危机管理三大关键词关键词一:企业声誉危机事件迅速上升与08年最重大的三聚氰胺危机相比,09年没有出现如此重大的产品质量危机。但是09年企业危机类型中,涉及企业声誉方面的危机事件大幅上升——许多企业在诚信度、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力度、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企业危机的爆发。关键词二:网络成为企业危机策源地中国网民已突破3.38亿,“自媒体”时代全面来临,每一名网民都可以成为企业、品牌的“杀手”。2009年的企业危机事件中,几乎每一个危机事件的爆发、扩散、深化都与网络舆论息息相关。网络成为企业危机重要策源地。从传播影响力的角度来说,网络负面传播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在超越平面媒体,直逼电视媒体,甚至许多网络话题反过来影响电视媒体的选题或引起其关注报道。所以,研究网络传播是每一家企业进行危机管理时非常关键的工作之一。关键词三:行业领导品牌遭遇危机冲击机率大增无论中石化、中移动、王老吉、强生还是农夫山泉,每一家都是响当当的行业领导品牌,正是因为这些品牌都是企业标杆,所以媒体关注度以及社会关注度都很高,企业点滴的失误更容易被放大,危机一触即发。二、何为企业危机(一)企业危机的基本内涵危机是由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包括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导致形成的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实现具有威胁性、破坏性的事件或状态。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失去控制和即将失去控制;显性危机和隐形危机危机的种类:——灾害性危机(如地震、台风等)——政策性危机(如国家某项对企业经营不利的政策)——财务性危机(银行停贷、回款不畅、资金链断裂)——人事性危机(老总突发意外事故,员工大规模跳槽)——营销与信誉危机(产品质量发生严重问题,如导致人死亡,被消费者投诉等)——媒体声誉危机(企业遭媒体曝光)——市场竞争危机(突遭强大竞争对手攻击或竞争对手的恶意打击)——突发事件危机(企业发生火灾、中毒等意外)企业危机的症状及典型临床表现形式症状引发的危机员工有不满情绪工作地点发生暴力令人失望的财务结果消极的媒体报道:员工流失;士气问题顾客抱怨产品回收;失去业务;产品可靠性诉讼精力不济的CEO或高级决策者突然或严重的伤害忽视代理人、专业人士的建议罚款或处罚;消极的媒体报道;丧失信用/信任不健全的环保过程罚款或处罚;昂贵的诉讼;丧失信用/信任研究和投资的减少丢失市场份额;糟糕的财务表现;声誉受损
本文标题:企业危机公关及应对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