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篇一:亚里士多德小故事沮丧的妒忌者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院从事教学、研究、著述期间,常与学生们一道探讨人生的真谛。有一次,一位学生问他:“先生,请告诉我,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沮丧呢?”亚里士多德回答:“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有他自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功。”公众的事务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在雅典时,有人对他说:“公众的事务,你离的越远越好。因为你说公正的话,人民恨你;你说不公正的话,天神要恨你。”正好亚里士多德在一旁听到,马上回答:“我热爱公众事务,因为我说了公正的话,神将爱我;我如果说了不公正的话,人民将爱我。”用整个大海来填满这个洞有一天,亚里士多德正在海边沙滩上走路。他看到有个人正在用勺子从海里舀水,然后把水倒在岸边他挖的一个小洞里。亚里士多德正在为他自己的问题着急呢。他没有在意——一次,两次,他走近了那个人,但那个人那么专注,以至于亚里士多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德也好奇了:他在做什么?他没法控制自己,而那个人绝对地专注。他走到海边,舀满一勺水,带着水过来,把它倒到洞里去,再去海边......最后,亚里士多德说:等一下,我不想打扰你,但你在做什么?你搞得我莫明其妙。那个人说:我要用整个大海来填满这个洞。亚里士多德,即使是亚里士多德,也大笑起来。他说:你真笨!这是不可能的!你简直是疯了。你在浪费你的生命!只要看看海有这么大,你的洞这么小——而且就用一把勺子,你想把大海都勺到这个洞里去?你简直是发疯了!回家休息去吧。那个人笑得比亚里士多德还响,他说:是的,我会走的,因为我的工作做完了。亚里士多德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你做的也一样——甚至更傻。看看你的头,它比我的洞还小。再看看自然、存在,它比这海洋还大。再看看你的思考——它们比我的勺子更大吗?这人走了,大笑着走了。亚里士多德怔住了。吃饭的区别。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真理公元前320多上前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漫步交谈,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老人捋了捋胡须,缓缓地说到:“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吗”??雅典人都知道,那是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他吕克昂学园高级班的学生上课呢。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篇二:我的教学故事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偶然一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中曾有一句经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深有感触,本文的确给了我这种感觉。这篇课文没有童话文奇特的想象,没有写景文优美辞藻,更无古典诗词的绵长韵味,它只是通过平淡无奇的语言来让学习者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的品质。在我看来是很枯燥的一篇文章,要想上好这种课文,一个字:难。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翻阅了大量教案书,但所获无几,文章的切入点还是无踪可觅,当再次翻阅参考书时,这么一段话映入眼帘:“以得到的启示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即紧扣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是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教学文本体会当时人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看到这段教学建议,我便紧紧抓住文末这句话来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重点是让学生围绕最后一句话来进行提问,把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归纳后,竟惊讶的发现这些提问竟与文章的思路是如此吻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自己提问这一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一节课下来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看来文章的切入点找对了。“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巧设提问,就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样,可以改变平庸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篇三: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时)第一课时(年月日星期第节)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导学流程: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内容,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新的要求。2、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3、(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4、出示学习目标二、预习检测,引导自学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多形式检查课文朗读。三、小组讨论,合作互助1、学习提示:(1)小组再读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3)读1、2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表现在哪?找出相关语句谈感受。2、小组合作交流四、精彩展示,点拨释疑1、小组再读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归纳整理:课文为我们讲述的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2、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3、读1、2自然段,思考: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表现在哪?找出相关语句谈感受。4、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五、课堂检测,总结评价1、书写并会听写下列字词,争取写正确,写美观。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住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2、请注意本课的多音字并标注拼音:着()地更()正的()确胆大妄为()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表现在哪?第二课时(年月日星期第节)学习目标: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学习难点: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导学流程: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二、复习检测,引导自学1、指名讲述上节课内容。2、学习提示:(1)默读3、4自然段,思考:什么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话吗?伽俐略产生了什么疑问呢?(2)自学5、6自然段,画出伽俐略做实验的有关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3)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4)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3、小组交流讨论三、精彩展示,点拨释疑1、默读3、4自然段,思考:什么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话吗?伽俐略产生了什么疑问呢?2、自学5、6自然段,画出伽俐略做实验的有关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3、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4、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四、当堂训练,总结评价1、学完课文后,你一定心潮起伏。下面是小练笔的题目,选一个写写吧!(①伽利略从斜塔上走下来;②伽利略的故事让我想到??)2、总结评价五、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试验一慢一快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自己试验公开试验速度与重量有关打破迷信献身科学
本文标题: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2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