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高频命题点二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高频命题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高频命题点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的迅速发展。线索一: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线索二:经济上,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历史概念区别联系雅尔塔体系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继建立和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切非军事的敌对方式(2019江苏押题预测卷)下面是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漫画中分别描绘了“苏联眼中的美国”(左图)与“美国眼中的苏联”(右图)。这两幅漫画表明 (A)A.战略猜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B.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和中国C.媒体舆论体现双方国家利益D.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答案A由漫画信息看出,苏联认为美国正在极力拉拢其他国家,力图建立单极世界,美国认为苏联正在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基于这样的战略猜忌,双方开始争夺势力范围,从而加剧国际局势的动荡,A项正确;材料并未单独指出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和中国,B项错误;媒体舆论以相对客观中立的视角分析了两国的心态,并未体现双方的国家利益,C项错误;材料客观地体现了美苏对对方的猜忌,不是妖魔化对手,D项错误。高频命题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1.(2019江苏苏北三市1月)1961年4月,赫鲁晓夫说:“我们确信美国人绝不会容忍卡斯特罗政权的存在……在美国对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干涉的威胁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有义务尽一切可能来保护古巴……成为其他拉美国家的一个现实榜样。”苏联为此所采取的措施 (C)A.加速了拉美国家的联合B.缓和了美苏间的矛盾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D.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答案C题干“1961年”“卡斯特罗政权”“对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干涉的威胁”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支持古巴对抗美国,加剧了美苏矛盾和世界局势的紧张,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成为其他拉美国家的一个现实榜样”表明古巴的社会制度不同于其他拉美国家,A项错误;“卡斯特罗政权”表明古巴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D项错误。2.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710枚,苏联2358枚。这一协议(D)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两极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核心,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同一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消极影响①政治上: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②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2)积极影响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④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1.(2013江苏单科,20,3分)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A题中地图显示,为了争夺欧洲,称霸世界,美苏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欧洲出现了以冷战为特征的对峙与分裂——柏林危机、德国分裂,A项正确。热战与冷战相对,专指直接的战争行为、武装干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该地图中没有蕴含“局部热战”的信息,B项错误;华约成立于1955年,德国统一于1990年,与地图反映的时段(1945—1949年)不符,C、D两项错误。2.(2016江苏单科,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双方实力状况等方面分析。(2)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对苏联进行包围”“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等关键信息概括。(3)第一小问从美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彼此的认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形成凯南“长电报”中的认识的依据从苏联传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总结,形成诺维科夫报告中的认识的依据从美国的社会性质方面分析归纳。1.(2019江苏南京、盐城5月)某宣言指出,鉴于这种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导致了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要使目前的经济秩序永久保持下去的决定,对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只是给予微不足道的注意。该宣言主张 (C)A.建立经济区域集团B.推翻殖民霸权主义C.建立新的国际秩序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高频命题点二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答案C材料“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要使目前的经济秩序永久保持下去的决定,对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只是给予微不足道的注意”表明该宣言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秩序,C项正确。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和世界贸易组织,与“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不符,A、D两项错误;殖民霸权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2.(2019江苏南通1月)1991年12月9日至10日,欧洲理事会成员国在荷兰举行会议,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此时,欧洲一体化(D)A.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两国走向和解B.构筑了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实力C.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D.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D材料“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表明欧洲一体化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A项是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后的现象,排除;B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C项错误。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②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④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呈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全面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都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构成多极化中的“极”的载体既有国家,也有集团,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2)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存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4)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5)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有利于大国关系的缓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2018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
本文标题:(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