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1687-2012 无公害反季滑子菇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0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687—2012无公害反季滑子菇生产技术规程2012-12-19发布2013-01-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687—20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平泉县食用菌办公室、平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丽波、白中龙、杨涛、张宝军、王会森、林柳青、梁希晨、李忠民、王淑芬。DB13/T1687—20121无公害反季滑子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反季滑子菇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生产记录。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无公害反季滑子菇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滚膜法将接种完毕的菌袋横排摆放,随摆随在上面覆盖宽度大于或等于45cm的地膜,将接种点压住,防止菌种失水的方法。4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规定。5栽培基质5.1要求栽培基质应符合NY5099规定。5.2主料采用以阔叶树木的硬杂木屑及杨树、柳树、桦树等带锯锯沫。5.3辅料有机辅料常采用麦麸等。无机辅料常采用石膏等。DB13/T1687—201226栽培技术6.1栽培时间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适时栽培。冀北地区一般选择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播种,第二年3月下旬码垛催蕾,出菇期为4~12月。6.2菌种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市场需求的中低温型品种,如“早丰112”、“早生2号”等品种。菌种应选择菌丝洁白、健壮、无污染的适龄菌种。6.3栽培设施菇棚建设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环境卫生的地块。一般菇棚可按南北走向建高3.5m,宽8m,长50m~80m的塑料拱棚,或建高3.5m,宽7.5m,长60m~80m的日光温室,设施内用钢筋、钢管为骨架或菱镁材料大棚骨架搭设。拱棚外用两层塑料布、一层厚棉毡或草帘等保温。6.4栽培工艺流程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码垛开袋→出菇管理→采收。6.5培养料配制6.5.1配方干粗木屑51%、干细锯沫30%、麦麸18%、石膏1%。6.5.2含水量培养料按配比搅拌均匀,含水量达58%~62%。6.5.3物料准备6.5.3.1菌袋:选用规格为15.5cm×55cm或18cm×55cm或17cm×35cm,厚度0.05cm~0.055c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菌袋。6.5.3.2打孔棒:长18cm,直径2cm。6.5.3.3其它物品及药品:装袋机,灭菌锅,胶手套,气雾消毒剂,高锰酸钾,75%酒精等。6.6装袋装袋技术要点如下:a)培养基质一定要充分搅拌,达到均匀一致。拌好的料不可长时间存放,防止料堆内因微生物繁殖而发热变酸;b)装好的菌袋要求紧实、挺直;c)装袋时不能礅,不能摔,不能揉,要轻拿轻放;d)及时细心检查菌袋是否有破孔,发现后立即用胶带纸粘上;e)装好的菌袋要及时进行灭菌,以防止时间过长培养料变酸。6.7灭菌DB13/T1687—20123通常采用常压湿热灭菌方式进行菌袋灭菌。灭菌技术要点:a)锅炉规格大小及产汽效能与一次性灭菌的培养基料袋数量相匹配,实际生产中一次灭菌3000~5000袋配备70或80型高效节能灭菌锅炉一台;b)灶内底层袋料温达100℃时,开始计时,连续保持20h以上才可达到灭菌要求;c)灶内料温达100℃之前阶段,应加大火力,尽快使料温达到100℃。通常生产中在8h之内达到100℃;d)灭菌完毕后,当料温降至75℃时趁热出锅。6.8接种待料温降到20℃以下时,建造接种帐或转入接种箱内进行无菌接种。接种前,接种帐(接种箱)首先提前用消毒剂熏蒸消毒,消毒剂通常选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或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消毒药品,使用方法和剂量充分参照产品说明书;接种工具和菌种也要用75%酒精等进行消毒,接种时要求做到堵实菌穴,并偏高些,接菌迅速,接种时多采取滚膜法封好菌穴口。6.9发菌6.9.1菌袋摆放接种后的菌袋堆放方式可根据气温和发菌情况而定。低温季节,室(棚)温度低于10℃时,为提高堆温,可将菌袋菌坑朝上顺码式摆放,垛高不大于10层。随着温度升高,为使菌垛通气好,应采用“#”字或“△”形摆放,排与排间留有通道。6.9.2菌丝萌发定植期控制袋内温度10℃~1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55%~65%,并且结合通风管理。尽量做到恒温养菌,一般每隔7d~10d检查翻垛一次,一经发现有杂菌的菌袋要及时防治,严重时要清出埋掉。6.9.3菌丝生长蔓延期菌丝萌发定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温度适宜,最快每天生长3mm~5mm。控制袋内温度15℃~20℃,加强室内通风管理,发菌期间可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进行刺孔增氧,当菌丝生长缓慢,边缘纤细、颜色发黄时可进行刺孔补氧,在菌丝圈向里1.5cm处刺2~4个孔,深度1cm~1.5cm。如果菌袋装的较松或含水量偏低的可少刺或不刺孔。6.9.4发菌成熟期当菌袋发满由白逐渐变成浅黄色、黄色的菌膜时,才达到生理成熟,完成转色大约需20d~30d。6.10出菇6.10.1场地准备菌袋开袋前,棚内用气雾消毒剂薰蒸消毒,然后再用石灰撒施地面。6.10.2码垛开袋将转色后生理成熟的菌袋码垛出菇,码垛开袋有三种方式:a)一般使用18cm×55cm规格的菌袋,可采用码“#”字垛的方式出菇,码好垛后将袋的两端塑料割掉,从两端出菇;b)一般使用17cm×35cm规格的菌袋,可采用顺排墙式两端出菇;DB13/T1687—20124c)使用15.5cm×55cm规格的菌袋,可采用层架式出菇方式,此方法需将菌袋接种点一面的塑料割掉1/4,表层出菇,留下3/4托住菌袋置于层架上。6.10.3催蕾期增加湿度:向袋上、空间喷水,本着少喷勤喷的原则,使菌袋含水量达到65%~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喷水时要结合通风。原基分化至小米粒大小时,袋上减少喷水量,此时以保湿为主,温度控制在15℃~18℃。6.10.4幼菇期滑子菇长至0.5cm,可向袋上喷水,要轻喷,喷水量以保证滑子菇生长所需水份,结合喷水要及时进行通风。棚温保持在12℃~18℃为宜,空气相对湿度90%~95%以上,水温10℃~20℃适宜。6.10.5采收采收标准根据市场要求而定,鲜菇采收时,用手按菇根轻轻旋转拔起,不要将培养料带出。及时清除死菇、残根等杂物。7病虫害防治7.1原则常见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7.2农药的使用防治病虫用药应满足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及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规定。7.3常见病害及防治7.3.1常见病害主要有绿色木霉、青霉、根霉、粘菌等杂菌。7.3.2预防措施7.3.2.1切实搞好环境卫生,作好菇棚、地面、工具、器具消毒。7.3.2.2严防培养料带菌,必须做到灭菌彻底和无菌条件下接种。发菌时适温培养,最高不超过25℃,并加强。7.3.2.3菌种使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适龄良种。凡退化、老化、杂菌污染的菌种均应淘汰。7.3.2.4培养料中,按比例添加麦麸、石膏等营养物,不宜过量或过低。7.3.2.5对出现病害的菌袋,不提倡使用农药,可通过温度、湿度及通风来控制,当病害面积超过2/3,并且较严重时,可进行掩埋或发酵后生产草腐菌。7.4常见虫害及防治7.4.1常见虫害DB13/T1687—20125主要有菇蝇和菇蚊等。7.4.2防治措施7.4.2.1搞好环境卫生,菇根、烂菇及废料要及时清除,并远离菇棚。7.4.2.2菇棚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杜绝虫源。7.4.2.3菇棚内经常撒石灰粉,以灭菌杀虫。7.4.2.4出菇以后只能采用黑光灯、黄板、防虫网、灭蝇灯等物理办法除虫。8生产记录8.1生产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乡镇、村、园区、户名、生产品种、生产数量、基地编码、产前投入品记录(包括投入品的名称、数量及来源等)、生产日期、配方、日常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技术依托单位、记录人、园区负责人等。8.2生产记录保存时间一般生产户的生产记录要保存两年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13T 1687-2012 无公害反季滑子菇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0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