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12课课件《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为了纪念圣雄甘地本片荣获1982年第5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等8项大奖。导演兼制片阿顿伯罗为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最后用3年的时间,雇佣80名英国演员和100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这部巨片。印度人民为什么要缅怀甘地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法)罗曼·罗兰他是个瘦骨嶙峋的印度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垢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不服从;他没有办事处,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利,可是能使印度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他发动了三个群众大运动:反对殖民地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MohandasKaramchandGandh(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在爱中行走——圣雄甘地圣雄甘地之成长早年熏陶英国求学南非工作回国斗争家庭及印度教“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的教育掌握丰富法律知识;接触基督教文化;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大量阅读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印度国大党领袖,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大党领袖、现代印度的“国父”印度历史简略•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印度。到17世纪末,英法成为争夺印度的最大对手。•1757年(英法七年战争期间),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765年开始,英国开始侵占印度大片领土。于1849年正式吞并了印度。•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后,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进行统治。他们把印度分为直接统治区和间接统治区。直接统治区约有三分之二的领土,四分之三的居民。间接统治区有大小五百多个土邦,各邦内政由当地王公行使。这两种统治区之间互相犬牙交错,以便于英国殖民者的监视和控制。•1857年,印度爆发了著名的历时近两年的全民反英大起义。这是一场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反殖民大起义。•在19世纪中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1885年,成立国大党。(印度国民大会党,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圣雄甘地,1920年倡导对英国殖民政府“不合作运动”;接着,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方案。甘地又提出“非暴力抵抗”的口号,并一直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英国残酷镇压印度人民的独立运动阿姆利则惨案•罗拉特法案(1919年3月):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阿姆利则惨案(1919年4月):两名民族主义者被当局逮捕,随后有三万市民聚集到市政府,要求释放被捕者。示威群众遭到军警镇压。群众继续抗议,集会是和平的,但英军队没发任何警告便下令开枪,打死近四百余人,伤千余人。事后英军的统帅戴尔竟然宣称,停止射击的原因是因为子弹打光了。这起惨案震惊了全印度,点燃了印度人民仇恨的怒火,成为印度历史上一个转折点。甘地面对殖民者暴行的采取对策?阿姆利则惨案“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针对英殖民的暴力,用暴力对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吗?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涵:在坚持真理(善、爱)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即反对暴力斗争,主张以仁爱改造社会,采取非暴力斗争的形式。当政府保护你们的自尊心时,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的真谛。——甘地《论不合作》甘地“不合作”思想的内涵:从各方面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圣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材料1: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甘地材料2: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甘地材料3:对我而言,羔羊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我可不愿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甘地坚持真理自我牺牲爱的感化仁爱不杀生非暴力的不服从包括两部分:1.“非暴力抵抗”2.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①学生②律师③官员④士兵3、运动特点:罢课,抵制英人学校抵制英人法庭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不接受英发奖章斗争形式---斗争目标---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非暴力抵抗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探究:甘地为何会采用非暴力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材料二:当时的印度是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和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在这里,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甘地主义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印度复杂的国情材料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及其向东方的不断扩张,亚洲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列宁称这个空前未有的历史事件是“亚洲的觉醒”。——人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导语世界各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的推动材料四:甘地有别于其他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其心灵的力量,用自己的大爱去唤醒人性的善。甘地认为坚持依靠自己内在的善和爱,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这种精神力量就能战胜邪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甘地的大力宣传和特殊的精神力量材料三:(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引进西方式的民主政体的一些因素,如逐步扩大立法会议,吸收印度人参与立法、实行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让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参与行政管理,通过选举,实行多数党组织政府的省自治。——《论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体制的形成及影响》英国是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的国家,客观上造就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功的可能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特定环境下的一种选择。为了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甘地号召所有印度人拒绝使用洋布,而改穿土布衣服。甘地本人身体力行,他在后半生中一直穿着土布衣服。甘地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纺线,纺车因此成为甘地的象征。甘地的土布运动“古老的传统工具、犁耙和纺车培育了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带来了幸福。如果人类发明创造生产牛奶、奶酪和牛类工具的时代到来,那么我们现在必须回到我们的祖先使用简陋工具的时代。”——甘地一方面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但另一方面其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尼赫鲁记述道:“乔里乔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请结合材料,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出现了什么问题?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当甘地看到一个村庄的农民烧死20多名警察时,他痛心疾首绝食5天,并下令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英运动暂时走向低潮。直接原因内容结果英高压殖民统治第一次(1920-1922)“文明不服从”发生暴力运动停止阿姆利则惨案第二次(1930)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对印实行“食盐专卖法”“食盐进军”英国当局妥协,运动停止第三次(二战期间)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希望得到印度的更多支持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首次提出不合作主张)印度:反对殖民统治——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积极性: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为印度的民族解放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评价甘地:地位:功绩:局限: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坚持真理和仁爱的人,是人类良知的代言人在甘地被枪击中的最后时刻,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反暴力的被暴力所杀害,是一种悲哀。甘地之死圣雄的悲剧1948年2月1日,印度政府遵照甘地生前的愿望,对甘地实行火葬。⒈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⑴背景: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殖民当局对独立运动采取镇压政策。⑵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甘地——“圣雄”。⑶斗争方式(指导思想):“非暴力不合作”。⑷过程:1920年,国大党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宣布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目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此兴起,并发展为群众运动。后来,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和国大党宣布停止这次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陷入低潮。⑸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掌管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抵制英货并逐步进行抗税斗争等。⑹历史意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6曾经的辉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历史知识概览:①建立:13世纪末,一个突厥人部落的首领奥斯曼在小亚细亚建国,国家名称──奥斯曼土耳其。②政权特点:军事封建帝国③国教:伊斯兰教④都城:伊斯坦布尔即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攻占)⑤影响:16世纪,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臻于鼎盛。⑥16世纪末开始,帝国迅速衰落下去,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⑦在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或自治,有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⑧1914年,土耳其参与了一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的边缘。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城下之盟《摩德洛斯停战协定》。⑨1920年协约国又把《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分割,除首都外土耳其仅保留小亚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⑩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1881-1938)的领导下,发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27“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凯末尔,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现代土耳其国家的创建者,被称为土耳其“国父”。1934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授予“阿塔图尔克”的荣誉之姓,意为“土耳其之父”1、在土耳其遭列强任意宰割的情况下,受外国新思想的影响,萌发振兴民族,变革图强的思想2、在校期间就曾因编辑宣传进步思想的小报而被当局查获3、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担任过革命军参谋长4、一战期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伊斯坦布尔的救星)青年凯末尔进步青年和爱国将领•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9材料一:1920年8月,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苏丹政府的代表在巴黎附近的色佛尔签署条约,是为《色佛尔条约》(TreatyofSèvres)。《色佛尔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大部领土主要由意大利和希腊瓜分,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地区由协约国共管,奥斯曼帝国放弃对于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地区、亚美尼亚、塞浦路斯以及爱琴海诸岛屿的主权,废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第12课《亚洲民族独立运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