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课件
主题四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纵向专题贯通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遭受欺凌(1)侵华历程时空定位国际形势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影响19世纪40—60年代工业革命后,列强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国门的手段。(2)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3)列强以相互勾结为主。(4)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等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纵向专题贯通时空定位国际形势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2)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3)侵华的主要格局: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纵向专题贯通时空定位国际形势阶段特征侵略战争结果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转嫁危机(1)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2)侵华的主要格局:从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日本侵华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近百年反侵略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纵向专题贯通(2)结果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尊严。列强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和屈辱,必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无论是清政府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抗列强侵略的胜利。③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阶级和政党都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够取得反抗外国侵略与霸凌的胜利。④建立各个阶级、阶层的统一战线,全民族通力合作,同仇敌忾,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⑤民族利益、国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对于胆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核心利益的行为,必须给予坚决地回击。纵向专题贯通(2019辽宁沈阳育才学校高三模拟)下面是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中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伤亡情况表。由此可见()▶对点训练1·1894/7/25—1895/5/301895/5/31—1895/11/30合计战死736人396人1132人伤死228人57人285人病死1658人10236人11894人自杀25人152人177人合计2647人10841人13488人负伤1584人疾病2174人刑罚36人合计3794人纵向专题贯通A.技术进步使现代战争异常惨烈B.医疗卫生条件决定战争胜负C.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D.腐败落后让清政府葬送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列强侵华战争。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斗争,主要是反割台斗争。根据图表中数据“1895/5/31—1895/11/30”日军死亡者合计“10841人”,而“1894/7/25—1895/5/30”日军死亡者合计“2647人”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远比政府军对外作战造成的敌人伤亡人数要多得多,反衬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D项正确。纵向专题贯通2.近代民主体制——在实践中走向光明(1)实践历程体制类型政治实践结局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由于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再加上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很快失败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没有达到清政府维护统治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以及力量的弱小,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之手纵向专题贯通(2)规律认识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君主立宪制度还是民主共和制度都不可能成功。②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最广大阶层的利益,建立人民民主制度。④从近代民主政治实践的历程看,经历了从帝国到民国、从臣民到国民、从君权神授到主权在民的变化。体制类型政治实践结局人民民主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纵向专题贯通(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三次事件所产生共同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主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新旧三民主义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理论的影响;包括解放战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因此中国民主进程体现出西方思想中国化的特点,故D项正确。▶对点训练2·纵向专题贯通3.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1)“朝贡体系”:从明清之际到近代初期。“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观”,即中国是“天朝上国”的国家定位。在该外交体系下,形成了“朝贡——册封”的外交模式。“朝贡体系”使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该外交体系的实质是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为近代外交。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与契约意识。纵向专题贯通(3)“独立自主的外交体系”:随着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要求清除不平等条约,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使中国逐步摆脱了在外交上的屈辱地位,以平等、独立的姿态活跃于世界舞台。纵向专题贯通(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一模)下表是清末驻外公使新旧人才变化情况。▶对点训练3·类别年份新式人才(位)旧式人才(位)新式人才所占比例(%)1895142019002529190563671910828019118280该表表明()A.新式教育培养了大量外交人才B.清政府重视推行西式教育C.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程度提高D.洋务派控制了清政府外交纵向专题贯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旨在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新式教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清政府重视西式教育,故B项错误。表格反映清末驻外公使新式人才所占比例上升,说明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程度在提高,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已经破产,故D项错误。19世纪中期—20世纪前期世界形势对中国政治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中国人民开始了抗争与探索。①社会性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抗争斗争:农民起义从高潮到失败③列强关系:各种侵华势力从对抗到相互勾结。④阶级关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⑤权力结构: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的地位上升。(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①社会性质: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列强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③抗争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掀起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④列强关系:各种侵华势力形成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3)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进入列强混战局面。①中国革命: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进入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列强侵华: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逐渐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4)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①中国革命:英美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②列强侵华:英美等国与国民政府重新签订条约,废除了许多在华特权。③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2019安徽合肥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A.宗教信仰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D.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题干中“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不是宗教信仰和启蒙思想,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西方列强生产的商品,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导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西方商品由于物美价廉,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故C项正确;民主制度在当时没有成为近代中国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故D项错误。▶对点训练4·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四 痛苦转型——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6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