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第1讲议论文三要素[2019·滨州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要善于“折叠”自己陈大昊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做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④。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炼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考点:论点-分析概括论点】[答案]要善于“折叠”自己。[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看标题,文章的标题“要善于‘折叠’自己”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二看内容,文章开头用白纸不同的“折叠”产生不同结果的事例,引出“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然后②③④⑤段分别从“折叠”的不同方面分别阐释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得出结论“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2.第②③④⑤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答案]“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论点的能力。阅读第④段列举计算成功率的事例和道理阐述,我们可以筛选出这是论述“坚持”的,而这“坚持”是“耐心”的,仿照其他段落的句式,我们就可以归纳出本段的分论点是:“折叠”是耐心的坚持。3.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案]举例论证,列举红军长征史上“四渡赤水”这一具体战例,用“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的结论,证明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要善于‘折叠’自己”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常见答题思路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本题列举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最后取胜的事例,论证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请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考点:论据-补充论据】[答案]略。所填论据应具备以下两点要求:①属于事实论据(有对事实的概括叙述)。②能够证明“‘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本段文字主要论证“‘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分论点,补写的论据必须扣住“生动的重复”这一关键点,比如运动员的动作重复、舞蹈家的动作重复等,只要举例典型,有代表性即可。技法精讲考点一论点角度1分析概括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常见题型】1.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4.本文第×段表达了什么观点?【答题思路】1.中心论点特点:(1)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是明确的判断;(3)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4)具有概括性,很少带修饰性词语。2.从以下角度入手:(1)看标题。有的题目充当中心论点。(2)看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3)看结尾。末段归纳全文的总结性句子。(4)看关键词。找提示性的词语,如“总之、可见、这样、所以、因此、由此看来”等。(5)找关键句。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概括句,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6)看分论点,自己概括。找出关键词语或分论点,进行概括,一定要观照全文,不要断章取义。3.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每段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第三”;而中心论点是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4.要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是文章论述的话题,不是某种观点。角度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题型】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作用)。【答题思路】1.拟写议论文题目(1)通读文章内容,文章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进行阐发的,所以可以直接以中心论点作为标题,一般是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2)可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或要求,以及文中的关键句,选用与中心论点相关的短语或论题为标题,如以论述事物之间关系的并列短语,或者是以含有“谈、说、议”等字眼的论题为题目。2.标题含义和作用,一般可从内容与表达效果两方面着手(1)内容上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论题),或是明确了文章论点。(2)表达效果上主要有三种情况:①运用比喻、拟人,或化用诗句、成语,生动形象地提出了论点;②运用问句(设问或疑问),设置悬念,引发思考;③运用逆向思维、另类思维或奇异想象,激发阅读兴趣。【小贴士】议论文的题目可以表明论题,也可以表明论点,一般情况下表明中心论点。如果用论题作题目,论题前面要加上“小议”“论”“谈谈”等字眼。【答题模板】(1)拟写标题:中心论点(论题)。(2)标题点明了中心论点……,引出了论题……;标题运用了……,生动、新颖(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专练】《满分训练》第一题1小题、第七题1小题、第八题1小题、第九题1小题、第十一题1小题、第十二题1小题。考点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题型】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答题思路】1.举例论证语言标志:常常用“如”“比如”等语言标志。作用(答题模式):举出××的例子来论证××的论点(如果是论证分论点则写它的分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服力。或举出××的例子,真实可信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有的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道理论证语言标志: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提示,如“某某曾说过”等。作用(答题模式):引用××的话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3.比喻论证语言标志:句子包含本体和喻体。作用(答题模式):把××(论点)比作××(喻体)来展开论证,证明了××观点,使论点更加鲜明生动、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语言标志:一是运用“反之”“但是”等词语;二是运用反义词。作用(答题模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了……,强调了……的观点,使论点更鲜明突出。【考点专练】《满分训练》第一题2小题、第二题3小题、第三题2小题、第六题1小题、第七题3小题、第八题2小题。考点三论据角度1分析论据【常见题型】1.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2.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第×段中有一个论据不合适,请找出并说明理由。4.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答题思路】1.概括事实论据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2.分析论据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论点。答题时要答出直接证明的论点,这个论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答题格式】论据的作用=论据类型+概括论据+作用+论点。(1)事实论据:这是事实论据,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据:这是道理论据,引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3.论据应该放在哪段或哪则材料合适(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分析材料,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3)将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材料观点与中心论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可以作为全文的论据,根据论证思路安排其位置即可,找与之表达相近的段落中放置;材料观点与分论点(即文章某个段落中的观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仅能作为这一段的论据,放在这段论点前后均可;如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分论点都不相同或没有联系,则表明该材料不能作为这篇文章或某一段的论据。角度2补充论据【常见题型】1.模仿第×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2.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论据。3.请为第×段补写一个论据。【答题思路】1.明确题干要求,是补充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2.明确中心论点,补写的论据一定要与论点一致。3.补充事实论据:能很好地证明论点;事例有代表性,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表述力求简洁,有概括性,字数不宜太多;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编造。4.补充道理论据:能很好地证明论点;所写的名言、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答题模板】人物+事例+简短评价。【考点专练】《满分训练》第七题5小题、第八题4小题、第十二题3小题、第十三题2小题。第2讲把握思路理解内容[2019·宿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谈谦虚朱光潜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
本文标题:(全国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14 议论文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9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