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想一想议一议在没有核桃夹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地把核桃夹碎?乌鸦可能用什么方法来吃核桃?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你在养狗时,教过狗哪些行为?哪些行为是不用教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取食行为:是指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不少动物具有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多种防御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是指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迁徙行为:是指动物季节性地更换住处的现象。领域行为:动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的生存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取食、繁殖、抚育后代。社会行为:指动物与其社会相关联的行为,动物对其它的同种个体所表现的行为。节律行为: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公鸡报晓一、先天性行为•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举例:蜘蛛结网蜜蜂采蜜亲鸟育雏针刺缩手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一先天性行为二、学习行为•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鹦鹉学舌老马识途马戏表演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资料1—蚯蚓走迷宫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学习行为电极食物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它可以靠本能爬向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从育儿袋中吃奶。资料2—母袋鼠与幼袋鼠先天性行为资料3——红雀喂金鱼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会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先天性行为资料4—大山雀喝牛奶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菜粉蝶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的植物。有人用刚从受精卵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着其他植物的叶,结果菜青虫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资料5—菜粉蝶的幼虫资料6—黑猩猩取食幼年猩猩模仿成年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成年猩猩用经验解决问题,黑猩猩摘取香蕉。学习行为资料2资料3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资料5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资料1资料4资料6资料分析问题1:对比资料1和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食物电极蚯蚓走迷宫母袋鼠与幼袋鼠合作1资料1资料2先天性行为: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学习行为: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问题2:对比资料3和4,先天性行为有那些局限性?大山雀偷喝牛奶美国红雀鸟喂鱼资料分析合作2:资料31.红雀喂金鱼,不利于红雀物种的延续,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2.如果一种生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会因为找不到食物或无法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资料4问题3:对比资料1、4、6,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有差别吗?资料分析1.上面三种动物分别属于哪类动物?2.把它们所属类群按低等到高等排序?3.你能把它们的学习能力由弱到强排序吗?环节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环节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环节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小结:一、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后天的,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概念:意义:概念:意义:基础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时间决定因素稳定性适应性存在意义生来就具有的不是生来就具有的是后天形成的由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1.观察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形成一种新的行为的过程。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3.理解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活动目的活动目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小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小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学习行为一、实验的准备1.知识的准备:学习行为的概念和意义等。2.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由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制订计划3.实验场所及时间。(1)实验动物:小鼠、仓鼠或是豚鼠(2)实验材料: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剪刀、胶带等),小鼠食物,笼子几个(配饮水装置),一包木屑(垫于笼中,用于小鼠保暖),纸、笔等记录用具。4.活动用品为什么要饿着我?我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只给水喝可不行啊!我要吃!吃!吃!二、思考问题一方面使小鼠有较强的食欲,实验效果较好;另一方面,一旦实验前开始喂食,那么就无法确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各组使用的小鼠在品种、年龄、体形上区别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为什么?•食物的气味会不会影响实验研究?•你打算如何记录小鼠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呢?二、思考问题1.按照计划准备好迷宫、小鼠和食物。入口出口三、讨论计划2.从迷宫的入口处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处放置食物。3.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或者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4.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记录实验数据。5.统计全班结果。6.分析实验数据。入口出口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时间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三、讨论计划四、操作注意事项:1.选择未经训练的豚鼠,实验前豚鼠应处于饥饿的状态。2.迷宫的隔板应高些,避免豚鼠从上方越过;通道宽度应便于豚鼠折返。3.实验观察时不要离动物太近,不要惊吓豚鼠。4.注意安全,避免被豚鼠咬伤。5.如果豚鼠很久都不能到达出口,需要适当引导使豚鼠到达出口处获得食物。6.在观察和测量过程中注意爱护实验动物。7.观察结束后清理实验台,按要求回收实验动物,并洗手。实施计划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148s106s74s尝试与错误的次数442结论:豚鼠学习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豚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假设是成立的。1.“尝试与错误”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你的实验数据与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3.如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4.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六、讨论与思考1.豚鼠的学习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达用食物来刺激走出迷宫就有食物吃熟练走出迷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学习获得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2.你的实验数据与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3.如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增加,因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4.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比一比: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雁南飞B.黄牛耕地C.狗辩主客D.老马识途2.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蚯蚓B.青蛙C.蝗虫D.黑猩猩AD3.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是()A.便于找到食物B.能够逃避敌害C.便于找到配偶D.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D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①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②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③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A自由说说你听说过“狼孩”吗?据报道,有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仍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当时只有十多岁。走近狼孩思考:既然有人教,狼孩为什么一直没有学会说一句话?从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1.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错过了很难补偿。2.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从而才能更健全地发展。认识“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启示
本文标题: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5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