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读书:目的和前提一、识作者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伴读]①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隐逸诗人。何为“隐逸”?不寻求认同为“隐”,自得其乐为“逸”。二、知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②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伴读]②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三、明文体随笔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③。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伴读]③随笔,顾名思义,随手下笔。大家也要记得时常随手下笔,将会才思滚滚。四、拓知识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④[伴读]④“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颁奖理由。五、理基础1.记字音ài①狭隘.()②跋.涉()③闲暇.()④沉浸.()⑤慰藉.()⑥麻痹.()⑦强.迫()⑧孜.孜不倦()⑨一摞.()⑩论.语()○11卷帙.()○12臻.()○13戕.害()báxiájìnjièbìqiǎngzīluòlúnzhìzhēnqiāng2.识字形bá跋涉①跋()拔()祓()②隘()溢()谥()③帙()佚()④僵()疆()bá拔掉fú祓除ài狭隘yì洋溢shì谥号zhì卷帙yì佚名jiāng僵死jiāng边疆3.辨词义(1)教养·修养[辨词]“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也指教育培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选词]①一个富有_____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②任何的艺术______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渐锻炼和培养的。(2)心智·心志[辨词]“心智”强调的是“智”,智慧。“心志”强调的是“志”,意志。[选词]①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______成熟才可以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②不管家境如何,录取如何,磨砺______不可少。教养修养心智心志4.积成语[语境呈现]①勤读报,会读报,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②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望洋兴叹....。③在那些年中,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用业余时间到大英博物馆读书。④考上大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如果不继续刻苦学习,仍然不能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⑤神秘而迷人的九寨风光令人心驰神往....。[释义]①息息相通:②望洋兴叹:③孜孜不倦:④一劳永逸:⑤心驰神往: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上图书馆一、识作者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⑤,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伴读]⑤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二、知背景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⑥[伴读]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路书香为伴吧。三、理基础1.记字音yì①教益.()②音讯.()③高耸.()④苍穹.()⑤白炽.灯()⑥间.隙()⑦覆.盖()⑧吟啸.()xùnsǒngqióngchìjiànfùxiào2.识字形①愉()瑜()②链()涟()③讯()汛()④炽()帜()yú愉快yú瑕瑜互见liàn锁链lián涟漪xùn音讯xùn汛期chì炽热zhì旗帜3.辨词义(1)消磨·消耗[辨词]“消磨”指逐渐消耗,磨灭;也指消遣,打发时光,浪费时光。“消耗”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选词]①我有更多的时间留在那个坟墓一般的房间里,拿一些破书来______光阴。②一夜晚的烟酒和激动______了她不少的精神。(2)钟情·衷情[辨词]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多指爱情)。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选词]①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______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②究竟是什么鸟在那树林里,唱着,唱着,唱着,好像在叫唤什么,好像在诉说什么,下雨了也不停,对山野倾诉_______。消磨消耗钟情衷情4.积成语[语境呈现]①一灯如豆....的夜晚,挡头山周围的一切都已隐没,只有土屋的窗前透着一点灯光,油灯下看书恍惚觉得在享受文人生活。②其实经济发展趋势、国际局势的演变并不神秘,即使是普通读者,能用心读完这本书,也会豁然开朗....,一定会明白许多逻辑关系以及学会对一些信息的解读。③夏朝的真实性无论从考古还是文献都无法确认,开封曾是夏朝都城的说法更是牵强..附会..,深挖夏文化,无非就是在“旅游经济”方针下,追求经济利益和GDP的一种手段。[释义]①一灯如豆:②豁然开朗:③牵强附会: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任务群构建与探究文本构建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文章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结构图示主旨归纳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由表及里,透视内涵——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及作用任务导引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任务设计1.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回答问题。(1)黑塞在文章开头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从“具体目的”和“精神和心灵完善”的区别入手分析。答案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也就是说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2)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答案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3)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答案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4)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答案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2.阅读《上图书馆》,回答问题。(1)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答案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2)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答案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3)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答案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4)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答案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3.(拓展延伸)请揣摩下面的语句,探究其蕴含的深刻内涵。理解此类句子时,特别要注意运用修辞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句子,要从本体入手思考。(1)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答案享受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精神(或心灵)追求。(2)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答案关键的地方要写得满篇生色;结尾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3)请分析下面画线句子的含意。寓言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它更喜欢到儿童刊物那里去做客。等小说、童话都坐定之后,它才找一个角落悄悄坐下。答案常常是在小说、童话都登完后,寓言才被登载在空出的不显眼的位置。任务探究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探究文本内容任务导引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本课所选两篇文章用轻松自由的笔触,写下求学读书的回忆与感悟。学习时要注意文中关于读书的名句,体味读书的氛围与乐趣。任务设计1.本课两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乐趣,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答案黑塞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对书籍内容的领悟来写自己对阅读的选择的。在少年时代,黑塞先是把显得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因为这两部书的吸引,黑塞开始阅读之前几乎看不懂的书,如巴尔扎克的作品。又过了若干年,黑塞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译本,如“中国丛书”(《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吕氏春秋》和《中国民间童话》),还有中国的抒情诗和中国通俗小说。而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
本文标题: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8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