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3221-2017 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指南
ICS03.200A12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3221—2017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指南ConstructionGuideforRuralTourismClusters2017-05-05发布2017-06-05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3221—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开发建设要求......................................................................26综合管理要求......................................................................5DB32/T3221—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旅游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尔目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劲松、顾斌、杨淇深、孔德林、花小丽、陈红、陈海晴、陆晓清DB32/T3221—20171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的术语定义、基本条件与建设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集聚区的建设引导。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1897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6356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LB/T011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DB32/T1666乡村旅游区等级划分与评定3术语和定义DB32/T1666—2016中定义的“3.2”,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乡村旅游集聚区RuralTourismClusters乡村旅游资源、产品、产业、公共配套等相对集聚,且“旅游、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集约化、开放性、高效益、多功能的乡村旅游聚合空间。3.2乡村产业RuralIndustry是指乡村生产系统中各产业门类的组合系统,是乡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乡村农副产业为核心支撑,以其它关联互动产业为拓展的产业综合体。3.3民宿HomestayDB32/T3221—20172是指有别于传统饭店、宾馆等的住宿体验,利用空闲住宅,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设施。4基本要求本标准中“乡村旅游集聚区”简称为“集聚区”,以下适用。4.1空间规模集聚区应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面积不宜小于3平方公里。4.2乡村性集聚区的环境风貌、景观风貌、旅游产品及业态等,宜体现浓厚的乡村性。4.3集聚性乡村旅游资源、产品、业态等要素相对集中,旅游休闲功能相对集聚,区内乡村旅游品牌应形成集聚。4.4安全性集聚区应确保游客人生财产安全,近三年内应无人员死亡或重残的旅游安全责任事故,以及无旅游者人身侵犯和健康损害的重大质量投诉。4.5环境景观集聚区应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且绿化覆盖率宜达到40%以上。5开发建设要求5.1资源条件5.1.1具有优质、丰富、类型多样且相对集聚的、可供旅游休闲开发利用的乡村自然与人文资源。5.1.2资源宜具有较高的游憩价值,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珍稀性。5.1.3在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形成乡村休闲产品与业态。5.1.4旅游资源应具有一定的旅游承载力和特色性。5.1.5宜围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市场导向,鼓励和引导新资源观的建立,积极将乡村环境氛围、乡村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服务、乡村产业等作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培育和产品化开发。5.2旅游交通5.2.1外部交通5.2.1.1宜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组织方式多样化。5.2.1.2宜与相近客运站、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地铁或轻轨站等交通枢纽有便捷联系。5.2.1.3宜与相近旅游景区(点)、旅游度假区,及其他旅游区(点)具有良好的联通性。5.2.2内部交通DB32/T3221—201735.2.2.1区内交通便捷完善,道路及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合理,且符合乡村环境机理与乡村意境,避免城市化大开大合的道路格局。5.2.2.2宜具有与乡村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且布局合理,场地体现生态性,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需求。5.2.2.3宜根据旅游节点的分布、地形特征、旅游线路布局、游客人性化需求等,设置完善的慢行系统。5.2.2.4具有对汽油、柴油等高碳排交通工具引导和控制的措施,且宜注重配套体现乡土特色的趣味性慢行交通工具,鼓励和引导集聚区构建绿色旅游交通体系,倡导节能减排、低碳旅游。5.2.2.5内部游览线路设计合理、形成环形交通,且旅游流与生产物流等宜分流,尽量避免交叉,相互干扰。5.3休闲项目与活动5.3.1宜提供质量较高、类型丰富,且乡村特色凸显的室内休闲接待设施,如“茶舍、书吧(乡村阅览室)、咖啡吧、乡村小酒吧(酒肆)、手工体验作坊、棋牌室、中药保健馆、室内运动、文化活动中心等”,且室内休闲接待设施的类型不宜少于3类。5.3.2宜提供参与体验性强、类型丰富,且乡村特色凸显的户外休闲设施,如“休闲垂钓类、瓜果采摘类、农事体验类、趣味游戏类、运动健身类、主题游乐类、文化演艺类、乡村民俗类、节庆赛事类等”,且户外休闲接待设施的类型不宜少于4类。5.3.3宜注重“夜乡村”休闲产品的打造,提供乡村特色与乡村风情凸显的夜间休闲活动与服务设施,为乡村休闲旅游提供有效支撑。5.3.4宜定期或非定期组织无固定设施的休闲活动,如节庆、赛事等,丰富乡村旅游休闲活动内容。5.3.5休闲活动设施及产品的设置宜注重优化和盘活存量资源,提倡对存量设施的改造利用,形成具有接待能力的休闲项目、业态与活动。5.4接待服务与配套5.4.1住宿配套5.4.1.1数量上应能够满足游客接待需求,各具特色且宜考虑到家庭出游、亲子度假的功能。5.4.1.2宜积极鼓励和引导本地居民参与住宿接待服务,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民宿和乡村主题酒店。5.4.1.3住宿设施做到干净、整洁、舒适、有品位,常规配备用品与用具体现生态与环保并能够满足顾客需求,且宜配套丰富的自助式的设备与服务,能够满足游客自助体验的需求。5.4.1.4住宿设施宜围绕乡村风情凸显主题与特色,且具备良好的服务品质,做到服务热情周到。5.4.2餐饮配套5.4.2.1餐厅建筑有特色,内部布局合理、可达性好、舒适度高,总体规模应与接待能力相匹配,且餐饮设施档次设置宜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市场客群需求。5.4.2.2宜体现乡村乡土特色,且引导农民、农户自主经营农家乐餐饮,参与旅游餐饮接待服务,强化对集聚区农民就业、致富的带动作用。5.4.2.3宜提供富于地方特色、品质优良的个性化菜品菜系,并鼓励和引导采用本土食材或本土特色烹饪工艺开发,研发本地特色菜品。5.4.2.4集聚区餐饮设施应达到《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关于餐厅、厨房、卫生等的相关要求。5.4.3购物配套DB32/T3221—201745.4.3.1购物设施的类型与数量及分布,应与接待能力相匹配,位置合理,建筑与整体景观相协调,且能满足游客旅游购物及本地居民日常购物的双重需求。5.4.3.2旅游商品富有地方特色,且宜积极鼓励、引导开发具有本土品牌、本土非遗元素、本土工艺特色、本土驰名商标、本土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的旅游商品。5.4.3.3旅游商品能有效体现对本地、本土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提升本地农副产品的品牌价值,延伸农副产业链条。5.4.3.4集聚区旅游购物场所宜符合《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GB/T26356的相关规范要求。5.5公共设施与服务5.5.1旅游咨询设施与服务5.5.1.1至少设置1处游客中心,其他咨询服务点可与其他设施,如“村部、住宿接待设施、餐饮购物设施”等结合设置,数量与布局宜与接待能力相匹配。5.5.1.2游客中心宜达到《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011-2011的关于AAA级以上旅游景区游客中心的相关服务功能标准规范要求,宜注重乡村原真性与生态性。5.5.1.3游客中心能为游客提供常态化的旅游咨询服务。5.5.2智慧旅游与服务5.5.2.1集聚区宜建有独立的网站,功能齐全,网站语言不宜少于两种,能及时进行网络预订、预约及支付服务,且网站信息全面,能及时更新。5.5.2.2集聚区有二维码可供扫描,且交通、游览等信息全面,更新及时,且宜开通微信或微博账号和游客实时互动。5.5.2.3游客集中区有免费wifi供游客使用,信号强,且可下载地图、讲解词等信息。5.5.3旅游厕所与服务5.5.3.1旅游厕所的数量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布局合理,整体设计有特点,能体现客流空间集聚的特点,且宜满足人性化需求,有一定的无性别卫生间设置。5.5.3.2旅游厕所的整体质量应符合《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的相关规范要求,且宜有一个厕所达到3A级标准,更加注重乡村的生态性与个性化。5.5.3.3旅游厕所有专人管理维护,且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5.5.4旅游标识系统5.5.4.1标识系统布局与数量合理,能为游客提供清晰、便捷的指引服务。5.5.4.2具有完善的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信息标识,内容准确易懂,设计风格符合景观环境气质,且宜带有本土文化符号的印记。5.5.4.3外部道路交通标识设置科学、合理、美观,符合GB/T10001.1标志性公共信息图形第1部分:通用符号的规范要求。5.5.4.4游览标识,如导览图、标示牌、景物介绍牌、安全提示牌等内部标识齐全,放置合理、美观,且符合GB/T10001.2标志性公共信息图形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的统一规范。5.5.4.5在达到常规导览需求之外,宜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手机移动终端,丰富和扩展手机智能化导览服务。5.5.55.5.5人性化设施与服务DB32/T3221—201755.5.5.1集聚区宜具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遮阳避雨设施、人性化的休息座椅等,营造人性化旅游氛围。5.5.5.2宜根据老年人、儿童、孕妇、残障人士、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特点,提供人性化爱心服务与人文关怀。5.5.5.3宜针对普通游客的切身需求,提供多样的个性化、定制化特色服务。6综合管理要求6.1运营管理6.1.1组织运营6.1.1.1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人员配套到位,内设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能实现对集聚区的常态化统一管理。6.1.1.2宜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成立市场化运营公司,对集聚区发展进行市场化运营。6.1.1.3宜引进多元市场化经营机制,如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委托管理等。6.1.1.4宜鼓励乡村旅游创客介入,引导乡村旅游众筹众创的创新发展模式。6.1.1.5集聚区宜被列入所在地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以强化地方政府对集聚区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6.1.1.6宜建立地方政府主要
本文标题:DB32∕T 3221-2017 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2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