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知识·整合建构考点一-2-考点二-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考点二-4-对点训练1.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也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B.准确翻译了赫胥黎的原著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赫胥黎主张生物界的自然选择,严复却将其主张扩展到社会领域,强调适者生存,这适应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严复对赫胥黎的本意有所改变,故B项错误;严复的思想没有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C项错误;严复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5-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不同点所处时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开展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任务反对封建压迫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是否形成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影响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全面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深远影响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6-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不同点局限方面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了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没有同劳动人民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西方文化持绝对肯定的态度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内容两者都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性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作用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7-对点训练2.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7年初时,俄国十月革命还未发生,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取得明显的实践成果,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中“中国似可缓于欧洲”不能说明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只是认为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高考模拟-8-批判借鉴——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题型特点】此类题型是高考能力考查的较高层次,往往独立设计题目或者是材料题中设问的最后一问。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向:(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本类题型综合了这两个考查方向,即选定多个观点中的一个观点或者只围绕一个观点,组织史实来论证所选定的或者给定的这个观点。常见设问类型有三种:(1)多个观点任选一种观点论述。(2)根据所给材料提取1—2个信息并进行论证。(3)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写一篇短文。高考模拟-9-【解题模板】(1)归纳观点:阅读所给材料,概括归纳材料中包含几种观点。(2)选定观点:如果是两个以上观点的,要选择其中一个。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选定观点时要直接明了并要指出观点,不能出现不选定观点而直接论证的现象。(3)论证观点:在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观点,以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4)组织答案:“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格式:观点——论证——结论(观点)。高考模拟-10-押题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也即如何从中国“国性”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建立中国“独立之文明”的问题。——摘编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陈独秀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高考模拟-11-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阐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批判尊孔复古逆流,提出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照搬西方文明的主张。杜亚泉针对此文化倾向,提出了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和学习西方文化的不足,提出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外来文化进行一定融合。尽管杜亚泉的观点不利于彻底地摧毁封建传统文化,但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文明的新发展。高考模拟-12-示例二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整合观更适合当时中国的需要。阐述: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中西方文明都有各自的优点,因而中国并不可能照搬西方近代文明;杜亚泉正是针对新文化运动者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而照搬西方文明的现象,提出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观;此观点主张将中国文化的优点与西方文明的长处相结合,不仅能弥补中西文化的不足,也能促进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因而更适合中国的发展需要。(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知识 整合建构12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课件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