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2445-2017 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净化技术规程
ICS65.020.30B43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445—2017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净化技术规程2017-03-29发布2017-06-0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445—20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增军、芮萍、刘谢荣、杨彩然、李艳民、房国芳、边慧敏、张建亭、刘艳萍、王秋悦、吴建华、田瑞、刘玄福。DB13/T2445—20171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净化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伪狂犬病净化群的建立、净化场的确认、净化场的维持、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T17823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GB/T17824.2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18641-2002伪狂犬病诊断技术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568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DB13/T991-2008猪场消毒技术规范DB13/T1742-2013无公害畜禽养殖档案管理技术规范《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Ⅰ型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猪及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传染病。3.2净化cleaning对某病发病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消灭和清除传染源的过程。3.3基因缺失疫苗gene-deletedvaccine利用基因工程去掉病毒基因组中负责毒力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使其成为基因缺损病毒株,利用这种基因缺损病毒株所制成的一类疫苗。3.4哨兵猪DB13/T2445—20172是指非免疫的某些疾病阴性猪只,在某特定猪场区域内用于监控或预警环境中某些疾病污染程度的一类猪只。4检测方法4.1猪伪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活猪采集扁桃体,病死猪或流产胎儿采集大脑、三叉神经节、扁桃体、淋巴结、肺脏等组织,依据GB/T18641-2002,利用PCR方法,检测组织中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核酸。4.2血清学检测4.2.1猪伪狂犬病病毒gB(PRV-gB)抗体检测采集猪血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猪血清中的PRV-gB抗体,评估免疫抗体水平。4.2.2猪伪狂犬病病毒gE(PRV-gE)特异性抗体检测采集猪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猪血清中的PRV-gE特异性抗体,评估野毒感染状态。4.3合格免疫抗体判定标准4.3.1个体免疫抗体合格标准PRV-gB抗体按所选取的试剂盒判定标准执行。4.3.2群体免疫抗体合格标准群体PRV-gB抗体阳性率在85%以上。5净化群的建立5.1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状况的普查阶段5.1.1采样数量及检测按种公猪100%、种母猪10%比例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按4.2.2方法测定PRV-gE抗体,根据野毒抗体阳性率高低,确定具体净化方案。5.1.2净化方案的确定5.1.2.1如果血清样品PRV-gE抗体阳性率低于10%,可实行检测淘汰监测与认证维持的净化方案。5.1.2.2如果PRV-gE抗体阳性率在10%~20%,可实行强化免疫检测淘汰补充阴性后备猪监测与认证维持的净化方案。5.1.2.3如果PRV-gE抗体阳性率在20%~30%,可实施“部分清群”措施;如果PRV-gE抗体阳性率大于30%,该猪群不具备净化条件。5.2强化免疫DB13/T2445—201735.2.1疫苗选择选择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5.2.2免疫程序5.2.2.1种猪种母猪和公猪每年普免3~4次,避免在分娩前7天内接种。或母猪在产前3~4周和配种前(空怀期)各免疫一次,公猪每年普免3次。也可根据疫苗免疫后抗体跟踪检测情况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5.2.2.2后备猪群后备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和产前一个月各接种一次,以后按种猪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5.2.2.3仔猪通常60~70日龄、90~100日龄分别肌肉注射。也可通过测定仔猪在50日龄、60日龄和70日龄时的PRV-gB抗体,每个阶段抽样30份,样品分别来自10窝猪,以gB抗体阳性率达85%为群体免疫合格的临界值,作为确定首免时间的参考,4周后加强免疫1次。如果产房小猪和保育猪出现伪狂犬病临床症状的猪场,仔猪可采用出生1~2天内滴鼻免疫。5.2.3实验室评估仔猪免疫后3周,采集30份血清,检测gB抗体、gE抗体。当gE抗体阴性时,如果85%的样品为gB抗体阳性,即可认为群体免疫合格。5.2.4临床评估通过强化免疫后,母猪应无繁殖障碍,哺乳仔猪无尖叫、腹泻、转圈、死亡等现象;保育猪无神经症状,育肥猪无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5.3检测与淘汰5.3.1种猪群当抽检种猪群样品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阳性率在10%以下时,对种猪群实行逐头采样检测。如gE抗体阳性,直接淘汰感染猪;对可疑样品,可用不同批次的同类试剂盒再次检测,也可在10~14天后再抽样复核;如仍为可疑,判为野毒感染阳性,直接淘汰。5.3.2后备种猪对拟选留的后备种猪,可分别在5月龄(或进入后备舍)和配种前1个月检测gE抗体,如为阴性,即可作为种猪使用;gE抗体阳性或两次可疑,应淘汰处理。5.4全部(或部分)清群如果种猪群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在30%以上,全部清群,重新引种;或者该猪群不能作为种猪群使用,通过加强免疫接种,作为商品猪场的繁殖猪群,最终全部淘汰该猪群。部分清群时,种公猪野毒抗体阳性立即淘汰;对有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100%进行检测,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或生产性状表现较差的立即淘汰或断奶后淘汰;对阴性后备加大补充力度,更新率达到40%以上,逐步达到伪狂犬病净化猪群的目的。DB13/T2445—201745.5净化场的确认5.5.1伪狂犬病稳定猪场完成“检测淘汰”阶段1年后,先设立哨兵仔猪,哨兵仔猪的数量为每条生产线30头猪,均匀分散在不同的猪栏。1个月后全部检测,应该为野毒抗体阴性;做2~3批猪重复试验,批次之间间隔1个月。后设立哨兵母猪,哨兵母猪占净化群体母猪数量2%~3%,或最低为10头母猪,也可固定一定数量的非免疫母猪哨兵猪,循环使用。非免疫哨兵母猪分别在配种前、妊娠后40~50天、80~90天、分娩后2周分别检测野毒抗体,其后代于断奶时(3~4周龄)全部检测,均应该为野毒抗体阴性。哨兵母猪需做2批或2次产仔周期的监测。一年内,全群公猪和母猪PRV-gE抗体阴性;疑似病例为伪狂犬病病原阴性;生产成绩正常稳定。猪群则进入稳定和维持阶段。5.5.2伪狂犬病净化猪场在进入“稳定阶段”后,在1年内监测全群种猪,所有种猪的PRV-gE野毒抗体均为阴性;且全群种猪生产成绩正常,即为伪狂犬病净化猪场。6净化场的维持6.1免疫种猪场要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合格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6.2监测6.2.1种猪群检测每年对阴性种猪群,按10%比例随机抽样,监测PRV-gE特异性抗体。6.2.2后备猪的检测在后备猪选留时进行PRV-gE特异性抗体和PRV-gB免疫抗体检测,确保转入种猪群的猪只PRV-gE抗体为阴性,PRV-gB免疫抗体水平应符合合格标准。6.3引种检疫从净化场引种,按照《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规定引进猪只。6.4病死猪的检测要及时收集病死猪及母猪所生产的弱仔猪、死胎、流产胎儿,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检测方法按GB/T18641-2002的执行。如果猪伪狂犬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则检测对应的亲本母猪PRV-gE野毒抗体,阳性者淘汰。7综合生物安全措施7.1合理的猪场选址DB13/T2445—20175按NY/T1568规定执行。7.2生产模式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及“两点式”或“三点式”的生产或饲养模式。7.3饲养管理按GB/T17824.2的规定执行,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7.4消毒措施按DB13/T991-2008的规定执行。严格做好人员、物品、用具、车辆、猪舍内外环境、以及粪便排泄物和污水的消毒。7.5无害化处理措施7.5.1病死猪及母猪所生产的弱仔猪、死胎、流产胎儿按GB16548的规定执行。7.5.2粪便按NY/T1168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7.6杀虫防蝇灭鼠措施禁止在猪场内饲养猫、犬等其它易感动物。定期开展杀虫、灭鼠、防蝇工作。7.7档案管理参考DB13/T1742-2013的规定执行。分别做好生产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进和使用记录、兽药购进和使用记录、畜禽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畜禽疾病诊疗记录、粪便及污物无害化处理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
本文标题:DB13T 2445-2017 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净化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3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