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福建省2020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二)课件
综合测试卷(二)综合测试卷(二)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3),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5)?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6)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答案(1)关关雎鸠(2)教然后知困(3)三军可夺帅也(4)从此替爷征(5)问君何能尔(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何当共剪西窗烛(8)提携玉龙为君死(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8)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9)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出了凋零之花的独特生命价值——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这样的诗句是:,。(10)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写出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处境的诗句是“,”。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出师表》中的“表”是中国古代臣民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B.鲁迅和冰心都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孔乙己》和《小桔灯》等。C.刘禹锡的《世说新语》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是我国古代的志怪小说。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等。答案C“刘义庆”而非“刘禹锡”,《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而非志怪小说。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踏上积石峡里的黄河河底,我就甲(A.迫不及待B.急不可耐)地盯着脚下的河底,昔日喧嚣咆哮的黄河,如今静谧得只听得见我的心在怦怦①(A.pīnɡB.pēnɡ)跳动;干hé②的黄河河床,呈现着一片神圣而乙(A.肃静B.肃穆)的灰褐色,竟是个“巨石阵”,犹如“水底石林”。河底石虽然面貌各异,可全是优美的曲线组合,没有一条直线,没有一处棱角,处处光滑无比。黄河水万古不息的抚摸,铮铮巨石摸得光溜溜了。(1)请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请在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①②(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乙(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修改句:解析(1)怦怦,拟声词,形容心跳的声音,故读音为pēng。涸,读音是hé。(2)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急不可耐: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或形势紧迫。根据文意,可判断出甲处应该选“迫不及待”。肃静:严肃寂静。肃穆:(气氛、表情等)严肃而恭敬。根据文意,乙处应该选“肃穆”。(3)此句的问题在于主语不明确,可在“铮铮巨石”前加上“把”字。答案(1)B涸(2)AB(3)黄河水万古不息的抚摸,把铮铮巨石摸得光溜溜了。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地点,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争”和“啄”描绘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C.颈联描绘出鲜花盛开、草长莺飞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致。D.全诗紧扣住早春景物特征,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答案C从颈联中的“渐欲”“浅草”“没马蹄”等词及全诗的内容来看,诗歌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象,“鲜花盛开、草长莺飞”并非早春之景。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早春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这两句诗抓住“早莺”“暖树”“新燕”“春泥”这些早春景象,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早春图。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态,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王十朋,永嘉人,知泉州。初到任,会七邑宰①劝酒,历告以爱民之意,出一绝云:“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怛②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其为政甚严,而能以至诚感动人心,士之贤者诣门以礼致之。朔望会诸生学宫讲经询政。讼至廷③,晓之以理义,多退听者。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④之自新。又尝割俸钱,创贡闱⑤。他善政尤多。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者不计其数,十朋亦为之垂泪。泉人怀之如父母。(节选自黄仲昭《八闽通志》)[注]①七邑宰:七县知县。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王十朋知泉州,时泉州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②恻怛:恻隐。③廷:官署,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④俾:使。⑤贡闱:科举考试的地方。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往之女家女:(2)贫贱不能移移:(3)会七邑宰劝酒会:(4)他善政尤多尤:答案(1)同“汝”,你(2)改变(3)适逢(4)特别解析(1)(2)两小题来自课内,考生根据所识记的知识点进行回答即可。(3)(4)两题虽是课外的句子,但可以联系所熟悉的文章,这两个词分别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和《小石潭记》中“水尤清冽”的“尤”用法相同。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B.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C.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D.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答案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即可得出答案。这几句的意思:属官中间有品行不好的,他反复警告劝诫,使他们悔过自新。“有”是谓语动词,“为不善者”是宾语,可在“者”后停顿,由此排除B项和D项,“俾”是“使”的意思,“之”做宾语,使宾语怎么样,所以后面不宜分开,由此排除A项。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分)(2)泉人怀之如父母。(2分)答案(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了。(2)泉州人怀念他像怀念(自己的)父母一样。9.[甲]文中孟子指出“大丈夫”在顺境中应该如何作为?(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中王十朋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请简要概括。(5分)答案第一问:得志,与民由之。第二问:①严格执政;②给学生讲授经书,拿政事考问他们;③用道理、正义开导来打官司的人;④反复劝告品行不好的下属,使他们改过自新;⑤拿出自己的俸禄,建科举考试的场所。(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第一问考查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为: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第二问考查对[乙]文内容的理解,从“为政甚严”“讲经询政”“讼至廷,晓之以理义”“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尝割俸钱,创贡闱”等句中可得到答案。参考译文王十朋是永嘉人,任泉州知府。刚刚到任,赶上七县的县令劝酒,王十朋一一告诉他们要爱护百姓,写出一首绝句:“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恒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王十朋执政很严格,并能用最大的诚意感动人心,贤士们登门拜访,用礼物向他表示敬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王十朋在学宫聚集读书人(给他们)讲授经书,拿政事考问他们。百姓到官府打官司,王十朋用公理、正义来开导他们,大多能使人(心服)而退。属官中间有品行不好的,他反复警告劝诫,使他们悔过自新。他又曾经拿出俸禄,创办了科举考试的场所。他良好的政绩非常多。离开的那天,老百姓、小孩拉着他的车子(舍不得他走)的人不计其数,十朋也为此流泪。泉州人怀念他像怀念(自己的)父母一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想念冬日一炉火李风玲①立冬了,天冷了。城里的楼房渐次开始供暖。屋子里热烘烘的,热量是有了,可我总觉得,这“热”看不见摸不着,总不如从前的那一炉火,来得生动,立体,有味道。②记忆中的第一炉火,燃在小学三年级。那个冬天的下午,正在教室里看着我们读课文的老师,似是突发奇想地说:“天冷了,我们砌个炉子怎么样?”③只有十多岁的我们,并不知道怎样砌成一个炉子。老师其实是同村的长辈,他一个人守着这间小小的学校,不但教语文、数学、音乐和体育,还要敲钟打锣,修修补补。④于是,这个冬日的下午,心灵手巧的老师说干就干。年纪尚幼的我们也根本帮不上老师的忙,只是坐在凳子上看着老师一个人在那里摆弄忙活。⑤他先是在教室里端详了半天,然后决定将炉子砌在教室的正前方,那里的空场比较大。选好了位置,老师便开始和泥,搬砖,砌炉子。也就半个下午吧,一个又高又粗的炉子便砌成了。⑥算到现在,已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我却仍记得那炉子的大致模样。它底座较粗,上身稍细,敦实实的,像班里某个憨厚的胖男孩。老师去教室外面拾了点干柴树叶,火柴一擦,那火苗便起来了。只听得偌大的炉膛里呼呼作响,就是炉火熊熊的感觉。⑦我们经常在下课的时候,将手贴到那炉子的外壁上去。用泥抹成的炉壁,暖得非常妥帖。它好像会呼吸似的,一丝丝渗透到我们的肌肤里去。⑧不记得那炉子生了多久,也不记得是不是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拆掉了。但那就是我记忆中的第一炉火,后来的初中和高中,都再没有任何取暖的经历。我们就在教室或者宿舍里,靠着自己青春的热度,熬过每个冬天。⑨生命中的第二炉火,是在毕业以后。⑩21岁,我大专毕业回到家乡小镇。从教的学校办公室有十几间。每到冬天,寒意渐深时,学校就开始发放炉具,准备生火取暖。 那些年年都要取出来的炉具啊,真是有着足够顽强的生命力。炉子早就生了锈,管子就更不用说,有些还破了窟窿。但是,照样拿出来用。 年长的老师负责技术指导,年轻的则踩着高凳安装。管子应该用几截,弯脖应该用几个,老师们都是有商有量,斟酌再三。还有的老师打水和泥“膛炉子”。所谓“膛”,就是在炉子的内壁上抹一层泥。经验告诉我们,“膛”过的炉子烧的火会更旺。 一切就绪。办公室的前辈说:“中午我们祭炉子!”ー个“祭”字,有着很强的仪式感。 祭炉比生炉,还要让同事们兴奋。大家买菜的买菜,割肉的割肉。也不是什么精菜细菜,不过就是萝卜、白菜、粉皮、豆腐,就那么热气腾腾地炖上一锅儿。有老师在炉管上放了几只咸鱼,那鱼让火一烤,真是满屋飘香。 老师们都很自觉,谁早到谁就会生炉子。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们便围着火炉,谈天说地。聊自己的学生,也聊国际形势。炉火将我们的脸烤得通红,炉上的水壶“嗞嗞嗞嗞”冒着热气。我们烤着火炉,抱着水杯,全然忘记了室外是怎样的天寒地冻。 炉子烧了整个冬天。从大雪刚至,烧到春暖花开。然后它就被收拾起来,待到来年冬天,雪花一飘,又会被重新取出,等那炉子管子钩子铲子叮叮当当地安装起来,照样会炉火熊熊,一季暖冬。 生命中的第三炉火,是在我结婚以后。 婚期定在冬天。老公买了新的炉具,安在小小的新房里。仍旧是铁皮炉,炉盖一圈儿一圈儿的。管子锃亮,一截伸出屋外。老公劈了木头,买了齐整的煤块。然后揉一团报纸,用火柴点了,扔进炉膛里去。紧接着再放几块砍好的粗细适中的木头,便听得炉膛里“轰轰”作响,有火苗从炉口窜出来。但是不急,先盖上炉盖,再添几块木头,让那火势够大够硬。最后,才将不大不小均匀的煤块填进炉膛里去。很快,煤块便引燃了。火势不张扬,没有声息,但散发的,却是恒久的温度。 我坐在炉子旁,抱一本书,围炉夜读。我把《池莉文集》翻烂了,但还在看。《乱世佳人》有两块砖
本文标题:福建省2020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二)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1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