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传染病母亲的母乳喂养课件-PPT
患传染病母亲的母乳喂养1.艾滋病2.梅毒3.乙肝4.丙肝5.甲肝主要涉及的传染病6.肺结核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8.单纯疱疹病毒9.巨细胞病毒一、艾滋病母乳喂养问题•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宫内传播–产时传播–生后密切接触及母乳喂养•艾滋病母婴传播率–HIV母婴间总传播率为20-40%。–母乳喂养的传播占HIV母婴传播的1/3-1/2。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及感染率有关艾滋病母乳喂养研究•HIV阳性的母亲乳汁中HIV检出率高达58%•有研究发现母乳中的病毒比血浆中的病毒水平还高•母乳中还可能含有血液中未检测到的病毒类型•母乳中的一些病毒能够单独地复制•初乳和早期乳汁中的病毒载量比产后14天的成熟乳高•母乳喂养的传染风险与血浆和乳汁中的病毒水平有关•与母亲感染的时间和母亲的免疫状况等有关艾滋病产妇婴儿的喂养原则•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给HIV产妇提供喂养指导•评估----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乳品•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者尽量提供人工喂养•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的,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尽早改为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期间应监测母亲病毒载量和免疫状况什么是纯母乳喂养?•只给婴儿喂母乳•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和药物外•不给婴儿任何其他液体和固体食物,包括水1.给婴儿其他食物或水可使婴儿肠道发生过敏或炎性反应2.肠道通透性增强,乳汁中的HIV更容易侵入3.抵消了母乳的免疫作用,使母婴传播几率增大原因停止母乳喂养的情况•母亲体内病毒载量增高•乳腺脓肿、乳头皲裂或乳腺炎•婴儿口腔内有溃疡、破口或感染•婴儿出现腹泻消毒母乳降低传播风险•母乳加热处理可灭活HIV•方法:–将母乳挤入清洁的广口瓶中–广口瓶不加盖放入装水的锅中–将水加热至沸腾后15秒–把装母乳的广口瓶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迅速冷却喂养过程中抗病毒用药1.选择人工喂养者产妇:孕期阻断服用的药物至分娩结束;分娩时才发现的至产后1周。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至出生后4~6周。2.选择母乳喂养者产妇:服药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婴儿: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至出生后4-6周;分娩时才发现的至生后6周。二、梅毒的母乳喂养•梅毒螺旋体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母乳中不直接分泌。•发生乳头破裂或其他原因使母血混入母乳中可能引起感染。•只要经过正规的驱梅治疗,RPR滴度下降4倍以下或1:2以下,可以母乳喂养。三、乙肝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乙肝病毒感染类型乙肝病毒感染病原携带者慢性HBV携带者非活动型HBsAg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衰竭隐匿型慢性乙肝HBeAg(+)慢性乙肝HBeAg(-)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意义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抗-HBs)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4.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e)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抗-HBc)“大三阳”和“小三阳”1.HBsAg3.HBeAg5.HBcAb(抗-HBc)1.HBsAg4.HBeAb(抗-HBe)5.HBcAb(抗-HBc)大三阳小三阳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临床意义阳性项俗称意义无阳性全阴1.未感染过乙肝病毒2.乙肝疫苗接种无效(无应答)2、5或2、4、52、5阳2、4、5阳1.自然免疫(乙肝病毒感染后被清除)2.自然免疫后复种乙肝疫苗5小五阳1.自然免疫窗口期2.自然免疫后抗-HBs自然消耗3.HBsAg变异性乙肝病毒携带4、54、5阳或小二阳与小五阳类似1、3、5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多伴有HBV-DNA(+)1、4、5小三阳1.多数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2.少数存在病毒变异,同时伴HBV-DNA(+),提示病毒仍在复制,传染性强。1、51、5阳或大二阳与小三阳类似乙肝病毒感染率及母婴传播率•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为60%,携带率7.18%•在不采取阻断措施的情况下,表面抗原阳性(单阳)孕妇婴儿40%-50%半年后表面抗原阳性。•在不采取阻断措施的情况下,“大三阳”(双阳)孕妇婴儿90%半年后表面抗原阳性。•经过联合免疫,可以使90%以上的婴儿避免感染。不同传播途径的感染率产时感染占80%-85%生后感染占10%-15%宫内感染占5%-10%在不采取任何阻断措施的前提下有关乙肝母乳喂养的研究•乳汁中与母血中HBVDNA水平相关性•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比较婴儿感染率•母乳中抗病毒活性物质的存在•人类肠道粘膜对乙肝的抑制作用•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毒量高于血液传播的50倍•初乳中HBVDNA阳性者,可在第3-5天后转阴•新生儿注射HBIG后2-3h血循环中的抗体机能达到保护水平,2-5天达高峰,半衰期平均24.0±3.8d•母乳中小剂量的抗原刺激可能有利于婴儿免疫系统对HBV的清除母乳喂养不易传播的原因提供母乳喂养咨询•介绍相关研究进展•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根据产妇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和HBVDNA水平分析母乳喂养的利弊•进行母乳喂养技术指导,避免乳头破裂•使产妇和家属知情选择是否采取母乳喂养乙肝母乳喂养的前提•接受乙肝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即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HBIG–乙肝疫苗0,1,6注射母乳喂养时注意•喂奶前洗手,擦拭乳头•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暂停哺乳•注意血液、体液隔离•监测婴儿乙肝五项应该提醒的是•有症状的母亲,尤其是病毒负荷量高或乳头有破损者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存在风险。•还有研究者发现36%肝功异常者,唾液中可检出HBV-RNA,且与血清中的HBV-RNA呈正相关,提示避免将食物咀嚼后再喂孩子。是否选择母乳喂养呢?高病毒载量者四、丙型肝炎母乳喂养•丙肝病毒为RNA病毒,易变异,无有效的疫苗预防•我国人群HCV感染率约为3%左右,患性病妇女抗体阳性率为13.3%。•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源性传播,但在HCV高流行区母婴传播也是主要传播途径。关于丙肝关于丙肝母婴传播•在抗-HCV阳性的孕妇中,1/2-1/3可能发现HCV-RNA阳性。•单独HCV感染的母亲,母婴传播率4%-7%。HIV及HCV双重感染的孕妇,母婴传播率高达40%。•抗-HCV阳性母亲的母婴传播率为6%,而HCV-RNA阳性母亲为36%。•围生期获得性HCV感染必须在大于18月龄后检测,2次以上查HCVRNA定量和(或)抗-HCV阳性视为丙肝感染。有关丙肝母乳喂养的研究•抗-HCV和HCV-RNA均能在乳汁中检出•母亲乳汁中HCV-RNA水平和血清中水平呈正相关•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垂直传播率无差异•有学者认为母亲乳头无外伤且体内HCV处于静止期时,母乳喂养不是HCV垂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关丙肝母乳喂养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无症状HCV感染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是安全的,这些母亲母乳中HCV含量很低,而且母乳中微量的HCV也被婴儿胃肠道灭活。•高HCV-RNA、高ALT提示病毒活动、合并HIV感染是丙肝母婴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不建议母乳喂养•对有症状的HCV感染母亲,尤其是HCV-RNA载量较高者,可能使婴儿感染,最好避免母乳喂养五、甲型肝炎与母乳喂养•甲肝为粪口途径传播,急性期应进行隔离暂停母乳•进行乳房护理,保持泌乳•婴儿应接种免疫球蛋白•待隔离期过后继续母乳喂养六、结核的母乳喂养•呼吸道传染•结核杆菌是否进入乳汁尚不清楚•活动性肺结核者不宜母乳喂养•已接受大于2周正规治疗,经评估不再有继续播散的趋势,可以母乳喂养七、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目前尚不清楚该病毒是否进入乳汁•产前5天至产后2天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产妇,新生儿可以母乳喂养,但不能接触尚未结痂的病变皮肤•母乳喂养可以通过母乳获得抗体八、单纯疱疹病毒(SHV)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避免病灶活动期一侧的乳房哺乳–避免直接接触病灶部位,健侧乳房可哺乳•母亲患生殖道疱疹可以母乳喂养•但要注意强调正确洗手九、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乳喂养是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重要来源•母亲在CMVIgM阳性时不能母乳喂养•CMVIgM转阴,CMVIgG阳性后可以母乳喂养•母乳经-20℃冷冻保存会减少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性小结艾滋病患者母乳喂养原则: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梅毒患者母乳喂养原则:经过正规的驱梅治疗,RPR滴度下降4倍以下或1:2以下,可以母乳喂养乙肝患者母乳喂养:在不采取阻断措施的情况下,表面抗原阳性(单阳)孕妇婴儿40%-50%半年后表面抗原阳性。•在不采取阻断措施的情况下,“大三阳”(双阳)孕妇婴儿90%半年后表面抗原阳性。•经过联合免疫,可以使90%以上的婴儿避免感染。谢谢!
本文标题:传染病母亲的母乳喂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