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2164-2013 杂交粳稻栽培技术规程
ICS65.020.20B22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XXXXX—2013杂交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onHigh-yieldingandhigh-EfficiencyCultivationinJaponicaHybridRic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工作组讨论稿)2013-XX-XX发布2013-XX-XX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XXXXX—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起草人:马兴全、侯守贵、代贵金、于广星、陈盈、李海波、赵琦、马亮、付亮、王文选。本标准由年月日发布。DB21/XXXXX—20131杂交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杂交粳稻大棚旱育秧、整地技术、移栽技术、本田施肥管理、本田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辽宁地区杂交粳稻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种子禾谷类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8246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GB/T15792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杂交粳稻粳型不育系与偏粳型恢复系组配而成的强优势偏粳型杂交稻组合。3.2宽窄行栽培水稻插秧时所采用的宽行距与窄行距间隔栽培的方式。3.3浅-湿-干间歇灌溉DB21/XXXXX—20132浅-田间灌溉水层3cm~4cm;湿-浅水层逐渐消逝至自然落干,土壤呈饱和湿润状态,含水量95%左右;干-稻田地表见白,脚窝已无水,土壤0cm~5cm深含水量80%以下,呈半饱和状态,循环交替间歇灌溉。4品种选择选用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多抗的杂交粳稻组合。5大棚旱育秧5.1壮秧标准5.1.1机插秧秧龄30d~35d,叶龄3.0片~3.5片,株高14cm~16cm,单株茎基部宽2.2mm~2.6mm,百株鲜重15g~17g,干重3.8g以上。5.1.2人工插秧秧龄35d~40d,叶龄3.5~4.5片,株高15cm~18cm,单株茎基部宽2.5mm~3mm,百株鲜重20g以上,干重4g以上。5.2种子处理5.2.1种子质量要求种子达二级以上标准,纯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发芽势80%以上。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5.2.2晒种选晴朗天气,在背风向阳处将种子摊开至3cm~4cm厚,每天翻动3~4次,晒种2d~3d。注意操作时不要擦伤谷壳。5.2.3浸种消毒用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或咪鲜·杀螟丹,按说明用水稀释进行种子消毒。浸种时间:水温18℃~20℃浸种60h,水温12℃~15℃浸种72h~96h,水温10℃~12℃浸种144h。每天早晚要各翻搅一次。水温最好保证在15℃以上,否则消毒效果不好。5.2.4催芽将种子捞出控干水后堆放在催芽室内,同时利用加温设备进行加温,提高种堆温度。当种堆温度上升到30℃~35℃时种子开始破胸,此时要翻动种堆,每隔2h~3h翻种一次,并进行温度控制,使种堆内温度稳定在20℃~25℃之间。种子催芽以种子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0.2cm为宜。催芽24h~48h后,当95%的种子破胸时应停止催芽,将种芽摊开,降温晾芽。待种子表面风干,种温与气温相同时即可播种。5.3配制营养土DB21/XXXXX—20133育苗前要准备足够富含有机质且偏酸的营养土,pH值为4.5~5.5、有机质在4%以上。营养土成份及配比:①无盐碱无草籽的园田土或旱田土,占营养土的55%。②优质腐熟的过圈粪(猪粪或牛粪),占营养土的40%(若用鸡鸭鹅羊粪不超过10%)。③优质草炭5%。④壮苗剂(按说明书使用)。分别将四种成份过筛后,按比例混拌均匀即可,每盘需营养土4.0kg。5.4播种5.4.1播期辽宁地区4月上、中旬开始播种。5.4.2播量机械插秧,每盘播种粒数4000粒,千粒重25g左右品种,播干籽100g~110g;小于24g品种,播干籽100g左右;大于26g品种,播干籽110g~120g。手插秧每盘播干籽25g~30g。5.4.3摆盘置床之间以及置床与大棚两边都留有30cm左右的作业道。秧盘顺大棚方向横摆或竖摆都可以,横摆一排为5盘,竖摆一排为10盘,秧盘要摆齐,靠紧,置床不平的要用细土找平,保证盘底部与置床紧密接触。5.4.4播种方法机械自动化流水线播种,一次作业完成装土、浇水、播种、覆土过程。每盘装土大致3.0kg,厚度保持在2.5cm左右,浇水后盘内营养土全部润透,盘底部稍有渗水。覆土厚度0.5cm,种子盖严不外露。5.4.5封闭灭草每667m2秧田用60%丁草胺乳剂175g对成300倍液喷施,或用丁扑粉剂封闭灭草,按照说明书使用,防止产生药害。苗床除草也可采用茎叶处理法:在秧苗1.5叶期,在稗草、阔叶草2~3叶期,选晴天,每100m2苗床用10%氰氟草酯乳油7.5ml~9ml+48%苯达松乳油25ml,加水6~10kg茎叶喷雾。农药使用要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5.4.6覆盖地膜除草剂封闭后,要覆盖地膜或无纺布,以保证出苗所需的温度和湿度。5.4.7苗期管理a)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d~9d。棚内以保温为主,温度保持在32℃以下,最适温度25℃~28℃。80%的秧苗第一叶露尖时撤出地膜。b)第一完全叶伸展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5d~7d。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30℃,适宜温度25℃~28℃。床土过干适量喷浇补水。c)离乳期。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两个叶龄期,历时约10d~14d。防止后期温度突然升高导致青枯病发生。最高不超过28℃,适宜温度20℃~25℃,水分不足适量喷浇补水。d)移栽前准备期。适龄秧苗从移栽前2d~3d开始,适当蹲苗壮根。并根据苗情,可适当追施硫酸铵20g/m2,硫酸锌5g/m2。5.4.8苗期病害防治DB21/XXXXX—20134防止苗期青枯病和立枯病的发生,一是调整好温度防止秧苗徒长,二是用好药剂进行防治。在1.5~2.5叶期,及时用3%的恶甲水剂500g,对水200倍,喷洒200个秧盘,预防病害发生。6整地技术不经过秋翻和春翻,在移栽前稻田原茬撒施底肥,灌水泡田,经过24h或稍长时间,田间水层深度3cm~4cm达到田间陷脚的程度,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把土块、稻茬打碎,然后用手扶拖拉机耙地,拉板找平,要求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7移栽技术7.1移栽期一般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5℃即可移栽。品种生育期长,应适当提早移栽,生育期较短则可适当晚栽,辽宁于5月中旬为移栽适期。7.2移栽密度大穗散穗型组合,采用宽窄行栽植方式,要适当稀植,密度(40cm+26.6cm)×16.6cm,每穴2~3苗;紧穗型组合移栽密度以30cm×16.6cm~20cm,每穴2~3苗为宜。7.3插秧质量机插秧要求:早、密、浅、正、直、满。早:适时抢早;密:保证田间基本苗数;浅:插秧深度在2cm以内;正:秧苗栽得正;直:插行要直;满:池内要插满插严。手插秧要求:浅插,以不倒为原则,深不过寸;每穴苗数、行距、穴距要均匀一致。8本田施肥管理紧穗型组合总氮施用量为13.7kgN/667m2(相当于65kg硫酸铵或30kg尿素),散穗型组合应为12.6kgN/667m2(相当于60kg硫酸铵或27kg尿素)。施肥比例为底肥:蘖肥:穗肥=3:5:2。肥料应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8.1底肥每667m2施4.1kgN(9kg尿素)、磷酸二铵10kg、氯化钾或硫酸钾7.5kg、硅肥40kg。撒施后结合旋耕进行深施(有条件地区可施用农家肥1000kg~1500kg/667m2)。氮肥占总氮量的30%左右。8.1蘖肥移栽返青后,追施4.1kgN/667m2(9kg尿素),占总氮量的30%,硫酸锌肥1kg~1.5kg/667m2;保蘖肥一般在6月15日~20日,施2.7kgN/667m2(6kg尿素),占总氮量的20%左右。8.3穗粒肥出穗前25d左右,7月10日~20日,施2kgN/667m2(4kg尿素),占总氮肥量的15%左右,对于大穗型组合则一定要控制穗肥;粒肥根据长势、天气情况酌情施用,一般在齐穗后,施0.7kgN/667m2(1.5kg尿素),约占总施肥量的5%,氯化钾或硫酸钾5kg/667m2。8.4根外追肥灌浆初期,每667m2用尿素1kg加磷酸二氢钾100g~150g对水30kg喷雾,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9本田水分管理DB21/XXXXX—20135水分管理采用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9.1插秧至分蘖期水分管理9.1.1寸水插秧插秧时采用浅水,一般水层要保持3cm左右。9.1.2浅水分蘖返青后实行3cm浅水活灌,并适时进行短期排水露田,分蘖盛期灌溉以湿为主。9.1.3够苗晒田田间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20万~22万/667m2的90%时,开始由轻到重逐渐晒田。晒田应掌握适度,一般以不陷脚,有微裂,冒白根为宜。盐碱地要保持水层切不可断水晒田,以免返碱。9.2穗分化期浅湿干间歇灌溉,灌一次水维持3d~4d水层,待水层自然落干,田间保持湿润状态时,及时灌下一次水,这样反复进行下去。9.3抽穗扬花期浅水勤灌,田间保持3cm~5cm水层。9.4灌浆结实期乳熟期灌溉以湿为主,灌水后自然落干1d~2d,再灌下一次水;蜡熟期,灌溉以干为主,灌一次水自然落干3d~4d,再灌下一次水。一般在黄熟期停水,即齐穗后40d左右,或收割前7d~10d停水为宜。盐碱地不宜停水过早,否则造成土壤返盐,植株早衰,导致减产。10病虫草害防治农药使用要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10.1主要病害防治10.1.1稻瘟病稻瘟病防治依据GB/T15790的规定。10.1.1.1农艺措施选用高产品种,按抗源轮换种植;合理施肥,适当减少氮肥量,增施有机肥、磷钾硅肥;浅湿干节水灌溉,防止深水漫灌。10.1.1.2化学防治防治苗瘟和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特别是急性型病斑出现时,应立即喷药防治,发病中心要连续用药几次。防治穗瘟,应在破口前2d~3d用药一次,隔7d~10d根据天气情况再用药一次。每667m2可选用40%富士一号乳油75ml~100ml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对水50kg~75kg喷雾。DB21/XXXXX—2013610.1.2白叶枯病10.1.2.1农艺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浸种时,可用中生菌素100倍液,升温至55℃,浸种36h~48h后催芽播种;加强水层管理,浅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分蘖期排水晒田,秧田严防水淹。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让病菌与种、芽、苗接触,清除田边杂草。10.1.2.2化学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喷洒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用药100g/667m2,对水50kg,用噻枯唑防效不佳时,可在施用噻枯唑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三氯异氰脲酸2500倍液,防效明显提高。也可在5叶期和水稻移栽前5d,用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用量为25g~50g/667m2,对水50kg喷雾。10.1.3纹枯病纹枯病防治应依据GB/T15791的规定。10.1.3.1农艺措施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硅肥。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10.1.3.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5%井冈霉
本文标题:DB21∕T 2164-2013 杂交粳稻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5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