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时间、内容及作用。(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3)苏联成立的时间及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的措施、时间、结果。(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及评价。(5)知道“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农庄成员把粮食送到收购站”“斯大林(1879-1953)”等重要图片。2.重、难点:(1)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及农业集体化。(2)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平定国内的_________和战胜_______的武装干涉。(2)内容:实行___________,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_______。(3)作用: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武装叛乱协约国余粮收集制配给制2.新经济政策:(1)背景:苏俄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2)时间:_____年春开始实行。(3)内容。①农业方面:用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_________________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_________。1921粮食税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商品买卖(4)影响。①是列宁对_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探索。②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_________,稳定了苏维埃政权。3.苏联成立:_____年底,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工农联盟1922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工业化:(1)背景: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_______________的方针。(2)时间:1928-1937年。(3)措施:实施第一、第二个_________。(4)结果: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_______,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___位。2.农业集体化:1927年开始,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_________。社会主义工业化五年计划工业国二集体农庄3.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_______,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____的形成特点经济上: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采用_________管理经济政治上: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_________弊端经济上: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_________被忽视,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新宪法经济政治体制行政命令党政不分民主法制1.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5.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及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多年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导致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于1922年成立苏联。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先后完成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于1936年颁布了苏联新宪法,从而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同时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这一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探究主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排位表年份1928年1932年1937年1932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53221材料二“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探究思考】(1)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苏联通过什么措施实现了这种变化?【参考答案】信息:192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7年苏联已经成为强盛的工业国。措施:通过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的。(2)材料二表明了斯大林什么样的思想?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参考答案】思想: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斯大林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关于这一模式同学们产生了以下两种观点:学生甲:这一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衡,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此模式一无是处。学生乙:这一模式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的时候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化强国,所以此模式是完全正确的。你同意哪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斯大林模式的“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参考答案】全面发展;注重质量;关注民生;可持续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探究主题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说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参考答案】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政治上: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2)依据材料二中图三的“1913-1921年的变化趋势”和材料三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参考答案】原因:苏俄的国民经济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已经不能适应和平建设的需要。“新”的表现:改变战时共产主义的做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3)结合材料二中图三的“1922-1925年的变化趋势”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参考答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4527 .html