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指导意见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时空定位线索1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贸易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线索2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线索归纳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呈现考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必备知识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3)秦汉: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隋唐: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②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5)宋元:繁荣。a.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四川地区出现纸币“③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b.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进一步繁荣。a.城镇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b.区域间④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增大。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构图解史古代商业的发展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位置、时间政府监管发展表现宋朝以前a.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b.按时开市、闭市官府设⑤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都城长安设⑥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a.城市中⑦坊市界限被打破b.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2)城市发展a.北方:长安、⑧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b.南方:临安、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⑨扬一益二”的说法。构图解史古代中国“市”“坊”的发展演变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a.西汉: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b.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⑩市舶使管理。c.宋元: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 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d.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a.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b.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c.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清朝时期 渐趋萎缩。概念阐释广州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教材补遗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史论拓展】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史料实证】合作探究史料二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中国古代商业史》史料三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读史提示(1)史料一解读时主要从商业区域、经营方式等方面理解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一是说明了宋代城市商业区域扩大;二是说明了宋代商业经营时间、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2)史料二解读时注意从市镇出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等方面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3)史料三解读时注意从商业观念、商人地位变化等方面理解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思考据史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工商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提示①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②商业观念有所改变,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③地域性的专业性商业市镇大量出现。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史论归纳】(3)市场不断繁荣。汉唐时期对“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唐长安的市已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到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盛。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对外贸易发达。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王鸿《扬州散记》【史料实证】史料二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史料三北宋东京城布局图读史提示(1)史料一解读时从扬州地理位置、物产丰富等角度说明唐代扬州城市发展的原因。(2)史料二解读时紧扣唐代对商业的严格管理制度,说明唐代城市管理的特点。(3)史料三为城市布局平面图,读图获取信息,从宋代城市布局变化的角度理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功能的促进作用。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二、三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到宋代有何变化?提示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宋代市坊界限打破,不受时间限制。(2)根据史料三可知,中国古代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理念?提示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提示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城市功能上,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时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史论归纳】(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变化。1.(2014山东文综)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考点集训C答案C茶、桑、药材等均属于经济作物,茶户、桑户等称谓的出现说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反映出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2.(2018海南单科)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答案D据题干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当时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D项。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与奢靡之风无关,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C项错误。3.(2017江苏单科)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A答案A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材料信息表明,汉武帝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中央,这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故A项正确。B项本身表述有误。铸币权收归中央并不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故C项错误。D项混淆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考点二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必备知识1.土地制度(1)商周的井田制a.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b.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①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大量②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b.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③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c.法律确认: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④封建土地私有制。(3)土地兼并问题a.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b.抑制兼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⑤均田制。明朝政府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构图解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周及之后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⑥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a.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⑦重农抑商”,提出农本商末。b.西汉:实行货币官铸、⑧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c.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⑨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构图解史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教材补遗“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⑪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⑫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⑬资本主义萌芽的滋
本文标题:(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16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8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